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新品种扦插生根力试验

2014-03-12 07:24张海平
经济林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油橄榄陇南丁酸

张海平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 油橄榄研究所,甘肃 陇南 746000)

油橄榄Olea europaeaL.属于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小乔木,叶革质,光滑,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核果,卵形、椭圆形或近球形,长2.2~4.1 cm,成熟时为紫黑色或黑色,可制作橄榄油和餐用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和果用树种,原产小亚细亚,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广泛栽培,有4 000多a的栽培历史[1]。

甘肃陇南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油橄榄引种的最佳适生区之一[2-4]。陇南1975年开始引种油橄榄,截至2012年底,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1.95万hm2,挂果面积0.67万hm2,年产鲜果7 600 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经多年栽培种植,原引进品种开始表现出退化现象。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于2011年2月从西班牙马德里农学院经筛选引进了8个优良品种,分别为‘奇迹’、‘阿贝奎纳’、‘科尼卡’、‘曼萨尼约’、‘恩帕特雷’、‘贺吉布兰克’、‘皮瓜尔’、‘阿尔波萨纳’,2011年5月定植于陇南市武都区大堡试验园,经过培育已有7个品种挂果,生长健壮,初步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早实性[5]。

油橄榄在生产上主要以嫩枝扦插进行繁殖。这8个油橄榄品种是初次引进,对其各项生理指标和性状尚不了解,2011年笔者剪去了一部分枝条进行了扦插,但成活率不高。影响扦插繁殖成效的因素较多,除了树种本身的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如插床内温度、湿度、扦插基质的透气性和排水(保水)性、激素种类和浓度等,经前人研究及多年实践证明激素促进油橄榄扦插生根以吲哚丁酸(IBA)效果最好[1,6-13]。现以这8个品种插穗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BA)和不同方法处理对其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以期为解决良种扩繁、原有品种退化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白龙江流域的武都区两水镇,海拔1050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 ℃,极端最高温度37.8 ℃,极端最低温-8.1 ℃,年降雨量411.6 mm,全年日照时数2 104.4 h,全年无霜期252 d。苗圃设在当地农田(33°30´197"N,104°27´684" E),试验在钢架塑料育苗温棚内进行,温棚大小5 m×10 m,高1.5 m,插床基质为河砂,床深32 cm。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从西班牙引进的8个品种,分别为‘奇迹’(Koroneiki)60株、‘阿贝奎纳’(Arbequina)200株、‘科尼卡’(Cornicabra)60株、‘曼萨尼约’(Manzanillo)60株、‘恩帕特雷’(Empeltre)60株、‘贺吉布兰克’(Hojiblanca)60株、‘皮瓜尔’(Picual)60株、‘阿尔波萨纳’(Arbosana)60株,苗木规格“1+1”裸根苗。除‘奇迹’原产地在希腊外,其余均在西班牙,引进后经过隔离检疫、温室炼苗、露天炼苗,于2011年5月定植于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大堡油橄榄试验园。定植后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生长健壮,2012年已有7个品种挂果,平均株高达到2 m。以这8个品种作为采穗母株研究其扦插生根效应。

2.2 试验方法

2.2.1 插穗采集

2012年11月13日,在采穗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枝条长度剪为12~15 cm,上剪口距芽0.5~1.0 cm,上部保留2~4片叶,插穗上剪口剪平,下剪口剪成十字形,穗粗0.3~0.5 cm。

2.2.2 试验设计

试验在2012年11月14日进行,试验设计见表1。因为利用激素处理插穗促进生根以吲哚丁酸(IBA)效果最好,故激素只选用吲哚丁酸(IBA)进行处理,生产上油橄榄扦插一般采用速蘸法和浸泡法。每种方法设3个质量浓度,以浸清水处理为对照(CK),共7个处理,2~4处理为速蘸法,5~7处理为浸泡法,每处理8个品种,100次重复,各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记录各处理在插床的位置。

液剂配制:吲哚丁酸(IBA)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配制时先将吲哚丁酸(IBA)用95%的工业酒精溶解,再用纯净水稀释成使用质量浓度。

