孙频

  • 抒情·废墟·怀旧 ——理解孙频近作的三个关键词
    被标签化的命运。孙频亦是如此,她的创作被冠之以“80 后写作”“底层叙述”“女性写作”“苦难叙事”等标签。众多的标签说明孙频创作的多重面向,也说明孙频在有意识地进行叙事的实验和创作风格的转向。在孙频2022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孙频有意打破以往“生猛酷烈”的叙述惯性,代之以平和而忧伤、素朴而诗意的叙述笔调。从《我们骑鲸而去》到“山林三部曲”(《以鸟兽之名》《骑白马者》《天物墟》),再到《海边魔术师》《天空之城》《棣棠之约》,孙频持续书写着对自然

    青春 2023年11期2023-12-19

  • 鸟兽、巫气与万物
    岛隔海相望。作家孙频来到这里,待了两年。到了岛上,孙频不停地走,不停地看,挨个辨别每一种植物,每一种动物。她和不同年龄的当地人交谈,学一些雷州话,“吃饭”是“加免”,“毛病”是“顶当”,尽一个北方人的最大可能,去感知这片水土的气质与性格。雷州半岛弥漫着“巫”的气质。天后宫、妈祖庙随处可见,而每个村子里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面对海洋这样的庞大之物,人类不能不敬畏,不能不请求它的庇佑。”对海洋及其衍生出的众多神灵的崇拜,渗透到海边人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这

    南方人物周刊 2023年37期2023-12-10

  • 孙频小说《以鸟兽之名》的艺术特色
    80后”青年作家孙频的又一力作。作为其山林系列小说之一,《以鸟兽之名》讲述了一群山民搬入现代化都市后所遭遇的身份认同困境。小说将视角聚焦在阳关山这座大山上,通过古老与现代、自然与工业、山村与城市、迷失与追寻等矛盾交织,营造出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人的主体性矛盾与城乡移民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困境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这也恰恰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整个故事围绕一桩凶杀案展开,浓厚的悬疑色彩贯穿整部小说,因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艺术科技 2023年15期2023-07-30

  • 女性主义视角下《东山宴》的核心内涵
    “80后”作家,孙频以其“纯文学”的创作追求有别于同期的青春文学作家,并逐渐受到大众关注。直面女性的生存现状继而探求女性的精神追求是构成孙频作品特色的重要一环,这一倾向在其小说集《盐》的短篇作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选取孙频短篇小说《东山宴》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孙频作品女性生命和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核。关键词:孙频 《东山宴》 女性主义 男权主义 新女性在为小说集《盐》命名时,孙频提到这是一部是献给“那些在这个世界上认真、执着、坚强地活着的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07

  • 城市边缘处的孤独灵魂
    【摘要】 孙频的中篇小说《以鸟兽之名》讲述了一群山民在搬进现代都市后所遭遇的种种困难,通过对游小龙与山民群体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山民们在现代都市中生存的艰难与精神上的困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山民文化的发掘,孙频展开了她对于现代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反思。【关键词】 《以鸟兽之名》;孙频;山民【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7-0017-03【DOI】10.20024/j.

    今古文创 2023年17期2023-05-30

  • 双重视角下的异域情韵、童话色彩与神性救赎
    要:近年来,作家孙频的创作取向往返于故乡与城市、北方与南方之间,这是她生命的轨迹也是她的创作场域。《海边魔术师》是孙频创作的一部极具南部地域色彩的小说。小说采用“我”与弟弟“刘小飞”的双重视角,由此构成了本部小说独特的“复调”叙事。小说明显呈现出奇异、魔幻与童话的色彩,在写实的基础上生发出审美上的奇幻与空灵。孙频用艺术缓释了现实的沉重, 破除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禁忌与规约,使其变得多元而灵动摇曳。关键词:孙频;《海边魔术师》;异域情韵;童话色彩;魔幻效果中图分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孙频中篇小说中的底层人物书写
    并为之发声一直是孙频创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孙频创作由单一的关注底层人物到关注人与历史的转型之变,她笔下的底层人物众生相也逐渐丰满。本文将孙频小说中的底层人物进行大致归纳,最终梳理为囿于婚恋与生计的小城女性,时代发展下理想主义者的狂欢与寂灭和伤痕群体的忏悔与宽恕。在这些群体中可以大致窥见孙频对底层人物从最开始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悲天悯人的创作态度,见证着孙频小说创作的愈加成熟。【关键词】 孙频;底层人物;小城女性;理想主义者;伤痕【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2023-05-30

