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理论探讨

2013-08-15 00:44叶宇铁彭邦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福利中心康复医院佛山52822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枢机论治中风病

★ 叶宇铁 彭邦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福利中心康复医院 佛山528226)

中风后吞咽困难多属于现代医学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PB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发病率为40%[1]。中风后吞困难属于祖国医学的“喑痱”、“失音”、“噎膈”等范畴,中医学将PBP分为风痰、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等多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其中风痰型是PBP最多见的一个证型,占65%以上[2],杨孝芳[3]回顾分析了 338 篇期刊文献,发现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与痰有关的论述最多。可见痰邪是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最为重要的病邪。笔者多年来,从痰论治中风后吞咽困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此从中医药理论上论证从痰论治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依据,仅供参考。

1 中风病与痰邪密切相关

痰邪不仅是中风的病因,也是中风的病理产物,痰邪与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肥贵人的膏粱之疾,意则中风病在痰湿也。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的辨证治疗多数重视痰邪。系统的提出中风从痰论治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开始,朱丹溪提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认为中风病机为痰浊上犯而为病。《丹溪心法·中风》曰:“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提出“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景岳全书·厥逆》中引《内经》“大厥”之说,指出“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若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二便不爽,此本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和。”可见,痰邪在中风病的辨证与治疗中均应十分重视,甚至应首先“治痰”,避免或减轻风痰阻络,痰瘀互结或风痰闭窍等病理过程。

现代中医学者同样很重视中风与痰的关系。谢颖桢等[4]通过对王永炎教授多年治疗中风经验的总结,认为中风急性期的病机为气机逆乱,痰热内蕴、阻遏中焦,痰热腑实,化火成风,风火相煽,风火扰窍、浊毒上逆,毒损脑络。痰热腑实为其核心病机。陈世宏等[5]将中风治痰法分为八种,即涤痰通下、豁痰开窍、化痰清热、涤痰息风、豁痰祛瘀、化痰益气、祛痰通络、理气化痰。其认为痰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祛痰法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法。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中风的一种常见证候,其病机与中风相似,与痰邪亦关系密切,如《本草求真》曰:“治中风失音,风齿痛,喉痹咽痛,是皆风寒内入,结而为痰。”故中风后吞咽困难辨证施治时亦当从痰论治。

2 咽喉与肺胃关系密切,容易惹痰

张慧永等[6]认为,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病位在脑,症状表现在咽喉部位,主要责之于肺胃,其中以肺尤为重要。病机主要为风、火、痰、气、瘀等邪气闭阻于舌、咽喉部位,造成局部气血循行不畅,经脉瘀滞,加之肺脏宣发肃降失职,导致咽喉不用而致吞咽困难的发生。笔者认为,吞咽困难乃咽喉枢机不利所致。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上连口腔,下通肺胃,又是经脉循行的要冲。咽位置在后,接于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在前,连于气道,通于肺脏,为肺之系。马培峰等[7]认为,中风后吞咽困难的基本病机为肺失宣肃,胃失通降,腑气不通,食饮不下,而致吞咽困难。而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中风后患者脏腑机能失调,气血逆乱,胃失和降,肺失萧降,皆可导致痰液上涌咽喉,阻滞气机,咽喉枢机不利故吞咽困难。

咽喉与肺胃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中风患者肺胃机能紊乱,固然能影响咽喉枢机功能而致吞咽困难,吞咽困难亦可导致肺胃功能受到影响。《重楼玉钥》曰:“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胃之受纳,必赖咽关之通畅,若咽喉失和,必会影响胃的正常受纳,出现饥饿而不能食的局面。而临床所见,假性球麻痹患者由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极其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加重痰多的情况。

3 中风后吞咽困难多见有形之痰

笔者临床观察,中风后吞咽困难多见有形之痰,表现为痰多易咯或痰粘难咯;或喉中痰鸣,尤其是脑干损害,或昏迷的患者。中风后吞咽困难,由于唾液难以下咽,或饮食留滞咽喉,均可导致痰多壅盛;其病机或由于患者素体脾肾亏虚,痰湿内停,或由于中风后脏腑机能紊乱,咽喉枢机不利,痰湿留滞。故笔者临证多加用陈皮、厚朴、石菖蒲、制胆南星等化痰开窍之品,往往收效。

总之,笔者认为,中风病从痰论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痰邪作为中风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与病理产物,贯穿中风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中风后吞咽困难作为中风病的一个重要合并证候,亦应从痰论治,重视化痰祛痰方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1]刘光健,王云甫,罗国君,等.高压氧和康复训练联合风池穴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9):828-830.

[2]冯国湘,刘未艾,曾碧枚,等.祛风化痰针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 TCD 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8-101.

[3]杨孝芳,徐莹,崔瑾,等.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思路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116 -117.

[4]谢颖桢,邹忆怀,孙立满.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221 -222.

[5]陈世宏,朱虹,马宇庆.中风从痰辨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82-83.

[6]张慧永,马晓俊,丁亮吾.针刺阿呛穴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中西医机制探讨[J].中医研究,2012,25(3):53 -54.

[7]马培峰,孟建国.针刺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J].中国针灸,2007,27(6):472.

猜你喜欢
枢机论治中风病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