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检测分析

2014-01-25 15:27黎海东郑丹李仲庭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铁蛋白缺铁性血常规

黎海东郑 丹李仲庭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检验科,广州 510700;2.广东省顺德容奇医院检验科)

335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检测分析

黎海东1郑 丹1李仲庭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检验科,广州 510700;2.广东省顺德容奇医院检验科)

目的 分析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检测结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增高,血红蛋白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铁饱和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均出现明显的变化。结论 检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成人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改变;铁参数;检测

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需要通过简单易行、敏感性高的实验室检查方可诊断[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检测结果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男86例、女249例;年龄19~86岁,平均(53.53±6.83)岁。全部患者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铁蛋白检测,使用日本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3]检测血常规;使用美国强生V3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4]检测血清铁;使用雅培i2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5]检测铁蛋白。检查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分析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减少>35%,血小板平均增高30%。患者的血红蛋白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铁饱和度和血清铁呈正相关,并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相关。其中241例(71.94%)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321例(95.82%)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311例(92.84%)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315例(94.03%)患者血清铁降低;319例(95.22%)患者铁饱和度降低;317例(94.63%)患者铁蛋白降低;而患者的载铁蛋白增高仅达34.4%。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本文研究结果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导致女性月经量增多等妇科疾病所造成;另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且本病与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报道显示,>3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均会并发白细胞减少[7],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但缺铁性贫血并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较少,血小板减少主要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发病有关,提示缺铁性贫血与这些原发病致失血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指标由来已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但仅有71.94%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酒精性肝硬化等有一定关系[8]。另外,有95.82%的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92.84%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统计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并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相关。由此说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敏感性要高于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

临床研究表明,铁参数也可以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典型的贫血患者铁参数测定应为: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铁饱和度降低、铁蛋白降低。其中,血清铁主要作为血循环中与血浆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的代表,能够有效反映体内被骨髓有核红细胞用于造血的铁的数量,但测定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总铁结合力主要是血浆中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能力的代表,能够反映体内转铁蛋白的总量。但这些指标往往会受到溶血及肝脏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

血清铁蛋白检测是间接测定储存铁的方法,该数值越大,就表示体内储铁量越多,同时,骨髓细胞外铁也就越少。骨髓细胞外铁的含量可以反映出体内储铁量。但是因为血清铁蛋白是急性期的一种反应蛋白,结缔组织、炎症、肿瘤、溶血、感染或铁剂治疗、肝病等,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另外,一些缺铁性贫血患者还有可能会并发感染或消化道肿瘤,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上升,所以,在对各项铁参数进行检测时,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加以分析。

曾有临床研究者提出,以血清铁蛋白<36 μg/mL为界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血清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诊断特异性为80.1%、敏感性为85.2%。本研究以铁蛋白<30 μg/mL为界,发现有319例患者铁蛋白降低,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另外,4.78%的患者铁蛋白水平正常。由于这项指标降低一般只在缺铁性患者中出现,且在早期检测过程中可靠性和敏感度都较高,因此,可以用于早期缺铁的检测。在铁参数的检测中,缺铁性贫血诊断的金标准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也就是骨髓细胞外铁染色结果呈阴性。骨髓细胞外铁染色主要作为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的量的代表,并与铁蛋白浓度呈正相关,同时,细胞内铁染色代表骨髓铁粒幼红细胞的多少,与血清铁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实施骨髓穿刺检查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均存在细胞外铁阴性、内铁消失或减少。因此,骨髓铁染色才是真正的缺铁性贫血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实施该项检查的损伤性较大,绝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特别是门诊患者,并且在分析结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取材的限制,选材的涂片质量必须要好,同时还要包含丰富的骨髓小粒,因此,其灵敏度较低。

综上,本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检测其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孙秀丽,姜风,方美云.115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检测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6):648-650.

[2] 胡恒贵,秦淑国.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在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4):419-420.

[3] 罗莹,黄小虎,谢丹阳.海南部分工厂车间女工缺铁性贫血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9):1658-1659,1661.

[4] 曹雪丹.益气补血膏治疗缺铁性贫血(血虚证)66例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5] 张秋桂.26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病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1):11-12.

[6] 谢益安.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内科,2007,2(1):99-102.

[7] 滕绘敏.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Hr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8] 杨颖.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鉴别[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9] 李丽,夏永辉,李筱梅.SysmexXE-5000测定小红细胞率在成人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4):481-483.

1672-7185(2014)13-003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16

2014-05-08)

R556

A

猜你喜欢
铁蛋白缺铁性血常规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其耐热性、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权威营养学专家联合发布《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