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及血脂相关

2014-03-16 01:47惠春霞钱永刚姜晓峰王海玲王文瑞朱广瑾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甘油蒙古族脂蛋白

惠春霞,钱永刚,姜晓峰,王海玲,王文瑞*,朱广瑾

(1.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2.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列入疾病分类名单,超重与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已有证据表明超重与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一些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体质指数(BMI)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高血脂是脑血栓与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是一个以蒙古民族为主的地区,保存了较多的蒙古民族的特色,是考察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蒙古族的饮食结构中动物脂肪及盐分的摄入量较高,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较高的高血脂、高血压患病率以及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发生率[2-3]。为了解蒙古族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性,本研究对2009—2010年人体生理常数调查样本人群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蒙古族人群体质指数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9—2010年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人体生理常数调查样本人群资料为基础,选取蒙古族951 名,其中男性400 名(42.1%),女性551 名(57.9%)。此调查工作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了受试者书面知情同意。

1.2 指标及方法

1)BMI:依据2006年我国成人肥胖与超重BMI标准[1],其中BMI<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BMI 正常赋值为1,超重与肥胖分别赋值2 与3。2)血压检测: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其中收缩压(SM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 =0.133 kPa)。血压正常赋值为0,高血压赋值为1。3)血脂检测:胆固醇氧化法检测TC;甘油磷酸氧化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G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法检测TG;直接测定法检测HDL-C 和LDL-C。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5],TC ≥6.22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TG≥2.26 mmol/L 为高三酰甘油血症;HDL-C<1.04 mmol/L 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DL-C≥4.14 mmol/L 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录入后,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包进行各变量的统计分析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蒙古族男性人群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P<0.05),男性在6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在45~59 岁年龄组超重检出率较高;男性在45~59 岁年龄组,女性在60~岁以上年龄组肥胖检出率较高(表1)。

2.2 体质指数与高血压患病情况

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蒙古族男性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超重与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超重与肥胖组中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36.2%和52.1%显著高于女性的22.0%和39.4%(P<0.01)(表2)。

2.3 体质指数与高胆固醇(TC)和高三酰甘油(TG)的情况

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蒙古族人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超重与肥胖组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8%和20.6%(P<0.05),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为18.4% 和33.6% (P<0.01)(表3)。

表1 不同年龄组蒙古族人群BMI 检出率Table 1 The BMI detection rate in Mongolia populatio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n)

表2 不同年龄组蒙古族体质指数与高血压患病情况Table 2 BMI and hypertension in Mongolia populatio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n)

表3 蒙古族体质指数与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患病情况Table 3 The prevalence of BMI with TC and TG in Mongolia population(%,n)

表4 蒙古族体质指数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情况Table 4 The prevalence of BMI with HDL-C and LDL-C in Mongolia population(%,n)

2.4 体质指数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情况

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18~59 岁年龄组蒙古族人群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超重与肥胖组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8% 和20.6%(P<0.01),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8.4%和33.6%(P<0.05)(表4)。

2.5 回归分析

以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以体质指数(BMI)、性别(男=1、女=2)、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体质指数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0.01)。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蒙古族人群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男性或女性均高于中国全国水平[1,6],这与蒙古族居民的调查接近[7-8]。这主要是两地区均是以蒙古民族为主,且其生活饮食习惯基本相近有关。

本次调查表明蒙古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远大于2002年中国居民与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全国水平[6],结果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旗、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9-10]。这与蒙古族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较特殊有关,蒙古族好饮酒,膳食中的肉、油脂类、食盐均较多,而谷类和蔬菜摄入量却不足。

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本次调查表明,超重与肥胖组其患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是正常组的2.4 倍和3.5 倍。与中国总计24 万成人的数据调查结果基本接近[11]。蒙古民族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与体质指数和年龄呈正相关;高三酰甘油血症与体质指数、高血压呈正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

体质指数增高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与肥胖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转变,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控制体质量在一个健康的状态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2.

[2]张永红,佟伟军,张宏伟,等.通辽市农牧区蒙古族居民高血压调查报告[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358-1359.

[3]唐惠,滕国兴,刘国玉,等.血脂异常与蒙古族高血压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0-3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会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90-419.

[6]李立明,铙克勒,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483.

[7]王寻,韩勇,肖鑫,等.呼伦贝尔地区1536 名居民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现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32-35.

[8]王丽梅,赵丽,王凤云.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体质指数、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93-495.

[9]李红美,佟伟军,刘彦斌,等.蒙古族居民高血压及危险因素通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63-265.

[10]天山,王子昕,林晓明,等.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49-51.

[1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10.

猜你喜欢
甘油蒙古族脂蛋白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Auto—focus Eyeglasses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