粉剂配制:将滑石粉加入1 000 mg/L的IBA溶液中搅拌成糊状。

速蘸法是将插穗下部在液剂中快速蘸一下,然后用粉剂蘸条进行扦插;浸泡法是将插穗在稀释好的溶液里浸泡12 h,再用粉剂蘸条进行扦插。

表1 油橄榄插穗IBA处理试验设计Table 1 IBA treatment experiment design for olive cuttings

2.2.3 插后管理

插后立即浇透水,棚外用草帘保温遮荫。棚内温度保持在15~22 ℃,湿度保持在90%以上。经常检查插床,要求四周薄膜盖严、压紧,防雪、防风。晴天注意通风透光、晒床,保持插床的适宜温度。生根期气温升高时,晴天通风换气,逐步加大喷水量,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15~22 ℃,湿度控制在80%以上,透光度控制在60%~70%。当根数达到3根以上、根长5 cm时,白天将两侧棚膜揭起进行通风炼苗,晚上将棚膜盖严,1~2周后,揭起两侧棚膜进行全天候炼苗。

2.2.4 数据处理

在2013年4月18日进行扦插试验数据采集,所有数据用Microsoft Excel整理,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IBA处理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不同质量浓度IBA速蘸法处理后西班牙油橄榄8个品种插穗生根率见表2。由表2可知,用IBA处理插穗大部分品种生根率明显高于CK。吲哚丁酸(IBA)处理后不同品种间生根效果有差异。8个品种中7个品种用速蘸法处理后生根率比浸泡法增长幅度大,其中‘贺吉布兰克’在4号处理下生根率较CK提高了48.5个百分点,‘阿尔波萨纳’在2号处理下生根率提高了32.0个百分点,‘科尼卡’在2号处理下生根率提高了24.0个百分点,‘皮瓜尔’在2号处理下生根率提高了29.5个百分点,‘曼萨尼约’在2号处理下生根率提高了35.5个百分点,‘阿贝奎纳’在2号处理下生根率提高了39.5个百分点,‘奇迹’在5号处理下生根率提高了31.0个百分点,只有‘奇迹’用浸泡法处理比速蘸法生根效果明显,‘恩帕特雷’用2种方法处理生根效果均不明显,说明‘恩帕特雷’是难生根品种,可考虑增加激素浓度来提高生根率。用速蘸法处理生根率与CK差异显著,其中2、4号处理与CK差异极显著,但2、3、4号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IBA速蘸法处理能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但浸泡法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整体来说用速蘸法处理生根效果比浸泡法明显。

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表3中结果表明速蘸法各处理间生根率差异显著,浸泡法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下8个油橄榄品种插穗的生根情况Table 2 Cutting rooting status of eight olive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

表3 不同处理下8个油橄榄品种插穗生根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Table 3 One-way variance analysis of cutting rooting rates of eight olive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于浸泡处理不同品种间生根率差异不显著,用速蘸法处理品种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通过LSD法对速蘸法处理品种间生根率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由表4中可以看出,‘贺吉布兰克’品种浸泡处理下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与‘阿尔波萨纳’、‘曼萨尼约’、‘阿贝奎纳’、‘皮瓜尔’、‘奇迹’有显著差异,‘阿尔波萨纳’生根效果较好,‘曼萨尼约’、‘阿贝奎纳’生根效果一般,‘皮瓜尔’、‘奇迹’、‘科尼卡’、‘恩帕特雷’效果较差。在速蘸法处理下8个品种按照生根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贺吉布兰克’、‘阿尔波萨纳’、‘曼萨尼约’、‘阿贝奎纳’、‘皮瓜尔’、‘奇迹’、‘科尼卡’、‘恩帕特雷’。

3.2 IBA处理对扦插苗根数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8个品种的平均根数见表5。由表5可知,用IBA处理8个品种平均根数均比CK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贺吉布兰克’、‘奇迹’、‘阿尔波萨纳’、‘科尼卡’、‘皮瓜尔’、‘曼萨尼约’6个品种在处理2下平均单株生根数量最多,‘阿尔波萨纳’品种平均单株生根数增加最多,增加了近5根,而对难生根品种‘恩帕特雷’、‘阿贝奎纳’效果不明显。8个品种平均生根数速蘸法比浸泡法多28%,说明速蘸法处理比浸泡法处理下生根数指标效果要好。

