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悉

2015-02-22 01:58李平权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培育路径核心价值观

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悉

李平权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高职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目前,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凝炼特色,营造环境;转变观念,畅通渠道;知行相须,集聚能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等方面,建设富有成效的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收稿日期:2014-07-09

作者简介:李平权(1966-),男,安徽明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普通本科院校共879所,普通高职院校共1266所。全国本专科高校在校生2391余万人,其中高职在校生已突破1000万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在校生数都已经占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里独立的一个群体,在教学和管理中更多的侧重于技术性与应用型,有着其不同于本科大学生的特征。由于在认知水平和人文素养上也表征出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当今大变革、多元化的时代方位下,在国内外各种新观念、新思潮的巨大冲击下,部分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扭曲,集中表现在价值取向实用,人生追求功利,道德品质下滑,个人主义凸显,理想信仰淡薄等方面。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科学地分析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究建设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一步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则显得的尤为必要和迫切。

1存在问题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1]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价值观中最根本、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最全最完整的概括。对照当前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现状,可以看出存在着如下问题:

(1)信念失恒,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产生动摇。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3]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面对社会巨大变迁,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认为其已不能指导今天中国的发展,在人类的终极关怀上失去了价值指向,转而求助于神灵迷信和其他宗教。在当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方位下,高职大学生的价值信仰直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康德曾指出:没有理论的历史是盲目的,而没有历史的理论则又是空洞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更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发展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已深深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性。

(2)目标失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感到迷茫。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也凸显了出来,诸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司法不公、分配失衡、诚信缺失等等,很多已经成为了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诚然,这些都是每一个国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高职大学生对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信心动摇。如何引导广大高职大学生理性看待这些发展困境,客观评价发展中的阻碍,激发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激情和动力,自觉投身于“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这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破解的时代课题。与此之际,在当今时代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我们“中国梦”的现实聚焦,是凝聚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对社会不满的理性认识与批判应该成为高职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而不应是予以无谓的责备与消极的叹息。对社会发展中矛盾的消除和化解,需要的是青年学子的苦干和实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他们的时代担当。

(3)精神失髓,部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出现泛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厚重的精神财富和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高职大学生的爱国认知泛化,继而爱国言行失察。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的涌现,以及普世价值观、“人权大于主权”等这些西方国家攻心论调的鼓吹,不断地冲击着高职大学生稚嫩的精神领域,导致意识形态“被西化”。另一方面,在国内现实社会中,对在“疆独”、“藏独”、“台独”背后隐藏着的某些西方国家对当前我国团结和睦民族关系的破坏和颠覆这一真实目的缺少洞悉,再加上别有用心者的挑唆,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征状。而在国家领土主权的纷争上,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爱国主义的本质,或是自身认识的偏差和行为的失控,往往以暴力宣泄来代替理性爱国,用“抵制外货”来代替理性消费,呈现“情绪爱国”,甚至出现爱国沙文主义倾向。在这样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多元中彰显主导,如何使青年学子的爱国情结更具理性,如何使他们的巨大热情能够汇流到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建设实践中,立足现实,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断积聚伟大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这应是高职院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所在。

(4)责任失位,部分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逐渐丧失。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已经渗透至社会的各个角落,教育领域也未幸免。市场经济中的追逐效率、尊重平等、崇尚独立的市场主体等法则,在教育思想领域深层影响体现在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价值核心出现转移。突出表现在:忽视他人利益和社会价值,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缺乏对社会和集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过于强调从社会和集体中索取的权利和利益;个人主义极度膨胀,集体主义急剧萎缩。思想领域的经济商品化,成为了传统与现代价值取向的羁绊。集体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几千年来已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当下部分高职大学生同学关系的冷漠,感情的淡薄,对自我的过分追求和利他思想的拒斥,均是集体主义缺失和理论力量削弱的表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不应是单向度的,在现实的语境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应予以重新建构和解读:“集体主义有着层次性的要求,它既是一种信仰,也内含处理利益关系的方法论”。[4]

(5)道德失范,部分学生道德荣辱观念日趋滑坡。从哲学的视域来看,“市场经济是人发展的第二大形态,它既构建了文化人格,同时又异化了人格”[5]。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中,人的精神家园面临着时代困惑与道德危机,社会道德整体层面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念在社会上还有着相当的市场和相当的影响。尤其高职大学生,由于他们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实践经历的欠缺,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客观标准往往缺乏清醒的、理性的、客观的认识,从而导致是非观念模糊,荣辱观念混淆,容易出现道德滑坡、陷入道德困境之中。在如今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交锋中,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居于引领和主导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和尺度,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为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提供了标准,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提供了价值范式。

