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词法教学的弊端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2015-02-10 05:40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韵律感构词法词根

仇 青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一、简述构词法教学

构词法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单词的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英语中的构词法有很多,其中,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有合成法(composition)、转化法(conversion)和缀合法(affixation)(卢春媚,2002)。合成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单词进行组合,构成一个新词,如white-haired就是由white和hair两个词合并变形而成的。转换法主要是指单词的词性变化,如record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又有名词的使用功能。缀合法又叫派生法(deviation),是指通过添加词缀构成新词,往往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者词义,如为单词care添加后缀less就构成了careless。

不可否认,构词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单词词形和词义的记忆。通过合成法形成的单词,首先在词形上易于记忆,词义大都和其成分相关;转化法减轻了词汇记忆的负担,并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缀合法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如-ness表示名词,有利于学生进行联想记忆。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三种构词法都有自身的缺陷。首先,相当一部分复合词的意义和其成分没有任何关系,如understand,breakfast。其次,转化法对学生的语法功底要求较高,学生必须熟悉句子结构和该词充当的成分才能判断出其词性。缀合法需要学生掌握大量词缀,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构词法教学的误区

1.语言学角度

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的所指和其发音或者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对应具有任意性(Saussure,2001)。 中文中我们用汉字“狗”指称狗这一具体的形象;英文中,人们用单词“dog”指称同样的事物。语言的音、形、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是我们人为地构建了它们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就被视为一种人们必须遵循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它们很少或者几乎不会被改变。

因此,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靠听和联想。比如每次母亲给儿童盛汤时,儿童都听到soup这个词,他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soup这个词的发音(他还不会写)和实物汤的联系。随着这种联系在他脑中的不断强化,只要看到汤或者听到这个soup这个词,儿童就可以快速抽取对其音和义的记忆并作出反应。

根据索绪尔的理论,儿童之所以能够构建这样的联系,是因为他听到的词具有完整的意义(Saussure,2001),在现实生活中有与之对应的实物或概念。教师运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时,原本具有完整意义的单词必然被拆分成一个词根和一个或多个孤立的词缀,如enculturation被分割为词根culture,词前缀en-和后缀-tion。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单词包含的每个词缀和词根的含义,无形中就忽略了词的完整意义及发音。教师的教法深刻影响学生的学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往往更加关注单个的词缀和词根的含义及发音,而不是单词的完整读音和意义。虽然大部分词缀和词根都具有一定的词法或语法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实物或概念,它们的意义组合不能直接构成单词的完整意义。除此之外,有些复杂的单词包含三四个词缀,如果学生不能识别单词的完整发音,就很难将这些词缀进行正确组合以拼写出单词。因此,过于强调构词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通过高频率的听觉识别构建单词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导致他们在接触到视觉或听觉的刺激时不能有效地抽取相应的记忆使用词汇。

2.认知心理学角度

记忆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它被分为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作为记忆的首要过程,深刻影响记忆的效果。人们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知和储存信息(张明,2004),但是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意义识记都优于机械识记(廖策权,2002),语言的习得也不例外,因为意义识记意味着记忆者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一定的心理认知,包含心理加工和现实映射。同时通过意义识记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更长,回忆得更快、更精准。

词汇记忆就是对词汇进行识记、保持和回忆的过程,将词汇分割成孤立的词根和词缀,必然会影响学习者的记忆效果。首先,单个词缀和部分词根的意义并不具有完整性,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识记。比如后缀-ness,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它的作用是将一个词名词化,学生仍很难进行识记,因为它只具有抽象的语法意义而无具体的词法意义。同时,可将一个单词名词化的词缀有很多,如-ment,-tion,-ty,学生很难全部识记。其次,这样的词缀即使被识记了也很难保持。由于其缺乏完整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或者几乎不可能被单独唤起和使用,因此很难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最后,没有有效的识记和长久的保持,回忆的速度自然会很慢,精确性也较低。

3.美学角度

作为一种典型的拼音文字,英语本身就带有丰富韵律感和音乐感(Sheridan,1803)。Sheridan还认为英语的韵律感增加了它作为一门语言的可懂度(1803),也就是提高了英语学习者语音识别的可能性。Yahav认为英语的韵律感或者节奏感有利于唤起听者和说话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2011)。从句子层面看,词的重读和弱化、词与词的连音、语气等都强化了英语的韵律感和音乐感。从词汇层面看,每个单词的重音和轻音是其韵律感的主要来源。构词法将单词分割成孤立的几个部分,就破坏了单词原本所具有的韵律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的韵律感也是一种美感,属于美学教育的内容范畴,美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在词汇课上听到的都是干瘪、单调的词根和词缀,感受不到单词完整发音的韵律感,他们对英文的情感体验必然就会逐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英语学习效率随之降低。比如教师在教授单词international时一味地强调前缀inter-表示对外的交互性,后缀-al表示形容词词形,词根nation指国家,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表达“国际的”和“国与国之间的”含义,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完全听不到,或者很少能听到international这个词作为一个完整单词的优美发音,他们就感受不到其美妙的韵律感——第一个音节的弱读和第三个音节的重读的完美结合。久而久之,语言本身的美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会消失殆尽,致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尽管构词法相较传统的定义法在词汇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对学生的语音识别、意义识记、情感体验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教师应当看到这些潜在的弊端,并且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趋利避害。如何强化构词法教学效果,笔者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强调单词的完整发音,确保学生能够读出单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构词法的知识记忆单词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对重要词汇的接触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语音识别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并强化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2.适当解析词根和词缀的含义,不过度拆分单词,保留单词的完整意义,同时创造机会频繁唤起学生对单词完整意义和读音的回忆。教师也可以利用组块记忆的优势对词汇进行有意义的组合,扩大其意义单位,便于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3.强调单词的标准发音,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首先,教师的口语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的韵律感和音乐感,增加学生对英文美感的体验。其次,学生在读和说的同时自己也在听,所以教师应当强化语音训练,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1]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Sheridan T.A course of lectures on elocution [M].O.Penniman&Company,1803.

[3]Yahav,A.The Sense of Rhythm:Nationalism,Sympathy,and the English Elocutionists[J].The Eighteenth Century.Pennsy 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11,52 (2):173-192.

[4]卢春媚.浅谈英语构词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2,1(3):29-32.

[5]张明.理解信息存储的奥秘-记忆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廖策权.意义识记优越性之源[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12(4):61-63.

猜你喜欢
韵律感构词法词根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二十三)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二十二)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十八)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英语构词法及练习
辽宁本《洛神赋图》之内涵探析
影、音、情三花并茂,令音乐课堂芬芳四溢
说说英语构词法之合成词
构词法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