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雕赋》与《天狗赋》的美学解读

2010-08-15 00:51陈尚平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温柔敦厚天狗物象

陈尚平

(石河子大学 中文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杜甫《雕赋》与《天狗赋》的美学解读

陈尚平

(石河子大学 中文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杜甫一生创作了六篇赋作,其中《雕赋》和《天狗赋》少却“三大礼赋”的御用之气,而更具一份悲情之美。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意象、表达、情感方面对二赋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其中所含的意象之美、温柔敦厚之美和作为赋作情感基调的悲剧美。

杜甫;雕赋;天狗赋;悲剧美①

杜甫一生创作了六篇赋作:《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雕赋》、《天狗赋》、《封西岳赋》,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三大礼赋”,去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本意义,但是“三大礼赋”却不乏一种“御用之气”。本文尝试从意象、表达、情感三方面对《雕赋》与《天狗赋》进行美学解读。

一、意象之美

按照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所以可以说意象美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展现客观物象本身的美。因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实在的物象,如果物象本身就不美的话,它很难去承担传递美的这个载体。二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的结合之美。客观物象有了主观情意的注入而更加生动,主观情意有了恰当的客观物象而得以展现和流露,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完成意象的塑造,达到美的境界。杜甫在《雕赋》与《天狗赋》中不仅真实、鲜活地展现了“雕”和“天狗”,而且巧妙地将自己的雄心抱负与之相结合,形成了意象之美,实现了美的升华。

(一)“观物取象”

“观物取象”的思想主要源于《易经》,其中《系辞下》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象”是怎样形成的?如上所载,是人们根据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观察,创造出来的,但并非简单地再现。同样,《雕赋》与《天狗赋》中的“雕”和“天狗”也是源于生活,杜甫善于捕捉平常的事物,给人以亲近之美感,不会让读者感到陌生。但是杜甫并非仅简单地再现其貌而是抓住雕和天狗的“雄才”品性。

同样是写鸟类,杜甫笔下的“雕”比起庄子笔下的“鹏”更为真实。在杜公看来,“雕”就是生活中的猛禽:“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逸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劲翮,飞状,逸响,飞声,不可追,去之疾”(P2173),短短几句,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雕”的形象。然后以轻省之笔概之:“此雕之大略也”。而庄子笔下的“鹏”更多了几份天马行空的想象色彩,未如杜甫笔下“雕”的真实可感。

相比“雕”来说,“天狗”似乎有些神话色彩,但是杜甫为我们呈现的亦并非虚构之物:“夫何天狗嶙峋兮,所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瞥流沙而归月窟兮”;“此物盖来自西域也”(P2183)。天狗为唐代西域地区真实存在的动物,为杜甫撷取而来,成为笔下的真实“物象”。赋中藉以描述天狗生存环境的文字“月窟”、“流沙”都是西域之景。

(二)“立象尽意”

“立象尽意”的思想同源于《易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里的“言”是指表达情感的语言,但是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用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即“言不尽意”,但是可以“立象以尽意”,通过“象”的确立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后代不断深化和发展。后代诗学中的“情景交融”亦是此意。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的表达人的意念和情感。如杜甫的诗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中的“花”“鸟”“水”“云”皆为有“意”之“象”,兼借句中他语,表现相应情怀。同样,在《雕赋》与《天狗赋》中,为我们立“雕”、“天狗”的象的同时,也给我们传递了他的意。在《进雕赋表》中:即道出杜甫立“雕”之象的“意”:引以为类,以雕自比,来正色立朝,以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抱负。

《天狗赋》中的“天狗”亦是如此,杜甫在这篇赋的前面就写到“甫壮而赋之,尚恨其与凡兽相近”,足以看出杜甫必将寄予了天狗不同于其他兽物的东西。赋中对天狗的描绘亦可看出作者的雄心抱负.仇兆鳌在这段的批注是“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P2183)为何天狗瘦小嶙峋之姿却有神秀之态呢?只因为它有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

二、温柔敦厚之美

温柔敦厚,是儒家美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孔子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一种含蓄蕴藉之美,其在文学中的表现即“温柔敦厚”的诗教,在表达上不过于张扬和直露,而是尽量做到委婉含蓄。杜甫继承了这一美学追求,并渗透于其赋作的字里行间。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赋中不作壮语讽刺,盖别取一义以寄慨耳。”(P2190)在《雕赋》和《天狗赋》中,这种温柔敦厚之美主要表现在自喻的表达。