  • 孙频小说《丑闻》的女性叙事
    要:作为女作家的孙频,以其独特的视角进行女性叙事,在《丑闻》这一中篇小说中以其冷峻、细腻的笔触来讲述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分析:寻求自身人生的尊严,以肉体之疼痛献祭苦难之灵魂。关键词:孙频 《丑闻》 女性 身体叙事 寻求尊严2008年开始创作的孙频延续了前辈作家对于女性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同时也致力于探索女性如何实现成长与自我救赎的问题。作为孙频作品中主要表现对象的女性,始终笼罩在一层孤独而苍凉、隐忍又无奈的矛盾的人生状态之中。孙频以其冷静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孙频小说结尾艺术谈
    郑尧文内容摘要:孙频小说的结尾主要以选择式、冲击式、意外式三种类型进行建构,且多贯穿着生死主题。在她笔下,人物结局往往无预示的被抛出,与作者的整体情感形成合力,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命运危机感。孙频将小说结尾作为文本的内视镜,映射出掩匿于字句间,人的——灵肉的撕裂与理想的幻灭。但她从不为悲剧化的结局寻求缝合的可能,而是给“悲歌”留白,保留叙事的情感温度,以悲悯的情怀去接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关键词:孙频 结尾艺术 生死主题孙频以她冷峻而深刻的笔调为80后作家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解放、升华、围困:孙频小说性描写的三重面向
    赵瑞君孙频是80后青年作家,自2008年开始发表小说起,她已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万余字,并先后获“赵树理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提名奖”等荣誉。在高产的同时,她的作品也保持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诡谲凌厉的文风和极具特色的女性书写使她在文坛崭露头角,并被认为是80后作家中的“独行者”。或许因为孙频小说的外在特征已足够鲜明,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学者着重分析孙频作品的叙事模式、修辞手法——这固然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孙频小说的风格,但在进入其

    写作 2022年1期2022-11-19

  • 亚里士多德悲剧视域下的《盐》
    王嘉楠孙频的小说作品中有着大量的悲剧呈现,但是与新时期文学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彰显家国苦难的宏大叙事不同,孙频更关注的是个体生存,尤其是女性命运的苦难与挣扎,这一特征在其小说集《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盐》中,孙频设计了一系列特别的女性形象:如《乩身》中假扮男身致死的盲女常勇,《东山宴》中母亲远走改嫁孤苦无依的少女采采,《无相》中接受贫困救济却找不到亲情的女学生于国琴,《祛魅》中一生深陷在窑洞和爱情旋涡里的女教师李林燕,《因父之名》中童年就失去了父亲的关爱

    名家名作 2022年17期2022-11-10

  • 孙频小说集《以鸟兽之名》中的寻找主题
    80后新锐作家,孙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文学创作与探索。她的创作实绩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作品主要包括“痛感三部曲”《疼》《盐》《裂》以及《松林夜宴图》《鲛在水中央》《以鸟兽之名》等。以《鸟兽之名》是孙频结集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以鸟兽之名》《骑白马者》《天物墟》三部相互联系、相互指涉的中篇。这是孙频创作的一个进阶,“孙频以《以鸟兽之名》完成了对叙事形态与审美风格的同步建构,有效地充实了自己独特的小说诗学。”同时,《以鸟兽之名》这部集子也充盈着丰

    今古文创 2022年38期2022-11-01

  • 我颂祭天,何以告哀
    《以鸟兽之名》是孙频“山林系列”中篇小说的合集。在这三个中篇里,孙频彻底跳出了青春书写和女性书写的藩篱,为当代文学提供出的是抒情与辞赋、时间与空间、自我与对象、古典与现代这些更为旷达的讨论领域。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代文学“风景发现”的况味,更可以体味“咏物”与“咏怀”相结合的方式。孙频把整个小说架构在诗性空间的整体性之上,而且,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都以“寻隐者不遇”为结局,这又与古典隐逸美学相通。关键词:孙频;《以鸟兽之名》;抒情;时空;自我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10-26

  • 从倔强的执着到诗意的宽阔 ——论孙频小说创作的一次转型
    刘媛媛 庞惠之孙频早期的创作地域色彩明显,目光聚焦在山西吕梁交城这片赋予她生命和创作灵魂的土地上,她特别善于通过女性遭遇与命运的描写,从细微处剖析人性中的善与恶、情与欲、坚韧与脆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挖掘现实生活中最触动人心、最直击心灵的细节,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却又拥有相同悲剧命运的底层女性形象,以及挣扎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的小人物形象,她们想摆脱命运枷锁却又无法挣脱自身禁锢的自戕,让人心生悲悯。孙频用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目光,打量观察这些她熟悉的人物,用独特

    都市 2022年9期2022-09-07

  • 我颂祭天,何以告哀
    《以鸟兽之名》是孙频“山林系列”中篇小说的合集。在这三个中篇里,孙频彻底跳出了青春书写和女性书写的藩篱,为当代文学提供出的是抒情与辞赋、时间与空间、自我与对象、古典与现代这些更为旷达的讨论领域。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代文学“风景发现”的况味,更可以体味“咏物”与“咏怀”相结合的方式。孙频把整个小说架构在诗性空间的整体性之上,而且,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都以“寻隐者不遇”为结局,这又与古典隐逸美学相通。关键词:孙频;《以鸟兽之名》;抒情;时空;自我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06-30

