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讲堂建设力度 提升宣讲水平

2013-07-11 08:37文|王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通辽市讲堂价值体系

文|王 冠

通辽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维护稳定的关口前移,以科尔沁大讲堂、农家讲堂、市民讲堂、乌力格尔讲堂、网上课堂等各种基层理论讲堂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了同群众的沟通联系,推进了社会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通辽市基层理论讲堂建设回顾

近年来,通辽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以农家讲堂、市民讲堂等基层理论讲堂以及各级宣传部门为主体,以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工作体系为支撑,整合相关部门资源,通过领导讲任务、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典型讲经验、群众讲感受,采取互动交流、宣传栏、板报、手机短信及群众“点菜”、专家“配餐”等多种形式,向基层群众宣讲解读方针政策、惠民措施、工作部署、社会热点、就业技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科技知识等,成为党委、政府加强与群众互动沟通和教育干部群众、解决群众问题、增强引导力的综合性工作平台。2010年,通辽市委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农家讲堂、市民讲堂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七有”工作标准,为基层理论讲堂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各级宣传部门不断推动理论讲堂工作向深度拓展、广度延伸,不断扩大理论讲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理论讲堂工作拓展到机关、学校和企业等领域,努力做到有基层党组织的单位和地区就有理论讲堂,初步建立了纵向延伸市、县、镇、村,横向覆盖全社会的讲堂网络。

实践证明,农家讲堂、市民讲堂在基层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方面充分发挥了思想上指导、舆论上引导、政策上辅导和情绪上疏导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

二、理论讲堂建设新的探索

为了将科学理论具体化、亲民化,做到虚功实做,可感可触,2012年以来,通辽市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工作载体和形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统领全市理论宣讲和讲堂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化、目标化、品牌化,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理论宣讲的具体化、形象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一)凝炼讲堂工作主题。通辽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统领,将核心价值体系细化为“民生、明礼、奉献、感恩、创业、关爱、信仰、开放、团结、爱国、诚信、和谐”12个方面的主题。每月围绕当月主题,全市各级讲堂至少举办一次主题理论讲座,召开一次主题互动讨论会、座谈会、报告会,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各旗县市区、各部门都围绕全市每月的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以此循环往复、按月推进。

(二)整合宣讲资源。通辽市委成立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宣传、组织、统战、政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党校、教育、文化、民委、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和移动、联通、证券、电力等企业宣讲方面的工作力量进行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各部门、各企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积极调动各部门、各企业的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由各个部门分别开展工作的形式,形成了讲堂建设的合力。将“干部讲堂”、企业“VIP大讲堂”等各部门、各企业宣讲资源整合到市级“科尔沁大讲堂”之中,面向市民集中进行宣讲授课等活动,都取得了组织统一、规模增大、影响深远的工作效果。特别是通辽市积极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在地校合作框架基础上,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建立了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主题教育实践研讨会,地校专家联合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关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三)把握讲堂建设关键环节。

一是在学习培训上下功夫。加强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每月开展学习研讨,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巡听、通报制度。各个旗县市区在各个层面建立、选树“示范讲堂”,组织讲师,深入基层,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文明单位创建规范的“道德讲堂”,努力实现全覆盖。全市各级讲堂宣讲了6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28.5万人次;市级“科尔沁大讲堂”邀请厉以宁、翟鸿燊等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以奉献、感恩、礼仪、企业文化、创业就业、融入东北等内容的讲座13次,听众超过8000人。启动了“科尔沁读书计划”,通过采取推荐书目、图书馆开放阅读、同事荐读、骨干领读及奖励读书等方式,努力树立全民阅读的新风。召开全市学习型党组织暨理论讲堂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自治区优秀宣讲员进行讲座,参观了理论宣传方面8个先进典型,交流了各旗县市区工作经验,推动了讲堂建设工作。

二是在主题实践上下功夫。各个旗县市区、各部门讲堂建设工作围绕全市每月的主题,突出群众主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教育团结了广大群众,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开展的“学雷锋、树新风、践行动、迎会创城”活动,有万名青少年在活动仪式上签名并参与了“暖情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活动。清明节开展万人祭奠革命烈士、邀请老战斗英雄讲述当年英勇事迹、感恩诗等活动,全社会受到了感恩教育。

三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以开展“感动通辽十大人物”活动为总抓手,开展了各类典型评选活动。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奉献、创业等模范人物事迹。在全市积极宣传扎鲁特旗“乌力格尔讲堂”、科尔沁区霍林河街道“网上课堂”、霍林郭勒市老年大学等工作典型。

三、讲堂建设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讲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促进了讲堂建设目标化。通辽市的理论讲堂建设,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抽象的大目标,细化为12个具体的、易于把握的主题目标,主题鲜明、任务明确、目标具体。各旗县市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理论武装、社会宣传、文明创建等工作都围绕全市统一的主题目标来开展,各项宣传思想实践活动都要围绕当月主题目标来安排。市委宣传部将每月一次主题活动的任务分配给相关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并纳入各地各部门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各地各单位围绕当月主题、突出当月主题,积极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讲堂建设。

(二)促进了讲堂建设系统化。通辽市讲堂12个开放型的主题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通过每月的系列主题活动,系统地、全面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避免了以往宣讲工作大而化之、小而片面的被动局面。各旗县市区、各部门、各企业理论讲堂围绕统一主题,同步开展活动,全市共下一盘棋,形成了合力,形成了声势,增强了全市各族人民热爱通辽、建设通辽、发展通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的伟大事业上来,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促进了讲堂建设具体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讲堂宣讲抽象的理论落实到了12个具体主题上,各旗县市区、各部门、各企业充分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紧密联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实际,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经济社会发展、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社会和谐有序带来的好处,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参与度、自觉度和凝聚力。通过生动讲解、现身说法、电视专题、文艺演出、通俗读物、座谈讨论等各种具体化、互动式的活动,使群众深刻感知、轻松触及、乐于参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说服力,提升了理论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四)促进了讲堂建设常态化。通辽市开展的12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循环往复、常年推进。在工作中,市委宣传部、各旗县市区、各部门每月召开调度会,总结本月活动开展情况,制定下个月活动方案。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活动方式,不断吸引更多的单位、企业和群众参与,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之中,推动了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开展。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条主线,组织开展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理论宣讲、讲堂建设工作进一步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

猜你喜欢
通辽市讲堂价值体系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