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2010-12-26 19:49■木
民主与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官本位行政化党委书记

■木 然

大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木 然

中国的大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治体制改革不推进,大学的改革无论说得如何花哨,都是新瓶装旧酒或者换汤不换药。政治体制的一些顽疾在大学一个都不少,某些方面甚至更严重,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权力集中在校长、书记且权力不受制约,大学城、教学名师的评审、国家重大课题的带头人哪一个不是大学的行政官员权力在起作用。这里仅以去行政化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去行政化导致鸠占鹊巢。这表现在位置和精神两个方面。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是政治体制的弊端,也是大学的弊端。大学里有两个部门,一个部门是党委部门,另一个是行政部门,笼统地说都可以称之为行政部门。大学去行政化就要减少冗员。在政治体制不改的前提下,去行政化的措施之一就是行政人员大批转岗,行政人员变成教授、副教授、讲师,有的地方大学教授名额和副教授名额已经非常紧张,行政人员挤进来评教授和副教授,使本来紧张的名额更加紧张,并且行政人员又没有在一线教学的经验,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直接伤害了教师的心,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大学的精髓。受职业习惯的影响,行政人员的教学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行政的价值观念渗透到教学之中,行政价值的价值观念更多的是官本位的价值观念。客观一点讲,行政官员的长处是善于与人打交道,这个长处用在社会关系上是长处,用在教学上长处就成了短处。有一厅级官员,他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从来都是讲他的学生当了什么官,二十年了,也没听他自豪地说过一个他的学生搞学问如何,此人还是管教育的官员博导,且每年都以高校的名义拿重大的国家课题,也没见到出什么真正的科研成果。这样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点显然有悖大学的教育理念。

去行政化会形成捍卫既得利益集团的新场所。现在的领导都是行政和教学双肩挑,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两手抓,一手抓教学,一手抓行政,以抓行政为主。不但人的经历有限,而且教学与行政是两股道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既荒费了教学与科研,也影响了行政的发展。最后两手抓的人员都选择了用行政取代教学与科研,或者用行政换取教学与科研。具体的做法是先当官,后当教授,当上官了教授无论条件如何不合格,都会以为学校做出重大贡献这一条评上教授。况且,官当大了,论文就有人给写了,发表论文自然不成问题。河北某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涉嫌学术腐败连冰山一角都谈不上,这样的体制本来就是鼓励造假的体制。至于教学工作量,本科生的教学没有或很少,但通过带上两三个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量不但能完成,而且能超额完成。一旦当上处级以上的领导,下面巴结的人自然会有,领导想不完成工作量都不可能。举例来说,普通教师的工作量是实的,半年三十六课时一节都不能少,领导的课时量是虚的,同样的课时量在领导那里两节课就等于三十六节课。官越大,上课的时数越少,上课的课时量越大,课时量也成了下级行政官员(主要是院)巴结校级领导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大学腐败的重要渠道。行政官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行政官员的意识形态色彩相对于教师而言更为浓厚,在学术自由与意识形态的选择上,他们选择放弃学术自由。他们对于学术观点往往更容易本能地挥舞意识形态大棒。行政官员已经成为学校的强势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给学生上课的场所变成了捍卫既得利益集团的场所。

去行政化使党委书记的地位不伦不类,很显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去行政化不是去党委化,即使去行政化完成了,党委书记还是一个行政级别,其行政地位没变。并且大党委书记是由上级任命的,本着谁举荐向谁负责的原则,党委书记是上级组织部举荐的,党委书记必须向上级组织部负责,党委书记向学校负责就是一个例外,如果学校与上级组织部发生矛盾的话。党委书记与大学校长还存在着一个博弈,书记强,校长弱,书记说了算,去行政化没去书记化,去行政化就成了空头支票。书记弱,校长强,校长说了算,书记就成了傀儡。书记强、校长强,大学就成了双头政治。后两种结果可能是去行政化落实了,意识形态落空了,至少在大学书记的象征意义是意识形态的。政治体制的党政不分在大学里就是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权力不分,二者之间博弈就成了大学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弈的过程也是大学左右摇摆的过程,是大学精神不断丧失的过程。

去行政化的结果更可能是强行政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来都是意识形态先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意识形态的支持政治体制改革就会障碍重重、步履维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难就难在意识形态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其改革难以有所突破和实质修为,这方面对大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微观上,官本位已经成了潜规则,成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知识的权威、对知识的尊重、对学问的追求只有依附于官本位才显示出价值和意义,否则无意义无价值。学术上每取得的成就都被视之为领导成就的一部分,就是开个会、搞个活动,如果领导不参加,这个会、这个活动就没有了意义。某个学校的学生毕业了,搞个学位授予仪式,参加仪式由校长、院领导、教师、学生四部分组成,有关人员在宣布授予学生学位仪式名单时,教师的名字一个都不提,好像课都是领导上的,学生都是领导培养的,没教师什么事儿!学位授予仪式变成领导单方面授予的行为。学生作答谢感言时也只提校领导、院领导的名字,当感谢教师时就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群体。大学的四年教育往往使学生们知道了真正的老师是领导、权力和利益,而不是教师和学问。学生带着官本位思想进入了社会,他们献给社会的将仍然是官本位观。

由此可见,去行政化并不能保障大学成为真正的大学,政治体制改革不推进,大学的改革最终会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
官本位行政化党委书记
本刊理事会理事
本刊理事会理事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嬗变及其规制——派遣与行政化的因果视角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研究综述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官本位”怎麼治 職級改革打破晉升“天花板”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我国官本位政治文化与“官二代”现象内在逻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