  • 孙频《乩身》的现实主义解读
    义的角度对女作家孙频的小说《乩身》进行解读和分析,作者以冷静的视角切入最底层社会,将社会和人性强化集中于一点,两位主人公的命运极具震撼的力量,揭示了底层人的悲剧,令人难忘。不得不说,作品虽然色彩阴沉压抑但却富有张力,也因此,发现和深入发掘其中,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现实主义 孙频 《乩身》孙频,2004年开始创作,已发表了近200万字的小说,因其冷峻的写作模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透视,被评论者称作是当代的张爱玲。孙频是80后女作家,她的创作总是体现出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2022-06-27

  • 孙频《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的色彩书写
    铭 马英超摘要:孙频的中篇小说《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利用色彩的突显、对比与色彩词的搭配,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孙频在作品中的色彩书写,基于其对中西绘画的领悟,达到了潤色语言、营造意境、传达思想的艺术效果。关键词:《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 孙频 色彩梵高认为“色彩是无所不能的”[1]。在文学作品中,色彩是一种独特的叙述手段,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还是作家艺术精神的指向。色彩的表现形式和功能范围,增添了文本世界的审美内涵,丰富了读者的视觉美感。自古以

    南腔北调 2022年4期2022-05-29

  • 孙频历史书写的叙事调整 ——以《以鸟兽之名》等为考察中心
    1983年出生的孙频确实如一些论者所言不具有典型的代际特征,她的小说一开始便执着于乡村书写、人性探微、苦难叙事,乃至生存反思,风格“质朴而深蕴,坚硬而沉着”①徐勇:《城市的边缘人与游荡者——读孙频的三部中篇》,《名作欣赏》2014年第11期,第81-84页。。但细查文本可见,孙频早期的一些小说不但同样倾向于表现成长中的青春之痛,沉溺于内心体验的自我言说,其极端、孤崛、怪诞、残酷、“往狠了写”的叙事风格与典型的80后小说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不过,孙频并没有将自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04

  • “它们一定都在暗处散发着光芒,在瞬间照亮过我” ——孙频小说集《以鸟兽之名》读札
    海书展期间,我与孙频,以及青年评论家项静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有过一次三人谈,三人谈的议题是孙频的中篇小说新作《我们骑鲸而去》。对谈内容后整理以《时光洪流中,我们如何骑鲸而去》为题发表在《文艺报》2020年11月2日。回想那次的对谈,孙频的发言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孙频坦言她2016年以后的小说“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正是那一年,孙频写出了后来被不少评论者视为其个人写作史重要节点的中篇小说《我看过草叶葳蕤》;其二,孙频认为《我们骑鲸而去》,“其实小说的故事是非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03-02

  • 孙频小说中的“怪物”研究
    画新流派。摘要:孙频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怪物”。他们并不是形体怪诞可怖的“怪物”形象,而是心理极度扭曲变态的“怪物”。“怪物”不仅是指人的心理的扭曲变形,而且是指小说叙事的策略的怪诞。在残酷压抑的世界中,人逐渐丧失了生命的活力,退化为物。孙频敏锐地发现了人的这种“生命力的退化”,并以奇崛残酷的比喻和阴森恐怖的意象,展现了“阴阳人”怪物、动物性怪物、植物性怪物以及“女博士”等四种“怪物”。关键词:孙频 “怪物” 植物化 女博士 “比喻之坟”中外文学中历来不

    南腔北调 2022年1期2022-02-03

  • 空间寓言下的精神镜像
    作为80后作家,孙频是当今文坛中的翘楚。在空间理论的观照下,孙频小说通过展示人物的情感命运,显示出人物在家、火车等共享空间中的性格凝结,表现出人物在共享空间与私我空间的互动中的精神走向与自我拯救。在二者的交锋中,人物最终成为失败的自我拯救者,这成为孙频笔下人物情感与命运的常态。这一方面解决了学界对其笔下人物精神走向的争执,另一方面也归纳出孙频小说创作的大体模式。而在“空间寓言”中显示出的作者的思索,或许是孙频今后创作的风门水口。关键词:空间寓言 共享空间