《雕赋》和《天狗赋》皆为咏物言志之作,其写作时间在学术界尚存争议。关于《雕赋》的写作年代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黄鹤注以为当在天宝九载,而朱鹤龄以为是天宝十三载所作。仇兆鳌采用了朱鹤龄的说法,“今按表中云‘自七岁缀笔,向四十年’,其年次又在进三大礼赋后,应是天宝十三载所作。”(P2172)杜甫《天狗赋序》亦自称:“天宝中,上冬幸华清宫,甫因至兽坊”。

不管这两篇赋作于三大礼赋之前还是之后,无论如何,可以断定两篇皆出于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的最后阶段,他已是身心疲惫,虽在其赋表中略露其义,但在赋文当中并没有将自己的感情倾吐直泄,而是托物言志,以雕、天狗为喻,自荐才能。所以仇氏慨叹曰:

公三上赋而朝廷不用,故复托雕鸟以寄意。其一种慷慨激昂之气,虽百折而不回,全篇俱属比喻。

《天狗赋》中最后“此乃独步受之於天兮,孰知群材之所不接?且置身之暴露兮,遭纵观之稠叠。俗眼空多,生涯未惬;吾君倘忆耳尖之有长毛兮,宁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可看出他渴望君王赏识的心情,只是借天狗喻己,而不直接表达,他采取一种委婉的自荐才能的方式,“惟含寓言于正意”(P2190)。这种表达使得赋文整体沉郁含蓄,而无苍白无力之感。

三、悲剧美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充满了痛苦和失意,流离与贫穷。而他在写《雕赋》、《天狗赋》的时候,也是处在人生的困顿之中,其时处于留守长安十年的最后时期,他也曾想走科考入仕的道路,但是上天并没有眷顾他。他二十四岁和三十六岁曾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各种原因,均以失败而告终。朱光潜先生曾言:“悲剧之产生主要在于个人在与社会力量抗争中的无能为力。”[19](P108~109)在现实生活中,杜甫的确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他在《雕赋》、《天狗赋》的文字世界里,却给我们传递着一种美的体验——悲剧美。

首先,悲剧情境的有意营造。在《雕赋》中雕出场的环境,杜甫选择了“当九秋之凄清”,《天狗赋》中天狗的出场则是在“上冬幸华清宫”,一秋一冬,都是万物凋零、凄清寒衰的季节,这就奠定了两文悲凉的基调。

其次,悲剧命运的强烈冲突。这主要体现于雕与天狗的雄杰才能与不遇的遭遇的矛盾,形成悲剧性的命运冲突。

在《雕赋》中除了通过雕与鹰对比来展现雕之才能之外,还有对其的正面描写:

夫其降精於金,立骨如铁,目通於脑,筋入於节。架轩楹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虽趾蹻千变,林岭万穴,击丛薄之不开,突杈枒而皆折,又有触邪之义也。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如是评述:“降精四句,摹其状貌。架轩四句,拟其神采。趾跤四句,称其魄力”。于此我们可以看出雕的英雄气概与非凡才能。但它的遭遇却是:“倏尔年岁,茫然阙庭;莫试钩爪,空回斗星。”从“茫然”、“莫试”、“空回”中可以读出其悲壮。

如前所言,《天狗赋》不仅展现出天狗能力超群,且写出天狗品德的高尚,“不爱力”与不争功,但最后“使奥处而谁何兮,备周垣而辛酸?彼用事之意然兮,匪至尊之赏阑;仰千门之崚嶒兮,觉行路之艰难。惧精爽之衰落兮,惊岁月之忽殚。顾同侪之甚少兮,混非类以摧残。”可以看出杜甫对天狗“雄姿老于空院”的慨叹。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曾这样评价《雕赋》和《天狗赋》,“阅《雕》、《狗》二赋,觉《鹦鹉》、《鹪鹩》诸作,不能美于前矣。”通过上述对两赋中意象塑造、表达方式、悲剧意蕴的分析,可以看出《雕赋》和《天狗赋》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又蕴有西方美学的因子,在温柔敦厚的委婉表达中,塑造了对比鲜明的物象和意象,表露了作者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命运与深切悲情。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陈贻焮.杜甫评传(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张崇琛编.名赋百篇评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5]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潜苗金译注.礼记译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7]赵海菱.杜甫与儒家文化传统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8]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0.

[9]郭院林.俊异意象背后的悲情[J].杜甫研究学刊,2003,(1).

[10]林继中.为情造物——从《雕赋》看杜甫的文体结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责任编辑:李成文]

I206.2

A

1004-7077(2010)06-0048-03

2010-11-10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杜甫文诗赋比较及杜文的意义研究》(RCSX200736)阶段性成果.

陈尚平(1988-),男,河北秦皇岛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温柔敦厚天狗物象
陈子龙论“温柔敦厚”——兼论中国古代范畴阐释中的“既/又”思维模式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天狗送的纸牌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天狗吃月亮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天狗吃地球
天狗望月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