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例长期流涕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2012-01-08 02:29谢利生
重庆医学 2012年22期
关键词:流涕风团过敏原

谢利生,黄 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212008)

长期流涕患儿在儿童耳鼻喉科门诊较为常见。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加行抗过敏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因此怀疑其与过敏因素有关。为明确长期流涕与过敏之间的关系,本科从2008年开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对165例长期流涕患儿进行常见过敏原检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门诊长期流涕患儿165例,年龄4~10 岁,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男92例,女73例。长期流涕指连续流涕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纳入标准:单纯长期流涕,不伴其他临床症状;无明确诱因及鼻腔结构异常;期间未行抗过敏治疗;考虑点刺实验需要配合,要求年龄大于4岁以上。 排除标准:有明确病因,例如已经确诊过敏性鼻炎的患儿;有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年龄小于4岁患儿;1周内使用过抗组胺、免疫调节剂及激素类药物的患儿。

1.2方法 对入选的165例长期流涕患儿,由接诊医师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编号。由过敏原检测中心医师对所有入选患儿按编号进行皮肤点刺实验。选择双侧前臂掌侧点刺,两种试剂间隔2 cm,每点一滴点刺液,用一个点刺针垂直刺在液滴中,深度0.75 mm左右,用棉签擦去残留液滴,观察20 min,测量风团大小,并出示按照编号记录的点刺结果。过敏原阳性判断标准:(1)过敏原风团与阴性对照相同为(-);(2)过敏原风团范围为标准组胺风团1/4为(+);(3)过敏原风团范围为标准组胺风团1/2为(++);(4)过敏原风团范围与标准组胺风团相同为(+++);(5)过敏原风团范围与标准组胺风团2倍为(++++)。

1.3实验试剂 本实验过敏原检测试剂盒由丹麦ALKABELLO公司提供的标准化过敏原检测试剂盒(ALK),可检测尘螨、带螨、狗毛发皮屑、猫毛发皮屑、德国小蠊、细链格孢霉、艾蒿、豚草、梯牧草、桦树、花粉组、霉菌组、美洲大蠊等常见过敏原。阴性对照为本院输液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0.01 g/L的盐酸组胺。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方式描述,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 果

2.1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结果 165例长期流涕患儿中112例过敏原阳性,总阳性率67.9%,其中单种过敏原阳性患者27例,2种及以上阳性患者85例。不同过敏原的阳性率及占阳性病例百分比,见表1。

表1 不同过敏原的阳性率及占阳性病例百分比

2.2不同性别过敏原分布特点 经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之间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4,P=0.144),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过敏原分布特点

2.3不同季节过敏原分布特点 按照传统季节分法: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排除24例无法明确按照季节进行分类的病例,对余下141例患儿按照季节进行分组分析。4组经方差齐性检验后行方差分析(χ2=10.711,P=0.013),证明4组间过敏原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比结果表明,夏季与秋季比较两组之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7,P=0.241),冬季与春季比较两组之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571),夏秋季与冬春季比较两组之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4,P=0.002),见表3。

表3 不同季节过敏原阳性率分布特点

3 讨 论

长期流涕症状在儿童耳鼻喉科门诊较为常见,临床上对其治疗比较棘手,不易治愈,而且容易反复。目前,对儿童长期流涕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较少,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期望通过对长期流涕患儿进行过敏情况检测,分析儿童长期流涕与过敏之间的关系。目前,临床上过敏原检测主要有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检测及皮肤点刺实验2种[1]。虽然2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之间稍有差异,但多项研究表明检测的总体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前者主要通过抽取血液检查,成本较高,而且费时,多为无法进行皮肤点刺患儿的替代方法[3]。皮肤点刺实验具备微创、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4],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因此,本研究选择皮肤点刺实验对入选165例长期流涕患儿进行过敏情况调查。

文献报道引起流涕常见原因有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脑积液鼻漏、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及鼻腔结构异常、物理刺激等。本研究对165例长期流涕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过敏原阳性者112例,阳性率为67.9%,提示过敏与患儿长期流涕关系密切,是导致儿童长期流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对与患儿长期流涕有关的过敏原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无爪热带螨、细链格孢霉、狗和猫毛发皮屑、霉菌、德国小蠊等。这些过敏原与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紧密,当其与患儿鼻腔黏膜接触时,可通过IgE、IgG[5]及非变态反应3种方式激活肥大细胞,使患儿处于长期过敏状态,然后在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部分神经肽的相互作用下,腺体分泌增加,鼻涕增多,导致患儿流涕不易缓解。由于螨虫具有黏附性,平时打扫卫生,不易去除,而螨虫的皮屑、卵、尸体及分泌排泄物均可引患儿过敏[6]。因此,不管对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是对过敏性皮炎、湿疹过敏原的调查文献均显示尘螨为最常见的过敏原[7-10]。本实验中对长期流涕患儿过敏原分析也显示屋尘螨、粉尘螨,均明显高于其它过敏原,提示临床上对长期流涕患儿一定要注意避免螨虫接触问题。实验中剔除了24例无法明确按照季节进行分类的病例后,按不同季节对长期流涕患儿过敏原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其与季节变化有关,提示夏秋季节患儿长期流涕症状与过敏因素更为密切,而冬春季节除与过敏有关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由非过敏因素引起,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性别差异是否影响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各文献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阳性率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11-12],但也有部分文献得出相反的结论。通过对165例长期流涕患儿皮肤点刺实验阳性率对比,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文献报道各年龄段过敏原分布并不一致[13],可能与儿童年龄有关[14]。由于本实验收集的病例年龄段较为集中,因而无法对各年龄段过敏情况进行分析。

患儿长期流涕与过敏因素关系密切,对长期流涕患儿应进行过敏原检测,注意避免接触常见过敏原。尤其对夏秋季节长期流涕患儿加行抗过敏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重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7-8.

[2]CoxL,WilliamsB,SichererS,etal.Pearlsandpitfallsofallergydiagnostictesting:reportfromtheamericancollegeofallergy,asthmaandimmunology/americanacademyofallergy,asthmaandimmununologyspecificigEtesttaskforce[J].AnnAllergyAsthmaImmunol,2008,101(6):580-592.

[3]Li JT.Allergy testing[J].Am Fam Phy,2002,66(4):621-624.

[4]Li JT,Andrist D,Bamlet WR,et al.Accuracy of patient prediction of allergy shin test result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0,85(5):382-384.

[5]刘晓艳,乔海灵.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1):1096-1097.

[6]潘黎明,蒋学范,潘立勇,等.杭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患者的血清变应原测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2):77-79.

[7]陈荣光,李敬风,孙慧,等.324例儿童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5):579-581.

[8]舒艳,姚红兵,王冰,等.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1):2946-2950.

[9]王成硕,张罗,韩德民.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5):204-207.

[10]陈红兵,张广毓,刘海平.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简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1):41-42.

[11]Osman M,Hansell AL,Simpson CR,et al.Gender specific presentations for asthma,allergic rhinitis and eczema in primary care[J].Prim Care Respir J,2007,16(1):28-35.

[12]吴英,艾涛,罗荣华,等.成都地区827例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362-2363.

[13]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等.湖北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年龄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5):683-694.

[14]姜翠红,李亮明,谭国林,等.长沙地区38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7):794-797.

猜你喜欢
流涕风团过敏原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冬天吃红色食品不易感冒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顺山倒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