    南腔北调 2022年1期2022-02-03

  • 所有事物都可期以永恒
    弋舟 写孙频的“印象记”,在我,是难而又难。个把友人间的唱和,也倒罢了,逮谁“印象”谁,实在让人难堪。对他人的印象,原本是私人性的感受,拿出来昭告天下,“被印象”者,万一反而感到是受了冒犯呢?在你,觉得是个“好印象”,在人家,未必觉得妥帖,就好比喝彩喝成了倒彩,可不就是件两厢尴尬的事吗?但千难万难,此刻还是要“印象孙频”,之所以,不是“孙频印象”,就是想说出这“印象”的生硬感和强制性,也颇有对不住孙频的意思,就请孙频也一同忍忍,暂且戴一下这“印象”的铁箍

    长江文艺 2022年1期2022-01-20

  • “美开始发酵”
    持语:张莉 读孙频的作品,我总会想到贾樟柯电影。作为我们时代的艺术家,贾樟柯记下了我们身处时间之内的百感交集。想起逝去的岁月时,我常常想到《山河故人》中赵涛的面容,那里刻着一位中国女人所走过的时代与沧桑。 虽说同是山西老乡,但孙频与贾樟柯的艺术理解与艺术表达方式其实并不相同。不过,在如何表现我们的时代方面却也有着某种殊途同归的意味。——近年,孙频以《松林夜宴图》《光辉岁月》《万兽之夜》《我看见草叶葳蕤》等一系列卓而不凡的中篇小说写下了她对于历史、对于人

    长江文艺 2022年1期2022-01-20

  • 美的时刻 和它的秘密
    韩松刚 孙频的小说一直在变。从《松林夜宴图》,到《我们骑鲸而去》,再到《以鸟兽之名》,甚至于更近的《诸神的北方》,这种变几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说,在《松林夜宴图》中,孙频试图通过艺术抵达历史的景深,在《鲛在水中央》中,通过叙事的轻描淡写,去对抗一种巨大的悲伤,那么在《我们骑鲸而去》中,则是借助于“戏剧”探寻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在《以鸟兽之名》中,又一掉头,把视角伸向了人与山林——一个更大的关于人的存在的命题,而《诸神的北方》将这一命题做了继续的想象和

    长江文艺 2022年1期2022-01-20

  • 八分之一的冰山
    闫东方 孙频的早期创作很容易被归于女性文学序列,集中鲜明的女性形象、两性问题书写、冷艳的语词风格,女性视角……这几种创作特点是批评家指认其女性特征的重要缘由。也是由于这几种特点,孙频的创作经常被与张爱玲的创作相提并论,其中,“苍凉”又成为批评家勾连两者关系的一个重要语词。这种指认的问题在于,仅以人物形象、题材、语言风格、女性视角等特点判定女作家创作属于女性文学序列,忽略了创作中性别话语运作的复杂性。如果说,人物形象、题材、语言风格的定义尚且具有一定的确定

    长江文艺 2022年1期2022-01-20

  • BALCONY
    ”SUN PIN孙频Having grown up in a small town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e 1980s,Sun Pin writes about people who live on the fringe of society.Exploring the afflictions of the underprivileged, Sun’s writing also has a surreal quality. He

    汉语世界 2021年6期2022-01-10

  • Balcony
    Sun Pin 孙频Having grown up in a small town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e 1980s, Sun Pin writes about people who live on the fringe of society. Exploring the afflictions of the underprivileged, Suns writing also has a surreal quality. H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1年6期2021-12-13

  • 在卑微与抗争之间 ——孙频小说论
    030619)孙频自2004年开始创作以来,已发表了近200万字的小说,因其冷峻的写作模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透视,被评论者称作是当代的张爱玲。孙频则坦承自己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楼拜的影响。同时作为“80后”的女性作家,孙频也不同于韩寒、郭敬明这些典型的80后作家,她有着自己的独特创作领地以及表达方式。一、卑微与孤独:人物的常态作家往往都有创作的激发点,即他们的早年经历以及生活环境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被作为故事的发生背景。孙频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在那里度过了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6

  • 近年孙频小说创作的进阶
    蒋建梅内容提要:孙频早期小说创作在营构个性化“高频意象”类型、塑造“边缘人”人物群像具有较高的标识度,但也存在思想的封闭与窄化、人物形象的极端化与扁平化、结构的模式化与语言的定势化等相应局限。近年,孙频致力突破小说创作的以上局限,融汇科学、宗教、哲学思想以拓升作品的思想境界,强化小说人物的情感、伦理关系的复杂性、时代的关联性以提升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糅合古今中西文学的原型意象、风格与多种艺术门类的技法以丰富作品的感染力。关键词:孙频  小说创作  进阶孙频

