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中的体育休闲①
——体育休闲应成为社会确定之权益

2011-08-15 00:54张建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闲暇体育发展

张建光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7)

论发展中的体育休闲①
——体育休闲应成为社会确定之权益

张建光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7)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体育休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日渐受到人们的推崇与喜爱,体育休闲以“闲暇”、“金钱”为支撑,是把双刃剑。让体育休闲成为社会之权益,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捍卫人类幸福与尊严之必需。

体育休闲 确定 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体育消费需求迅速膨胀,体育产业整体呈递增趋势,基本形成了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为主干,多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并已建立以健身休闲、竞技表演、技术培训和体育中介为主的四大类体育市场。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体育产业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人数的1%,中国生产的体育用品占世界总量超过65%,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我国已由体育大国成为体育强国,体育休闲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强大的民族,必定是以国民的身体健康作为保障,体育休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体育休闲做为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在全国各地日渐普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为价值取向,尊重人性和社会和谐的需要,体育休闲是社会有钱和有闲阶层独享的权利。而今,体育休闲已成为一项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时下流行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给人施加巨大的压力。一些人由于体力活动不足,从而造成营养过剩、精神忧郁、现代病流行。2011年亚健康调查表明,超四成受访者觉得自己亚健康、疲劳、睡眠质量差,记忆力下降,腰痛等常见的症状。而我国职场人仅三成享受带薪休假,时间为世界最短。回归自然的体育休闲成了新的时尚。

1 体育休闲的含义

体育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寻求身心的调节与放松,以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为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同时也是体育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按时代分,体育休闲可分为古代休闲、近代休闲和现代休闲。古代休闲具有宗教性、民族性、地域性、自发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其商业性与自觉性较弱;而近代体育休闲宗教性基本消失,民族性和地域性弱化,商业性、工具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加。而现代休闲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产业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内容更加全面,形式更丰富,影响更加广泛,它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育休闲方式的差异

2.1 中西体育休闲的差异

从体育休闲的空间来看,可分为中、西体育休闲两大类。西方的体育休闲重竞技、重外在表现力,强调力量美、速度美、形体美,重视人体与自然环境作斗争而形成以竞争性、趣味性和力量型为主要特征的体育休闲方式。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人在竞争中容易产生暴力倾向。与其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体育休闲则以儒家“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崇尚礼让、宽厚、平和,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带有经验性、直觉性,重节奏、韵律、神韵和内在美,讲究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注重在体育休闲过程中培育个人修养,追求养生之道,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内外协调作为其运动的核心。从武术、太极、气功、按摩、足疗等运动休闲中升华出养生之道,通过由身体的有形的活动来促进无形的精神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体育文化不断融合,体育休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方的体育休闲所强调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如跑马,体育彩票等)。同时,随着保健按摩、太极、气功等中国传统的体育休闲方式逐渐走出国门,中国的传统养生思想也为西方所接受。可以说中西方的体育休闲方式互相渗透融合,各取所长。

2.2 参与方式的差异

体育休闲参与方式,指参入体育休闲活动的途径和介入的形式。它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为:主动参与各种竞技体育和游戏活动,自己有意选择不同的运动游戏项目来发展达到修身养性的活动。被动运动是指依靠外来力量来活动自己身体达到修身养性的活动。然而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体育休闲技术方式的限制和获取方式的差异,参入的方式就会存在差异,社会的中上层主要会通过商业供给的渠道来进行主动参入(如高尔夫、自驾旅游、现场观看体育竞赛和按摩足疗);而中下层则主要通过社会和自给的渠道,量体裁衣,以低消费、少投入的方式参入(如徒步旅游、跑步、慢走、借助全民健身路径的一些有益活动和电视观看体育竞赛)。

