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非罪犯左主干病变的冠脉斑块成份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4-03-04 12:23李东镐hsRimsyWoosyChoi
重庆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主干病患冠脉

李东镐,hs Rim,sy Woo,sy Choi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吉林吉林 132013;2.韩国亚洲大学医院心内科,京几道水原443380)

伴随介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及普及,该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而左主干阻塞性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因即是动脉粥样硬化,并常与冠脉其他部位病变并存。仅有少数病患存有孤立性左主干病变[1]。但有报道称[2-5],明确左主干内是否存在无临床症状但潜在高危的斑块十分重要,因其有破裂及继而导致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尤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此种风险必然增加,有资料表明[6],在PCI 中,出现冠状动脉开口部损伤概率在0.03%~0.15%。鉴于此,本文通过血管内超声检查(intravenour ultrasound,IVUS)所得射频(radio frequency,RF)数据分析斑块成分,并确认成分和冠脉狭窄程度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指引导管的选择及手术策略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到2011年1月,共60例患者在亚洲大学医院被选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后明确左主干均为非罪犯血管,且经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sr ultrasound,IVUS)检查后发现左主干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直径的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非罪犯左主干病变不同冠脉斑块成分所对应的平均组成比等一般资料,见表1。其中男41例(68.3%),女19例(31.7%)。年 龄41~71岁,平 均(58.13±9.54)岁。非糖尿病者32例(非糖尿病组),糖尿病者28例(糖尿病组)。本次研究已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病患均知情同意。

表1 一般资料比较(±s,n=60)

表1 一般资料比较(±s,n=60)

斑块成分 项目 数值(%) Gensini 评分(分)年龄(岁)61.67±21.716±852.34±2.45体积 66.30±17.0纤维脂肪组织 面积 14.15±9.918±455.78±3.96体积 13.98±8.3钙化组织 面积 4.43±5.223±958.23±3.25体积 3.75±3.4坏死组织 面积 13.44±11.025±557.45±1.89体积纤维组织 面积12.38±8.9

1.2 方法 以血管IVUS 虚拟组织学软件(IVUS-virtual histology software,IVUS-VH)RF 数据,并完成组织重建,得到各病例左主干内粥样斑块的成分数据。再以Gensini 评分评定,获得可反映各病例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以Spearman 相关性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平均组成比与Gensini 评分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Spearman 法分析后发现,钙化组织面积和体积百分比与可体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坏死组织面积和体积百分比与可体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而均与年龄无关,见表2,图1。

2.2 糖尿病病患冠脉斑块成分平均组成比情况对比 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之间,分别对比不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平均组成比,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冠脉斑块成分的平均组成比与Gensini 评分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图1 钙化组织及坏死组织面积百分比与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

表3 糖尿病病患冠脉斑块成分平均组成比情况对比(±s)

表3 糖尿病病患冠脉斑块成分平均组成比情况对比(±s)

组别 n纤维组织面积(mm2) 体积(mm3)纤维脂肪组织面积(mm2) 体积(mm3)钙化组织面积(mm2) 体积(mm3)坏死组织面积(mm2) 体积(mm3)44.42±5.13.71±3.213.42±10.812.41±8.5非糖尿病组 3259.88±17.764.12±14.313.24±8.513.11±6.24.37±3.53.68±2.712.89±9.712.36±7.6 t 0.0950.4180.3550.2450.0450.0390.2000.024 P 0.9250.6780.7240.8070.9650.9690.8420.98糖尿病组 2860.35±20.865.78±16.514.03±8.713.54±7.1

3 讨 论

在临床上,冠心病的产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着紧密联系。有报道表明[7],动脉粥样型硬化斑块通常是由稳定期逐渐过渡至不稳定期,也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反应进程。以往认为斑块形态和组成,以及炎性反应相对于管腔狭窄程度而言,在预测心血管类疾病事件方面显得非常重要。但近年来,伴随IVUS 技术的发展,其空间分辨率达到100μm,可对斑块成分显示出定量信息,逐渐使临床医务人员转而关注斑块成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8]。