    百家评论 2021年5期2021-11-30

  • 现代文学传统下的“新女性写作”:以张爱玲与孙频叙事技巧比较为例
    0后”山西女作家孙频是当下最为活跃的新锐女作家之一。在形式上,她善用意象和修辞,延续了张爱玲苍凉的语体风格,展示出强劲的新人之姿。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为张爱玲作品生命力的现代传承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对张爱玲经典性的语言传统进行再确认;另外,探索“新女性寫作”对于现代文学语体传统的继承,以焕发当下青年女性作家小说创作的活力,更好地诉说女性体验、表达女性故事。关键词:张爱玲 孙频 叙事技巧 语体传统 新女性写作在纯文学领域成长起来的“80后”山西女作家孙频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孙频小说创作的转型分析
    段秀秀孙频作为“80后”代表作家,前期作品以苍凉悲怆的风格为主,着重展示女性的生活困境。本文以她新出版的两部小说集《松林夜宴图》和《鲛在水中央》作为切入点,通过这两部作品与她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来分析她小说的转型。一、孙频近几年生活空间和创作心态的变化孙频,1983年出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 2008年开始写作。孙频在太原定居了10年,这10年的创作让她想要寻求改变与突破。2016年,江苏省作协向她抛出橄榄枝,孙频接受了邀请,随后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8期2020-12-21

  • 孙频作品的焦虑叙事研究
    摘  要:孙频善写校园之中的边缘人物,致力于书写这一在世俗眼光中拥有光明未来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与现实人生中的精神困境,关注他们在被社会放逐之后的身份认同焦虑与精神焦虑,同时在作品中反复叩问,追寻挣脱身陷焦虑困境的最优解。关键词:孙频;焦虑叙事;认同焦虑;精神焦虑作者简介:虞艳芳,女,汉族,福建邵武人,兰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02“焦虑”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2020-10-26

  • “故乡”与“故事”三人谈
    孙频 赵天成 刘诗宇当下文学创作中,“故乡”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题。一方面,大量的故事、人物、經验乃至情感模式,深深地植根于故乡的文化土壤与节奏气息,故乡萦绕着作家的少年记忆或怀旧光晕;另一方面,作为“逃离”的来处与“逃回”的归处,故乡又常常成为“异乡”(往往是现代化大都市)的镜像存在,撑开诸多具有当下性的话题空间。此外,许多在都市出生成长的年轻作家,对于故乡的体认和理解似乎较为暧昧。他们的故乡在身份独特性上有时是存疑的,或者说,他们所拥有的,似乎只

    福建文学 2020年6期2020-08-06

  • 苦难与救赎 ——论孙频小说《绣楼里的女人》
    030619]孙频把自己的创作称为“城乡结合处的屌丝写作派”,不同于“80 后”写作多为青春的激情与叛逆,她的文学青春期很短,一开始创作便直指人的现实处境,关注底层人的苦难生活。孙频的小说延续了山西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脉络,她的青春疼与痛始终立足于苦难的现实生活,她擅于从一两个人物身上深挖其深层次的心理和人格空间,对人物的命运尤为关注,并探析此类悲剧命运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孙频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绣楼里的女人》便是将山西地方的时代背景与一个晋商家族的历史沉浮

    名作欣赏 2020年23期2020-07-14

  • 苦难与救赎
    摘  要:孙频的中篇新作《鲛在水中央》表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与内心挣扎,面对苦难的生存本相,小说中的人物最终在互相宽恕中达成了个人与世界的和解,实现了自我的精神救赎。关键词:孙频;鲛在水中央;苦难;救赎作者简介:陈佳任,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1时代的不可抗拒性及其给人类个体带来的永久创伤是孙频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维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暗夜降临,废墟诞生,历史的“逃逸物”关于小说集《盐》的阅读札记
    顾奕俊一在谈论孙频的小说集《盐》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承认这样一个 “新常态”:所谓“故事性”,在当下小说创作中已绝非首要之义。或许可以视为对照,生活在古典时代的小说读者之所以对“故事”心生迷恋,源自“故事”有效突破了大众群体受限制的经验边界与想象维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应了个体渴望从贫乏、同质的集体经验内挣脱而出的强烈意愿。尽管米兰·昆德拉笔下的菲尔丁拒绝将小说创作等同于“故事”,但这并不妨碍菲尔丁本人在反对“故事”专制性的同时,对于“故事”一词的地位确认: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9年1期2019-02-15

  • “只有通过苦难才可能真正去爱”? ——论孙频的小说
    张 涛读孙频的小说,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为什么她小说里的人,活得都那么苦,那么惨。尽管我们早已不再把“文如其人”当作信条,但被孙频高频率的“苦难叙事”冲击后,仍然会好奇地问上一句,是什么样的生命体验,会让孙频对这些生活中的苦难念兹在兹。孙频小说中的苦难不仅让我们震撼,面对苦难的反抗,乃至于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顽强的自我救赎的力量。这种苦难与反抗的“高密度”构成了一个力量角逐的场域,孙频就背负着“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在这个场域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3期2018-11-12

