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智育相互渗透的实践及思考

2013-03-18 16:55梅唯奇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专业

梅唯奇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文化科学水平、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和陶冶学生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要将德育课、班会课和第二课堂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使智力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做到“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体无疑是各级各类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及途径。学校必须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做好思想品德教育,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1.2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获得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性德育是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伴随着学生求学历程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3 德育和智育的渗透有利于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分成两套人马、两个系统的现象一直存在,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德育与其无关。这导致了学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开展,并且效果不理想。必须明确,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是否在专业教学中把德育贯穿和渗透进去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而且配合了学生管理及德育工作人员的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2 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2.1 教师认识不统一

一些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与己无关。为此,我们有责任对所从事的教学实践重新进行审视,努力寻找教学中的盲点,避免专业课教学中对渗透性德育不够重视的误区,要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把全面开展课堂德育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

2.2 教师自身素质发展不平衡

教师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甚至同一学科不同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都很大。审视专业课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程度,从总体来看尚未达到我们的要求。

2.3 缺乏德育渗透的保障机制

很多学校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只是单纯追求专业知识评价结果。特别是在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和职称评聘中,对专业和学术水平强调较多,并作为硬指标提出量化要求,而对育人工作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显得软弱无力,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方面要求,即使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不予考虑。

3 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3.1 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学术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

3.2 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缺少道德,何谈教育的成功?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度地进行德育。比如“佛山死婴存活事件”发生后,我们将其引入专业课教学中,通过讨论和学习该事例,帮助学生详细了解事件,引导学生围绕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问题,结合自己未来职业特点展开讨论。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道德低下的行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确了职业道德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师要是非分明,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除了批评,更要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求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自觉成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成为社会的合格建设者。

3.3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

专业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教育形式。在专业课上,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和合作精神,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观念。比如在正常人体学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人体结构的印象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人的尊严和人的社会性进行深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要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有些学生看到人体标本,常感到好奇、好玩、可怕。通过人体尊严教育和专业态度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体标本提供者的伟大,医务工作者职业的崇高,将热爱专业的情感与职业道德、职业奉献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专业学习活动的同时得到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水平的提高。

4 德育中进行专业渗透

4.1 德育课与专业的联系

中职学校在德育课程的安排上,尽量结合专业特点,同时要求德育教师在讲授时联系学生的专业,避免德育课空洞乏味,使学生意识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素养,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

要让学生体会到德育课的意义,体会到思想品德代表人的素质,能够反映人的生活本领。一个完善的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学生只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4.2 班会课与专业的联系

我校将班会课列为正式课程,有计划、有教案,计算课时工作量。班会课内容要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如开展职业道德、择业观、护理礼仪等教育。

学生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求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这是卫生事业对学生首要的要求。树立理想信念,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3 第二课堂与专业的联系

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机会,能够提供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是一项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教育途径。

我校的课外活动很丰富,如组织国情小论文演讲、专题讲座、国情新闻发布和评论、影视观看、出黑板报等活动,还可以把优秀小论文送广播站、学生报社,进行国情宣传。学校的学生社团也很多,包括英语、球类、演讲、舞蹈、歌咏、健身、护理技能等方面的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与语文、英语、德育、护理、心理等学科相关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能力素质与德育素质方面共同发展。

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教师的指导,也要靠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是重要的德育阵地。

4.4 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的联系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实践中的自觉磨炼。

我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现在心理咨询室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该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管理部门提供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讲座和大型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心理辅导员和监察员等,根据专业结合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质。每位教师都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做到“德育全渗透”、“润物细无声”,实现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双赢。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