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此时此地

2010-12-26 19:49■靳
民主与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毒政治化感染者

■靳 薇

权利,此时此地

■靳 薇

我有幸得到香港爱滋病基金会的奖学金资助,参加了2010年7月18日~23日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世界艾滋病大会的主题

1985年,在美国亚特兰召开了第一届世界艾滋病大会。1994年后,由每年一次变为两年一次。大会的主题也各不相同,“艾滋病对科学和社会的挑战”(1989年第5届),“艾滋病对全球的挑战:为了未来一起行动”(1994年第10届),“打破沉默”(2000年第13届),“全面共享”(2004年第15届),“行动时刻”(2006年第16届),“全球立即行动”(2008年第17届)。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权利,就在此时此地”,这一主题与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普遍可及与人权”相呼应,强调保护与促进人权对成功应对艾滋病的重要意义,呼吁全球在积极有效应对艾滋病威胁的同时,注重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毒携带者的保护。选择这一主题是为了加快落实保护人权和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的目标,敦促各国政府修订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妇女和边缘人群有歧视性的法律条款;敦促各国兑现“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2001年)和“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2006年)中保护人权的承诺。本届大会的主题选择或许与防治援助款日益减少的背景相关,今年计划征集的200余亿美元经费,目前到位资金不足一半。会议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援款承诺,呼吁新兴国家慷慨解囊。

从历届大会主题词的变化上,可以看到人类对艾滋病的态度,由最初对艾滋病挑战的震惊逐渐变为勇敢面对现实,所提及的应对措施也由宏观而变为客观具体。近年艾滋病更与人权相联系,带上了政治化的色彩。参加本届世界艾滋病大会,近距离感受到艾滋病政治化的气氛。

权利,此时此地

本次大会约有2.5万人参与,包括世界各国的政府代表、医药学专家、社会科学研究者、感染者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界人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电视致辞。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主席,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蒙塔内尔和奥地利艾滋病协会主席施密特也分别致辞,指出当今世界艾滋病形势严峻,全人类应共同努力应对这一病魔,呼吁尊重、保护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权益。

为了一个病,开一个如此大规模的世界性会议,这是绝无仅有的。

大会的主题是“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权利?在大会上表现得很充分。大会开幕式上,示威游行的队伍先是堵在门口,后来举着白布黑字的横幅跑到了主席台上,高喊口号。大会为此延迟了时间。游行队伍后来在劝说下离开,大会才继续进行。一个世界性的大会,让游行示威的队伍进入会场并登上主席台,这可能正是“权利”的充分体现吧!游行示威者通过这种和平而合理的途径,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大会组织者对他们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大会参与者了解到他们的诉求,并没有人为此受到伤害。唯一受到些微影响的只是会议的时间。

大会的每一天,都有抗议示威活动,举牌子、喊口号,发宣传品,口号印在示威者的T恤衫上、贴在脑门上,场面十分热烈。

政治化的艾滋病

世界目前面对的流行病、慢性病种类繁多,很多疾病的患者也人数众多。但没有一种病像艾滋病这样,引起全世界如此多的关注并定期召开规模宏大的世界性大会,也没有一种病像艾滋病这样,被频繁地与政治、法律、人权等相提并论。为什么艾滋病变成一种特殊的疾病?

或许因为艾滋病与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社会性别歧视等问题有密切联系,这些社会问题是导致艾滋病蔓延的主要原因,而艾滋病的泛滥更加剧了这些问题,因而很容易被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用来作为社会运动的旗帜,作为争取自己权利的口号。

同时,我思考问题的另一方面:艾滋病的政治化是否有作用?世界艾滋病运动呼吁保护艾滋病毒感染者、妇女和边缘人群(吸毒人群、性少数人群、多性伴人群等),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这种大声疾呼如果能持续,引起人类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必定会带来这些人群生存条件的改善,甚或影响到社会大多数人。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及性解放的浪潮,给美国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程,亦影响到全世界。由此看来,部分人群的革命运动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但同时,指望艾滋病政治化带来一场世界大变革,从此完全改变边缘人群的处境,也是不现实的。目前,整个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存在不平等、不公正、贫富不均等社会结构性问题,单单只呼吁保护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艾滋病问题。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这次大会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参加大会的中国人估计有数百人。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学生、PLHIV(感染者)、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代表、企业界人士等,一些NGO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也参加了大会。卫生部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濮存昕也应邀到会。许多在国内难得一见的业内人士,都出现在大会会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机构和组织主持的会议和活动共有6个。其中既有较大规模的卫星会议,也有研讨会,还有工作坊和戏剧表演等。中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感染者、NGO以及在中国开展工作的国际机构,在这些会议和活动中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相关工作成就,探讨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相关机构开设共6个展台。各展台主人以此作为宣传平台,向各国与会者介绍自己机构的特点,展示工作成果,发放宣传材料。另外,中国人提交并列入大会概要目录的论文摘要有200余篇,其中有60余篇被大会选为海报发言。

中国的努力得到关注

19日晚的“聚集中国”主题报告会,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听众。中国政府为遏制艾滋病蔓延作出的努力得到认同和赞赏。第一,中国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2003年后国家实行了“四免一关怀”政策,近年逐渐落实,解决了大部分感染者/患者无钱治疗的困难。2007年以后,免疫细胞CD4只要小于350就可以得到免费治疗(之前是小于200)。第二,中国对吸毒的控制日趋人性化。目前虽明确规定吸毒是违法的,但逐渐改变过去抓捕拘留吸毒者的作法,政府拿出钱来开设美沙酮门诊,帮助吸毒者戒毒。第三,加强了对血液的管理和血液制品的控制,防止艾滋病的经血传播。第四,2010年4月取消了国外HIV阳性者的入境限制。这几点成就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尤其是第四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进步,但总的来看,中国的“声音”还不够,作为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声音还是太小了。中国无论是研究的成果还是发言的数量,和发达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待继续努力。世界银行(WorldBank)数据显示,以名义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计,中国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是,如果以人均GDP计,中国只排在第103位。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600美元,日本则比中国高十余倍。中国有1.5亿人每天的收入还不到一美元,大多数中国人还相当贫困。如此庞大数量的贫困人口,是艾滋病防治工作面对的巨大挑战。

2012年,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希望那时中国能展示更多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成果,也希望大会上有更多的中国声音!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猜你喜欢
艾滋病毒政治化感染者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从娱乐到革命:论中央苏区时期乡村戏剧的“政治化”实践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批判
艾滋病: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艾滋病: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被“政治化”的欧洲歌唱大赛
西方生态问题政治化及生态民主的学理分析
口腔乳酸杆菌抑制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