  • 简论孙频小说的心理化特征
    80后新锐作家,孙频以其出色的语言功底,敏锐的细节捕捉,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再辅以作品中所展现的无尽琐碎和小说人物所面对生活的深沉无奈,凡此种种都构成了她文字世界的独特风格。仔细阅读孙频的小说,她在每个故事的开头,都用冷峻而细腻的笔墨精心设计了统摄全篇情感基调的景物和心理描写,然后细致幽微地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氛围。孙频的小说,不局限于女性视角的女性意识觉醒,反而更加注重描绘生活在当代最底层最灰暗的人群的内心世界,特别专注人物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呈现,在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3

  • 孙频:“80后”作家中的独行者
    0后”作家相比,孙频作为从山西走出去的新锐作家之一,无疑是行走在歧路上的独行者。孙频在她的小说中用近乎“零度”的叙述口吻和冷峻细腻的笔触,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人物命运予以深刻观照。同时,孙频注重小说中情景场面的铺排和设计,用触目惊心的笔墨给读者以直逼心灵的力量,她凭借自己独立于大多数“80后”作家的严肃写作姿态在近年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关键词:孙频 80后作家 严肃写作 现实叙事进入新世纪以来,以“80后”作家为创作主体的青春叙事文学成为文学舞台上的一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作为知识女性的写作 ——“80后”作家孙频小说新作解读
    273165)孙频初登文坛,就很自然地被归为“80后”写作,这既让她能够借这一代作家在世纪之初的集体亮相迅速受到关注,也让其自身的创作特质受到严重遮蔽。正如孙频自己所说:“八零后作家一出道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导致它一直在被符号化标签化青春化新概念化。此类话题基本已到了泛滥的地步,一提80 后作家想到的几个关键点必是批量化生产,粉丝群,商业化运作,书卖得好,财富,品质生活。更成功者还可加上香车宝马这类词。其实这些词也只与 80 后作家刚出道时轰轰烈烈的圈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4-01

  • 偏执者的精神列传
    谢尚发孙频的小说创作带有独特而瑰丽的特征。其独特在于她对偏执者的精神世界进行不懈的开掘,从而把人性中的丑陋、下贱与卑微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这些偏执者的遭遇与生活,总是在旷世奇缘的牵扯下,彰显出瑰丽的一面,在自在的内心,营造出某种高人一等的不屑、高贵与尊严的感觉。因此,警策、冷峻、惕戒,还带着怨气、仇恨与忧郁,却又无往而不萦绕着伤感、凄楚与救赎的希望,就构成了她小说的独特气质。这是孙频小说迥异于其他80后写作者的优点所在。但是,几乎她小说所有的

    南方文坛 2018年1期2018-02-02

  • 孙频:“80后”作家中的独行者
    我的内心情感。而孙频作为从科班出身的“80后”作家,与他们似乎行走在不同的道路上。2016年,孙频自山西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而后在江苏整体性推出的“文学苏军新方阵”十人中,1983年出生的孙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80后”作家。孙频以一种独立严肃的姿态展开写作,用自己独特冷峻的笔触对底层女性人物的命运悲剧和人性困境予以深刻剖析,在黑暗中勘察社会世相,相较韩寒、郭敬明一类的作家,孙频在小说创作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价值。从作品内容的深度上来看,当绝大部

    名作欣赏 2018年20期2018-01-27

  • 孙频小说中都市疏离者的精神肖像
    于方方摘 要:孙频是八零后作家的后起之秀。她以沉郁而犀利的笔触叙写了都市疏离者的情感生活和心理世界,塑造了一个个颇具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孙频在书写都市人的生活困境时,精力于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相比生活的苦难,精神上的疏离和无所寄托更是他们无法磨灭的精神隐痛。关键词:孙频 都市疏离者 苍凉 独孤 精神隐痛孙频在新近出版的中篇小说集《疼》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这是个人人心里带伤生活的时代,带着疼痛,也带着救赎。”[1]孙频是80后山西女作家,或许是由于她的底层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9-06

  • 故事创造者
    黄德海孙频写得一手跌宕起伏故事。不过,她似乎从来无意充当一个讲故事的人,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她是否早已忘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述方式。——不是忘记,她始终是一个故事创造者。我猜想,在孙频头脑里,应该有一整幅完整的图景,关于时代,关于社会,关于信仰,关于身体,关于痛苦,关于爱,关于种种不公,关于无边的罪愆……她自觉看明白了其中的某个图景,就尝试写下一篇小说。小说里的故事,并非从生活中拾取、又可以放回生活中去,而是在想象中蠻横地撕扯出来,兀立在日常覆盖的范围