2.3 交往方式的差异

体育休闲交往方式,指体育休闲过程中参入者之间形成休闲合作的交流形式。体育休闲交往方式的差异包括社会距离和空间距离。

社会距离:参入体育休闲者属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同事、亲戚,他们相聚,分享珍贵的情谊与乐趣,促进相互间关系的和谐。在社会活动中,与亲朋好友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从而达到发泄不良情绪,舒解精神压力净化心灵的效果。

地理空间距离:参入体育休闲者渗入日常生活,由于生活质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体育休闲的方式也不相同。久住城市的人会向往回归自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向往在茂密的深山丛林中攀爬戏耍,在湍急的河谷中去搏击风浪垂钓,在冰天雪地里跌打滚爬,在雨中滂沱中洗浴。而久居深山和大自然的人会向往城市的游戏乐园,快节奏的夜生活与酒吧歌厅文化以及保健养生休闲文化,籍此互相交流思想与情感,丰富人生。

3 体育休闲的社会影响

体育休闲是社会的需要的产物,他能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拉动消费市场的发展。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年平均闲暇时间已达1500小时,人均GDP已超1000美元,这从理论上显示我国发展体育休闲的基础已经具备。据调研:中产阶层对体育休闲满意度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为闲暇程度相对比例缺乏。工作忙,缺乏时间成为窒息体育休闲意趣的梗塞。“近九成认为自己过劳”,“80%以上的人群感受压力过大”,“甚至28%以上认为压力已经逼近极限”。二为经济基础脆弱。无闲暇的背后,更是“无闲钱”的羁绊。实质是用闲时取得的一部分劳动报酬(钱)。中产阶层尚如此,其他收入更低的社会阶层恐怕只能望“闲”兴叹。参入体育休闲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因为体育休闲是不仅仅是权利,更是对人格的尊重。从经济角度来看,体育休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为2.1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相当于GDP的5.51%。体育休闲具备拉动经济增长的功效,同时也是社会的润滑剂,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4 体育休闲的法制保障

体育休闲是以群众的“闲暇”和“闲钱”为支撑的。目前,困扰体育休闲的最大问题是有“闲钱”却无“闲暇”。由于个体(劳动者)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往往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企业经营理念的用人单位肆意侵犯劳动者的休假权利,本该休息、休假的时间被用人单位加班等理由予以取消。虽然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和《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休假的权利。这些法律给予地方权力过大,国外名优企业在他们的国度守法,在中国却违反相关规定,疯狂榨取工人们的休息时间。但在实际上,休假制度并未得到切实执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因种种原因占用劳动者闲暇时间的情况比比皆是;民营企业尤甚,一些企业主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由每月八天压缩为两天,甚至是一天。为此,必须强化休闲时间的法律保障:一是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劳动者休假的规定,使之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二是加大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用人单位违背休假规定的惩处力度,使用人单位、企业主不敢侵犯劳动者的休假权利。 三是强化劳动管理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通过严格执法,确保劳动者正当的休假权利。劳动者的休假权利得到保障,则体育休闲有了“闲时“这一基础,体育休闲也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人们的体育休闲与健康、幸福有关,自然也与权益有关,让体育休闲成为社会确定的权益,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同样也是为了捍卫人类的幸福与尊严。我们已知,发展中的体育休闲存在明显可见的漏洞,需要我们及时弥补。比如体育休闲缺少正确的舆论引导,国民经济在体育休闲领域的投入尚不足,各项休假制度尚未得到真正的落实。此外,应当将体育彩票规范化、制度化、立法化,取之于民,真正用之于民;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免除大众花钱休闲的后顾之忧,让体育休闲为大多数人服务;少建高尔夫球场,重全民健身路径,努力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从心理上清净空灵,从生理上追求长寿。就整个经济社会而言,经过长期高速发展之后,适时放缓步子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改变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才能给自己留下一些闲暇,内视心灵和品味人生。这才是体育休闲的真谛。

G80-05

A

2095-2813(2011)11(c)-0068-02

张建光:体育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体育法。

猜你喜欢
闲暇体育发展
人在何时最清醒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我们的“体育梦”
闲暇时间干点啥?
教师发展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