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8 16:55何凤田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医学生

黄 刚,龚 薇,何凤田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为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少而精、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实施的学制改革,是医学教育中的“精英教育”。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承担着为军队培养高级军事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面对生源素质高、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学习能力很强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如何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实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每位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在八年制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PBL[1]结合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现就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主体,根据我校专业层次和生源情况,对所有专业层次均开设PBL结合双语教学有一定难度。作为精英式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我校每年招收少量的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这些学生生源质量高、基础牢固、英语水平较高、学习能力强,且在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前,学习了两年基础课程,具备适应双语教学的能力。因此,在开展PBL结合双语教学时,我们率先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

2 教材的选择及课件制作

教学离不开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选择好英语原版教材和参考教材[2]。若无英语教材,师生就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也就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开展。但是,对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要坚持适用原则,选用的教材既要符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师生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贾弘禔和冯作化主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作为课堂教材,另以《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英文版为主要参考教材。我们采取以中文教材为主,英文教材为辅的方式,两种教材相互补充,能有效促进师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并领略到对专业内容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述,对学生在PBL结合双语教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专业词汇储备不足提供了解决方案。

生物化学PBL结合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采用英文,比例可达80%以上,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内容,用中文制作幻灯片并紧接着以英文幻灯片展示,以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时对照理解。为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解,在英文幻灯片中,配合精心挑选的图片、Flash动画、视频等,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将复杂的生物化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及消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 应用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将学习与有意义的情景问题挂钩,以问题为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投入问题中,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法的核心[3]。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在每章开始前以英文幻灯片给出本章的内容提要,然后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展开学习。例如,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章,我们给出问题:(1)What is translation?(2)How about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system?(3)Do you know the protein synthesis process in prokaryote and eukaryote?(4)How is protein delivered?这些问题包括了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另外,也可以将学习本章后能够回答的医学常识以问题形式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在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中,我们提出问题:(1)Why do w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ins?(2)What will happen if any key amino-acid residue is changed?(3)How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让学生在学习本章后能回答或解决这些问题。

而具体到每堂课的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小班中,我们以课前提出问题—学生预习并试答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思路设计教学流程,以此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适应PBL教学法。在新章节内容学习前,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指出重点与难点。然后如上述,提出相关生物化学问题或给出临床病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明确学习目标,避免盲目性。在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理论问题及临床问题进行解释或回答,另一组学生做好记录,对前一组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补充,甚至提出新的观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并对其中争论的焦点、疑点进行解答。但是该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章节所有内容都适用,要根据各章知识结构特点有选择性地采用。例如,在“糖代谢”这章,在学生学习了“糖酵解”后,对后面要学习的“糖的有氧氧化和糖异生”,给出问题:(1)How glucose ismetaboliz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2)How about the gluconeogenic pathway?(3)Can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 and contact between glycolysis and aerobic oxidation?(4)What i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lycolysis and gluconeogesis?然后,根据上述PBL结合双语教学的设计思路开展教学。

对课堂教学中双语教学法的应用,我们采取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中、英文结合。对于浅显易懂的章节增加英语讲授的比例,而对于生物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先用英语简单介绍重要概念,再以汉语详细讲解,灵活交替使用两种语言。课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留置英文作业并要求用英文作答,让学生强化并掌握英文的专业名词。总之,双语教学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英语和汉语的使用比例,要充分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程学时等,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4,5]。我们在生物化学中采用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也不能脱离此目的和要求。

4 PBL结合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以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两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其中理论笔试占总成绩的80%,实验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20%。在笔试中,客观题大部分采用英文试题,占试卷总成绩的35%~45%,学生作答时中英文均可用,鼓励用英文作答。最后,对201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分析,理论笔试成绩为64.0~96.5分,平均成绩为74.6分,65%的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表明总体教学效果理想。期末考试结束后,针对PBL结合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1)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否会影响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2)教学中英语比例是否合适?若不合适,你认为比例多少合适?(3)对PBL结合双语教学效果是否满意?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不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反而有所帮助;教学中英文使用比例合适,对复杂内容少用英文或需用中文阐释;90%的学生认为在八年制医学生中开展PBL结合双语教学十分必要,甚至建议在高年级学生专业知识丰富后,在其他相关学科也采用全英文授课。

5 努力推广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

教学作为一个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教与学积极有效地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师生加强交流,共同努力,多方探讨,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6]。在八年制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怀着寻找答案的热情,主动学习专业英语和生物化学知识,通过收集、查阅相关英文资料,能较快掌握课程知识点和核心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教师而言,通过应用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促进了自身对生物化学各知识点在英文表述中的理解,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生物化学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间的联系,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及互动,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7]。虽然我们在八年制医学生生物化学PBL结合双语教学中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但对五年制本科或更低层次的医学生而言,由于其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储备不足,且课堂人数远超八年制学生人数,要实施PBL结合双语教学可能有一定难度,会有学生表现出不适应,认为课外花费时间较多,更愿意在传统的教学中听教师系统讲解。因此,为适应我校医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教师应紧密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对PBL结合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临床研究。

[1]王贤纯,陈平,王迎,等.生物化学双语教材建设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2,32(1):101-103.

[2]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3]杨雪,孙杰,吴春雨,等.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212-214.

[4]危敏,马文丽,李凌,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212-214.

[5]武金霞,周艳芬,孙磊.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6):87-89.

[6]祝鸿程,刘浩,王迎伟,等.基础医学课程PBL教学应用的新思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410-1412.

[7]余文静,肖斌,邵军,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91-2392.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双语医学生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