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登)——2013年1月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3-07-11 08:37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文|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优化最显著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1.9:49.7:38.4调整为2012年的9.1:56.5:34.4,工业比重由43.3%提高到49.8%,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左右,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由50.2%上升到57.7%,城镇人口稳定成为居民主体;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使要素流入区地位不断巩固。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5.4个和2.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公路、铁路、电网建设投资4166.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42公里、铁路里程3780公里和5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

——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2012年的23150元,年均增长13.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7611.3元,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从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变为逐步与经济同步增长。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6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4%。

——社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五年累计教育投入1605亿元,年均增长21%,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医疗卫生事业累计投入386.2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0元提高到25元,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区为己任,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民生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局面。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7%,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在区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也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2013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这一要求,新—届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力扩大投资规模。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加强银企对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银行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规模。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大范围地吸引国内外投资。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争取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达到1.7万亿元左右。突出抓好已列入国家规划的煤炭深加工、包钢550万吨稀土钢、大唐5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重点工业项目,争取完成工业投资7600亿元。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呼准鄂快速铁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呼张高速客运铁路等19个项目。突出抓好小型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水利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激活农村牧区消费市场,扩大城市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延伸云计算产业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双百亿”工程,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地方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

大力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示范项目建设、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训。加快发展物流业,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金融业,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呼包鄂都市旅游圈等8个重点旅游区域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旅游。推动会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推进“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增粮工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亿斤左右。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做大做强畜牧业。走建设型畜牧业发展路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草原,加快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充分利用秸秆等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确保牲畜头数继续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坚持产业化带动,坚持品牌化引领,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生态产品。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农牧业、林业保险工作。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质检体系和农户科学储粮等基础设施。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把扶贫攻坚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全面启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发挥好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修编、全面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城镇合理布局,优化形态设计。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研究制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培育城市文化,增强城镇发展内涵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平等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科学制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市政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的重点县城,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抓好建制镇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推进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加强供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加快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支持东部经济区加快发展。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基础薄弱地区支持力度。扶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五)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做好转移进城农牧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解决好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做好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扶贫工作的衔接配套工作。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一步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及重点学科建设,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牧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六)繁荣发展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步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全民阅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50条意见。加快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支持文化产业专项投入将增长1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的转企改制,推动盟市、旗县区两级“三局合一”。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塑造民族文化品牌。

(七)着力构筑“两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案及配套措施,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加快培育低碳经济体系,把我区丰富的碳汇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及煤田火区、沉陷区治理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草原、林地、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严格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规范煤炭等矿产资源配置行为,整顿和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动清洁发展。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资源型城市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组建内蒙古资源控股集团、能源集团和交通投资公司。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千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与周边省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横向联合,充分利用京蒙区域合作平台,加强与发达地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园区共建。进一步深化与香港、澳门经贸合作。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800亿元以上。鼓励我区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认真实施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规划,推进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争取将二连浩特列入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

(九)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积极促进蒙古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活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健全做决策、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构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依法从重从快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