    西湖 2017年4期2017-04-07

  • 欲望、挣扎与沉浮 ——精神分析学说在孙频小说中的映射
    —精神分析学说在孙频小说中的映射刘 丹(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孙频创作的小说明显带有精神分析学说理论。其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总是显示出受到性欲的控制和主宰,似乎性欲可以决定她们的一生。这种特殊的文学创作,不仅与孙频本人的人文素养、文学观念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谋而合。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孙频的小说中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力比多说”的阐释、无意识的剖析、变态心理的刻画、“恋父/母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09

  • 孙频我就是要写人性
    ◎刘雪明孙频我就是要写人性◎刘雪明孙频——毕业于兰大中文系,现任某杂志编辑。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等。曾获2010年至 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读者对于80后女作家孙频的印象,不仅是她的名字曾经频繁地出现于各类文学期刊上,更是源于她的写作风格。她对于女性心理,有着近乎于执着地细腻而深入的刻画,并且,她有着女作家不常见的凶狠的笔调,而其辞藻,竟然是艳丽的——这让她的作品,带着一种怪异的阅读体验。张爱玲所说

    阅读时代 2016年3期2016-12-21

  • 孙频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处境
    阚玉篇孙频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处境阚玉篇孙频是“80后”作家中以女性作为主要书写对象的作家之一。自2009年小说《追债》发表起,到近些年来的《无相》《抚摸》《丑闻》等中篇小说的发表。孙频以“女性心灵的捕手”、“当代张爱玲”的标签,出现在读者和各路评论家的视野中。孙频的作品多数是从女性的生存着手的,通过简单迂回的情节和透彻洞悉的心理描写,来展现当下女性的生存处境。她以女性的困惑、贫困、苦难、痛感作为容量,来探究女性的生存体验,展现了那些女性不为人知的苍凉处境。

    都市 2016年6期2016-11-21

  • 孙频称纯文学不被太多人接受是因为它有一个门槛
    青年作家孙频日前携新作《疼》在北京举办读者见面会。在接受采访时,孙频说,小说集《疼》中的五篇文章分别写了五个故事,“素材来自平时的生活”。在这五个故事里,孙频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她说,这可能是受到西方小说的影响,“我一直比较关注人物内心,关注故事主角的精神分析。比如作家茨威格的小说,我就很喜欢,也一直在描写内心这方面下功夫”。孙频说,这五个故事的素材基本都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照搬”,“对于作家来说,就是一边生活一边积累素材,这是一个漫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2016-09-10

  •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孤独 ——孙频小说简论
    承受的孤独 ——孙频小说简论⊙赵嘉敏[山西大学,太原030006]摘要:晋军新锐、“80后”女作家孙频自创作至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世间男女的爱欲与孤独是她不断探寻的人性主题,在残酷的世相背后隐藏着苍凉与悲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孙频笔下精神缺失与精神迷惘的孤独者形象来探究人性的迷惘与救赎。关键词:孙频孤独感情缺失精神迷惘近年来,山西作家孙频的创作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山西新生代作家、晋军新锐,孙频承袭了山西老一辈作家们浓墨重彩的厚土气息,但她的小说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2016-07-12

  • 孙频小说中的“隐形的女人” ——从《三人成宴》看孙频小说的叙事模式
    030006]孙频小说中的“隐形的女人” ——从《三人成宴》看孙频小说的叙事模式⊙闫东方[山西大学,太原030006]摘要:对应着孙频小说创作中的母题,其叙事方法也存在一定模式。在孙频的小说中,作家常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为读者讲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并通过这样的叙事安排小说情节塑造小说人物。作家不直接出现在小说中,而成了小说背后的“隐形人”,“隐形人”却把握着小说的全部。关键词:孙频小说叙事女性立场男性功能复调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常以叙事者的面目出现,这种出现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2016-07-12

  • 孙频小说中的疾病书写探析
    230000)孙频小说中的疾病书写探析刘 丹(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孙频的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描写,有身体上的疾病也有精神或者心理上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主要展示了主人公们艰难、屈辱的生存体验,反映了孙频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人道主义精神。而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种种疾病比如精神病、抑郁症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则明显地包含着对传统、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隐喻和批判。同时,在这些疾病书写中,孙频又为这些压抑而痛苦的患者们开出了爱和宗教的药方,期望用爱和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2-10

  • 一贯之“狠”的孙频
    干一贯之“狠”的孙频⊙ 文 / 王 干王 干:现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有《王干随笔选》《王蒙王干对话录》《世纪末的突围》《废墟之花》《南方的文体》《静夜思》《潜伏我们周围的》《潜京十年》等学术专著、评论集、散文集。孙频在八〇后作家当中应该算是个异数。八〇后作家的大部分属于“甜水”里泡大的一代,按照二十世纪五〇年代出生的人看来,他们的写作大致属于“无病呻吟”一类,因为没有衣食之忧,也没有政治上的磨难,关注的都是小叙事、小寂寞、小痛苦

