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地区要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2013-07-11 08:37王程熙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兴安盟农牧业发展

文|王程熙

(作者系兴安盟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兴安盟这样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全面地认真汲取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就是要牢固确立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农牧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城乡发展由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区域经济由封闭发展向开放融入“四个转变”,奋力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一、按照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同时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对照全面小康目标、对照“两个翻番”目标,兴安盟的差距还很大。“十一五”末兴安盟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仅为65%,比全区低14.4个百分点,在12个盟市中排在末位。特别是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两大主要指标完成程度更低,前者仅为50.1%,后者仅为45.7%,分别比全区低22.7和14.5个百分点。发展是硬道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兴安盟只有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朝着五年翻两番、十年翻三番的目标努力,才能确保到2020年与全区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两年,兴安盟借助国家和自治区的特别扶持和鄂尔多斯等兄弟盟市的支援协作,着眼于加快推动“四个转变”,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形成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开始起步,经济社会进入一个相对活跃的发展阶段。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兴安盟实际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按照党的十八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

对于兴安盟而言,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就是要牢固确立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尽早实现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兴安盟一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1.4%、比全区高22.2个百分点,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8.3%、比全区低22个百分点,是全区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工业主导的盟市,兴安盟也成为全区统筹发展的最短板。推动兴安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兴安盟发展工业,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发展路子,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工业驱动,积极改善水、电、路、讯等发展工业的保障条件,大中小项目一起抓、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一起上,既要发挥水煤组合优势、资源富集优势,围绕新型煤化工、新型能源、冶金建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上一批资源型项目;也要发挥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电子信息等产业上一批非资源型项目;更要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嫁接现代文明,为夕阳产业注入现代科技,使传统产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打破要素流动瓶颈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连接东五盟市、东三省,连通朝、俄、蒙三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一体化的立体交通运输系统,构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三、按照党的十八大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统筹发展

党的十八大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兴安盟有850多个嘎查村、3500多个自然屯,遍布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如果不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三农三牧”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几十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达小康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兴安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产业集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加快城镇化步伐,突出抓好大乌兰浩特和旗县城关镇建设,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和草牧场向规模经营集中,尽快把全盟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到以大乌兰浩特和旗县所在地为主的城镇体系内、聚集到以五大流域为主的立地条件好的区域内,到2015年转移农村牧区人口25%,到2020年转移农村牧区人口50%。要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乡镇、农牧场所在地和较大的嘎查村为中心,集中规划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逐步让农牧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以喷灌滴灌为主要技术的节水农业。围绕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和农牧业四季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设施农牧业,提高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和增产增效能力。充分发挥兴安盟环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绿色有机农牧业,着力构建从田园、牧场到餐桌全过程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高端食品基地。依托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尽快打造出一批农畜产品优质品牌。

四、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

兴安盟作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兴安盟工程项目区的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但是整体退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要加快转变传统农牧林业生产方式,把人口从农村牧区林区转移出来、从农牧林业生产上解放出来,更加注重自然界的自我修复功能。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决退耕、禁伐、减畜、转人,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牧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减少传统农牧林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实行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用1%的土地发展工业和城市,使99%的土地得以有效保护。对于1%土地的开发,也要尽100%的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吸取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发展的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要坚持生态利益至上、群众利益至上,宁可发展得慢一些。也要发展得好一些,决不能饥不择食地引进污染企业、落后产能。

五、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发展

兴安盟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全盟6个旗县市中有5个国家级贫困旗县、1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有贫困人口52.2万、占农村牧区人口的47%,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最大的不和谐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而紧迫。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把点上扶贫与面上扶贫结合起来,把解决一村一户的贫困与解决一乡一县的贫困落后结合起来,把微观扶贫问题与宏观扶贫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农村牧区的问题与解决整个区域的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主战场打主动仗、打硬仗,确保到2015年60%的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要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新增转移支付和可用财力要全部用在民生领域。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在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良医、住有安居、老有厚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程度,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健全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坚持扩面与提标并重、争取上级支持与增加自身投入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尽快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保证工程质量,实行“阳光分配”,让群众住得放心舒心。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群众工作暖人心、谋共识、解难题。□

猜你喜欢
兴安盟农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兴安盟大米插上“地标”翅膀
《卖油翁》教学设计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副市长薛培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