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情绪障碍住院患儿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2013-10-09 11:05管媛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障碍住院情绪

杨 杨,管媛瑾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儿童情绪障碍是涉及焦虑,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得一组疾病[1]。Briggs等 2000年报告在5~9岁儿童中有6.0%患焦虑障碍。我国苏雁林等在2003年在长沙市抽样调查565名6~13岁小学生焦虑障碍患病率为5.66%。儿童情绪障碍患儿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与年龄特点,且大多希望获得疾病有关知识,其健康教育的需求兼有普遍性与特殊性[2]。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儿的自我情绪认知,有效的表达情绪及预情感后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情绪障碍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需求,更从而以合理的教育方式给予满足,笔者对我院儿童精神科59例康复期情绪障碍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2009-01~2011-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诊断为童年情绪障碍患儿 59例。男 37例 ,女 22例 ;文化程度:小学 23例 ,初中 28例 ,高中 8例;年龄 8~17(13.17±2.28)岁 ,住院天数 5~106(36.97±24.86)d。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情绪障碍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在患儿住院期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3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根据儿童情绪障碍患儿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参考文献,由笔者自行设计,请专家审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调查表;②康复期情绪障碍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表;③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的选择;④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方式的选择。

调查问卷由患儿自己填写,调查时向患儿说明各项内容及填写方法,被调查的患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调查问卷发放61例,回收59例,回收率96.77%。

1.4 统计学方法

康复期情绪障碍患儿的全部资料用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调查

见表1。

表1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调查

2.2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见表2。

表2 患儿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调查

由表2可见在自我认知方面,选择如何调节情绪的人数最多为56人次占94.92%,如何与父母保持良好有效沟通最少为50人次占84.74%;在出院指导方面如何安排院外学习生活人数最多为55人次占93.22%,门诊随诊的目的与时间安排人数最少为42人次占71.18%。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选择临床表现得人数最多为48人次占81.35%,选择疾病病因人数最少为40人次占67.79%。

2.3 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的选择

见表3。

表3 患儿对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的选择

2.4 患儿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选择

见表4。

表4 患儿对健康教育方式选择

3 讨论

3.1 患儿对健康教育需求量符合中国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小皇帝”的地位

目前,在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父母习惯性为孩子包办一切事务,因此孩子没有考虑过需要了解关于他住院,关于他疾病方面的所有知识,在孩子潜意识中爸爸妈妈会“替”他们知道的,但同时由于情绪障碍的患儿们长期受情绪不稳定的困扰,他们也苦恼于心情不好,不开心,他们更多希望知道一点关于能够帮助自己的方面。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对自身疾病有一些认识,愿意接受住院参与治疗过程,能够加强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患儿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控制约束力,对情绪障碍起到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3.2 根据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内容,确定并实施健康教育

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内容调查表中,笔者把健康教育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我认知,出院指导,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一般说,情绪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无论何种情绪,适时适度就好[3]。儿童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情感得到逐渐发展与调控。由于情绪障碍给患儿带来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感觉,限制了他们自身的正常活动,如不能正常上学,与同伴玩耍,外出游玩等,所以他们希望尽快解决目前的问题,因此最多的人最想知道如何调节情绪,解决情绪带来的困扰。对于恢复期患儿,疾病使患儿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生活情境,但儿童依然保持着对外界的兴趣,因此在出院指导方面,患儿最多选择如何安排院外学习生活。

患病儿童是自己身心的主人,患儿对情绪障碍疾病并不了解,在“主人翁”的意识下,他们在疾病知识方面更多选择了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要自己对自身疾病做再确认。对于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他们最担心最需要知道的是药物的一般不良反应,担心药物对自身身体成长发育有无不良后果,尤其是一些女生怕吃药后变的不再苗条。

本研究结果提示,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了解患儿普遍的心理需要,考虑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在取得患儿信任与配合后,帮助患儿正确认识情绪,情绪适宜表达方式,此后逐渐过渡到将有关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指导患儿一些必要的简单可行的自我监护防治不良反应的措施,如多饮水帮助体内药物代谢等。在恢复期的出院指导中,帮助患儿自己拟定院外学习生活计划,并给予一定修正。

3.3 医护共同合作,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患儿对医生信任程度和依从性大于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更多患儿选择医生为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儿更听医生的话。患儿认为他们最关心的何时出院问题只有医生能够决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依赖于医生[4]。而且,患儿认为医生掌握专业知识比护士更多,他们更相信医生。但在病房日常生活中,护士无时不在 ,护士与患儿接触时间最多 ,护士的耐心 ,爱心,关心患儿的生活起居,易于患儿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患儿也易于向护士表达内心感受及接受护士的健康教育。护士可把患儿的需求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必要时请医生与患儿直接交流,同时也提示护士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得到患儿更多的信任,才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3.4 采取个体指导为主,集体教育为辅,多形式的方式满足患儿的需求

在本病房,护士采用多种形式为患儿提供健康教育。如表所示,患儿倾向于个别指导,这与青春期年龄的患儿内心敏感,心思细腻,更关注自我表达,他们不希望内心一些自认为私密想法被他人所知,因此他们希望单独接受健康教育。由管床护士先为其做个人咨询 ,指导,共性的问题,我们安排专业护士组长每周一次进行集体讲座。在集体讲座形式中,他们可以一起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如调解情绪的方法,护士在讲解适宜的稳定情绪措施后,每名患儿可自我回忆曾经情绪不稳的情景及无效应对后果,如采用护士所教的方法后自我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有时选择两至三名患儿作角色扮演,其他患儿观摩发现问题可参与讨论及补充,由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法,进一步加深集体健康教育的效果。患儿选择其它健康教育形式中,基于患儿入院时否认自身存在情绪障碍的问题,他们拒绝与家人,医护人员沟通,在住院一段时间后,他们与同龄患儿相互活动了解中,结成了“好朋友”,在有限的空间(病区)及特定时间(住院期间),他们容易受同伴的影响,相信同伴的话,如康复期患儿用亲身体会告诉新入院患儿住院治疗的内容,接受的控制情绪的训练等,可达到一定健康教育效果。此外,护士也采用健康教育手册,黑板报DVD等形式。

4 小结

护理人员应在评估患儿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差异,针对儿童情绪障碍的患儿更多关注自身情绪调节的问题,与医生共同合作,采取个体指导为主结合集体宣教等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共同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满足患儿的需求,帮助患儿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同时指导患儿坚持长期治疗并指导患儿如何与父母保持良好有效沟通,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重返校园生活。

[1]陶国泰,郑毅,宋维村主编.(第二版),儿童少年精神医学 [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路兰,马尧,陈青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8):685-688

[3]陈一心主编.孩子情绪异常的诊疗与预防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

[4]Blanchard LT,Gurka M J,Blackman JA.E motional,dev elopmental,and behavioral health of American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d:a report from the 2003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J].Pediatrics,2006,117(6):1202-1212

猜你喜欢
障碍住院情绪
妈妈住院了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跨越障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