    青年文学 2015年8期2015-12-29

  • 她与世界短兵相接
    宋毅萌孙频是舍得自己的人。她近期的小说延续了以往的主题,或者说延续着孙频式的困惑——爱情之于女人,到底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信仰,还是居住在身体里与生俱来、无法摒除的一种奴性?在这充满原罪的人间,人到底通过何种方式使救赎成为可能?孙频拒绝对生命虚无本质的漠视与淡化,她近乎残忍地将人性的幽微晦暗、猥琐卑贱一刀一刀刻画出来,她带着原生的骄傲对庸常的幸福嗤之以鼻,她敢于放任自己笔下的女人在罪孽中层层受苦,并通过“看”与“被看”这种审视的方式,探索和剖析自己

    黄河 2015年6期2015-12-18

  • 视点
    本期卷首单说孙频孙频有股子狠劲,不放过任何将题材往纵深挖掘的可能,有咬透铁的力。她的小说往往以小事件为切入点,慢慢将笔触深入人心深处。这时的孙频是可怕的,她目光如炬,明察秋毫。各色人物在她笔下渐渐脱去衣冠,原形毕露,直至体无完肤。读孙频的小说,永远猜不到她笔下故事的走向,每一步皆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她的来稿总能在编辑部引起热议,热议之余,会觉得,孙频对人性恶描写淋漓尽致,对人性美却少了一丢丢肯定,凌厉有余而温暖不足;又或觉得,她对笔下人物少了些许

    作品 2015年7期2015-11-18

  • 孙频的小说《抚摸》
    齐 红论孙频的小说《抚摸》齐 红进入孙频的小说世界就是进入一场人性与灵魂的审判,只是,我没有想到,这审判会如此彻底锐利,不留余地。她的中篇小说《抚摸》(《钟山》2015年第4期)亦是如此,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首先拿出足够的力量去直面那个被禁忌、羞怯、暴力、伤害重重围困的身体——女性的身体。维特根斯坦说:“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的最好图画。”而女性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因其承载的复杂的文化内涵而成为照见众生灵魂的一面镜子。一小说的开篇即是一场“身体”的展览:

    小说评论 2015年4期2015-11-14

  • 无边之“渡” ——孙频的小说结构
    边之“渡” ——孙频的小说结构山西 刘芳坤在孙频的小说中,常常展现出女性主人公对于苦难有种近乎偏执自虐一般的执着。其多部小说都以“渡”为名,《鹊桥渡》《九渡》《凌波渡》,使人产生从此岸欲渡到彼岸之感,读后又不禁唏嘘一种无边之“渡”的小说隐含结构:渡人欲求自渡,自渡才得渡人,求渡不如自渡。孙频 小说结构 自渡刘芳坤孙频的女性叙事从一片幽暗凛冽的肃杀氛围营造中喷薄而出,几年来她仿佛越写越有力量,洋洋洒洒两百万言,强硬地从几近绝望的氛围中不断地汲取到能量,恣肆地

    名作欣赏 2015年31期2015-07-24

  • 孙频《九渡》获得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
    【本刊讯】孙频的中篇小说《九渡》荣获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九渡》原发我刊2012年第6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2年第8期转载。此前,孙频的《凌波渡》获得第十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我省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李锐、谭文峰、蒋韵、王保忠、孙频五位作家获此殊荣,其中王保忠的短篇小说《家长会》刊于本刊2009年第5期,荣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

    山西文学 2013年11期2013-08-31

  • 主持人语:
    文坛上比较活跃的孙频,就从张爱玲、萧红等现代作家那里得到许多启发,对李锐、蒋韵、王安忆、林白、陈染等当代作家的写法,亦有借鉴。青年批评家刘涛的《入乎张爱玲内》一文,主要选择从师承的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和孙频的一系列文本进行对比、阐释,认为“迄今为止,孙频大致笼罩在张爱玲之下,以张爱玲之眼看世界,以张爱玲之心理解人事,以张爱玲之笔写故事。张粉遍布天下,学张者亦多矣,但孙频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她的好几部小说已经超过了张爱玲。”陈丽军的《城市空间、男性与自我镜像》

    文艺论坛 2013年3期2013-08-15

  • 孙频
    《看孙记》,因为孙频一直心念对张爱玲的欢喜,也想戏仿下“张迷”们的“张看”和“看张”写篇《看孙记》。张爱玲对孙频影响非常大,她说:“我十几岁第一次读她的小说时就喜欢上她了。不仅是喜欢她文字的苍凉与精致,更重要的是,我喜欢那个人。说实话,至今,我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会一遍遍看她的书,原因很简单,读她的文字的时候我感觉我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很孤单的。是那种致命的苍凉的孤独。”也确实如此,读孙频的小说,不时感到张爱玲的“幽灵”和“鬼影”。但我们应该知道,张爱玲之后,

    钟山 2013年1期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