本文即通过以IVUS 技术分析斑块成分,并确认成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发现,钙化组织面积和体积百分比及坏死组织面积和体积百分比均与可体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与汪国忠等[9]报道一致,这可能与如下原因有关[10]:(1)斑块病理性演变以及管腔变化均为较复杂的过程,而斑块成分对于管径变化而言是主要因素。早期斑块主要是脂质,而局部血管的代偿性扩张(即正向重构)能够维持正常管径,但伴随斑块脂质池变大,管腔亦开始变窄。(2)斑块中炎性反应形成大量炎症坏死物以及新生滋养型血管,导致斑块面积和体积快速增加。(3)诸多炎症细胞开始释放溶解酶以使纤维帽更薄,致使纤维帽溃疡和破裂,以及在斑块表面产生血栓,从而加重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出血和破裂以及血栓形成后,导致更为严重的狭窄,严重者甚至闭塞。若斑块内有钙化组织及坏死组织坏死核心成分,则局部管腔轻度缩小,进一步造成管腔狭窄[11]。坏死核心通常主要是胆固醇结晶和泡沫细胞,以及微钙化灶等物质组成。富含多类炎症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若斑块破裂,则炎症因子被释放至血液中,迅速形成血栓而堵塞管腔,甚至引发急性的心血管类事件。Yakushiji 等[12]报道表明,坏死核心主要成分可能为一个斑块易损性标志。

在糖尿病方面,本文研究发现,有糖尿病的病患冠脉斑块成分平均组成比相对于无糖尿病者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Darrat 等[13]报道的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糖尿病症状的有无并无紧密联系结果,这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服药或者是胰岛素治疗期间缓解了高血糖对于病患血管内皮性损伤的程度。本文研究样本中糖尿病病患例数仅为9例,对结果可能有一定影响,所以仍需临床大样本深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作者多年经验,脂质核心的百分比,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及不良预后相关,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有显著增高。这可能是因为百分比越高,则冠脉狭窄程度更严重,因此发生再发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概率亦会上升。Xu 等[14]报道亦证实了此类现象。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冠脉狭窄程度较为严重的病患可通过IVUS 或IVUS-VH加以检查,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王蓓芸,谈世进,钟远.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血清IL-10 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 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6):453-454.

[2] 杨敏,陈文强,李大庆,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及分子机制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5):378-382.

[3] 张桂茹,于忠峰,Ru Z,等.他汀黄药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中国卒中杂志,2009,4(1):44-48.

[4] 姚依群,徐小平.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J].中华超声形像学杂志,1998,7(1):32-34.

[5] 于折,周云杰,史冬梅,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心肺血管研究,2011(6):501-504.

[6] 方芳,张伟,乔旭柏,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9):802-806.

[7] 李波,晏沐阳.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中的显像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5):413-414.

[8] 冯燕娴,汤凤英,石增刚,等.血清载脂蛋白B 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340-1342.

[9] 汪国忠,吕树铮,柳景华,等.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383-1388.

[10] 钟雪玉,李竞.2 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12):871-873.

[11] Ielasi A,Latib A,Chieffo A,et al.Very 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Rev Esp Cardiol,2013,66(1):24-33.

[12] Yakushiji T,Maehara A,Mintz GS,et al.A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mparis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first diagonal branch versus distal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s[J].Euro Intervention,2013,8(9):1040-1046.

[13] Darrat YH,Guirgis H,El-Hamdani MO,et al.Outcomes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of the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South Med J,2012,105(11):585-590.

[14] Xu J,Hahn JY,Song YB,et al.Carina shift versus plaque shift for aggravation of side branch ostial stenosis in bifurcation lesions:volumetric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 of both branches[J].Circ Cardiovasc Interv,2012,5(5):657-662.

猜你喜欢
主干病患冠脉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