表4 速蘸法处理下8个油橄榄品种间插穗生根率的多重比较†Table 4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cutting rooting rates among eight olive cultivars under quickly dipping treatments

表5 不同处理下8个油橄榄品种插穗的平均根数Table 5 Average root numbers of eight olive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条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插穗,以速蘸法进行扦插效果最好。 ‘恩帕特雷’属于较难生根的品种,且采用速蘸和浸泡2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BA)处理生根效果均不明显。其余7个品种均不同程度起到了促进生根的作用,其中‘贺吉布兰克’、‘阿贝奎纳’、‘皮瓜尔’以3 000 mg/L质量浓度速蘸处理生根率最高,‘阿尔波萨纳’、‘曼萨尼约’、‘科尼卡’以2 000 mg/L质量浓度速蘸处理生根率最高,但‘奇迹’用浸泡法以400 mg/L质量浓度浸泡处理生根率较速蘸法最高生根率高18个百分点。浸泡处理不同品种间生根率差异不显著,用速蘸法处理品种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速蘸法处理下8个品种按照生根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贺吉布兰克’、‘阿尔波萨纳’、‘曼萨尼约’、‘阿贝奎纳’、‘皮瓜尔’、‘奇迹’、‘科尼卡’、‘恩帕特雷’。

4.2 讨 论

经前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油橄榄扦插生根以吲哚丁酸(IBA)处理插穗效果最好,但本试验中8个品种是初次引进,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试验。本次试验用了6种处理,只有‘贺吉布兰克’、‘阿尔波萨纳’效果较好,最高生根率超过了70%,其它品种试验结果均不理想,以后还应增大试验的浓度范围。

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是影响生根率的因素之一,加强插后管理也非常重要,在冬季愈合期要注意加温,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5~22 ℃,湿度保持在90%以上,不要积水;生根期气温升高时应注意降温。除了外部因素外,品种本身内部遗传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不同品种母树上采集的插穗内的生长素和抑制剂的含量有关。不定根的形成取决于插穗内生长素和抑制剂的比例关系[14-16]。对于难生根品种应加强插穗生根机理研究,寻找出更佳的处理组合,才能得到较高的生根率,为良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

[1] 邓明全,俞 宁.油橄榄引种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徐纬英,王贺春.油橄榄及其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王志禄,金 朴,李正和,等.陇南引种油橄榄适生区气候分析与区划[J].陕西气象,1999,(3):14-18.

[4] 邓 煜.从中国油橄榄引种看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J].经济林研究,2010,30(4):119-124.

[5] 邓 煜.油橄榄早实品种“奇迹”引种及表型测定试验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6):43-45.

[6] 陈炜青,姜成英,赵海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橄榄扦插生根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1,(6):32-33.

[7] 朱益川,韩华柏,陆绵华,等. 油橄榄扦插繁殖试验研究初报[J].经济林研究,2003, 21(4):104-106.

[8] 张正武,邓 煜,王贵德.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2011,(20):41-42.

[9] 邓 煜.甘肃陇南油橄榄优良株系选择[J].经济林研究, 2013,31(3):86-92.

[10] 汪家魏,邓 煜,张正武,等.油橄榄适生区高产品种筛选研究[J].林产工业,2012,(5):54-59.

[11] 乔 旭,李俊清,郭立新,等.油橄榄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1,(4):25-26.

[12] 杨本年.油橄榄扦插育苗技术[J].四川林勘设计, 2007, (1):49-50.

[13] 高正清. 油橄榄及其繁殖方法[J].云南农业科技, 2003, (2):37-38.

[14] 申 展,李铁华,文仕知,等.不同因素对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63-67.

[15] 金江群,郭泉水,朱 莉,等.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扦插繁殖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1):64-100.

[16] 邓文韬,张日清,袁德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菲油果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160-163.

猜你喜欢
油橄榄陇南丁酸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HIV-1感染者肠道产丁酸菌F.prausnitzii和R.intestinalis变化特点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陇南记忆
金堂县开展油橄榄栽植管理技术培训
圆梦陇南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