2建设路径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结合高职办学特点,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先进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深度开发与合作企业的对接和融合,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参与、校企文化互融、实践模式多元的育人格局。但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上,如何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突出针对性、时代性、长效性,科学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与积极践行,需建构好其应然路径。

(1)凝练特色,精心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良环境。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大学就是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的。[6]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已有的校园文化标识予以精心呵护,更要注重创建新的、典型的文化标识并赋予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形态,发掘其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文化移植实现对校园文化的传承、改造和提升。要实施品牌化战略,精心培育针对高职院校特点的文化精品,打造积极向上富有品位的行为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精品的典型示范作用,使高职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激励他们美化言行,净化心灵,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怀,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认同与自觉践行。

为此,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大力挖掘和吸收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营养,坚持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道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手段,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体现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上渗透企业文化,在日常行为的规范上实践企业文化,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上感受企业文化,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贯穿企业文化,[7]把优秀的的企业家精神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所凝聚和传递的爱国进取、敬业诚信、文明友善、民主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整合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着力展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育人魅力,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崭新路径。

(2)转变观念,着力创新教学模式,畅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对于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容置疑地承担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责任,因为理论价值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巨大的。能不能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正确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着力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灌输轻启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育人的格局,紧紧围绕办学目标,牢牢突出育人宗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引导和鼓励高职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愿思考、会思考、善思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使之真实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学生头脑。注重教育渗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搭建 “讲座+活动+基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崭新模式。一是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成功人士尤其是优秀学子来校,结合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学生关注的社会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或访谈交流;二是依托竞赛、征文、讨论会或辩论赛等多种活动载体,进行观点碰撞,从而深化理论认识;三是建设基地,将课堂搬至企业工地、农村田间、社区街道,搬至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大力拓展教学途径。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教师讲解和点评,加深感性认识,使学生真切而深刻地领悟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精髓,强化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和公民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知行相须,积极组织社会实践,集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能量。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来看,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更是检验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囿于相对的认知水平和单纯的人生经历,高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实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在课堂上形成的认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进而在社会实践中传递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在内心深处得到提炼和升华。

一是要重视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和指导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老社团活动,支持学生大力创建新社团,指导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定期开展社团评比,创建品牌社团,通过社团来联系、组织和凝聚广大青年学生。二是要通过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规划之星”“创业之星”“校园之星”评比和田径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全院性活动,把学生的文化素质、创新意识、职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等有机地融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三是要特别注重组织大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军营、医院、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创建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了解风土民情,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万象、关注民生热点、体悟祖国发展的情感和意识,提升大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4)整合资源,科学构建保障机制,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强合力。高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要充分整合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努力构建“一体两翼多节点”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整体育人格局,形成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一是坚持以党委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学校党委要主动承担起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盘全局全面工作的统筹谋划、领导指导之职责,借助强大的政治合力,确保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类活动和各种举措的有效落实。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尤其需要建构具有价值导向性的机制体制,其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队伍保障、舆论保障等均需有效地支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二是与领导体制相适应的两翼齐动机制。思政教学部和学生工作部为两翼,思政教学部着力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工作部着力开展社会实践,创新育人实践,使之既突出重点,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打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三是明晰育人理念和育人职责,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联动网络,使各系统各层级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这个育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相互交互,相互联通,形成整体的育人氛围和工作合力,形成教学、管理、服务等岗位各司其责的育人新局面。

3结语

高职大学生作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为此,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拓展育人空间,着力搭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平台及学生自我“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社会教育的辅助作用、网络平台的服务作用,为高职大学生健康自觉地成长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勇,郭根荣.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J].人民论坛,2010(14):268-269.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8)[2006-10-26].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6-10-18/content-7252336-4.htm.

[3]李芸.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2012(7):158-159.

[4]钟志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

[5]孟祥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底蕴及其时代意义[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12-213.

[6]袁贵红.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EB/OL].(2002-09-01)[2012-01-06].http://www.eol.cn/article/20021118/3072318.shtml.

[7]唐国栋,李平权,程毓.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路径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138-140.

责任编辑:张晓辉

Analysis on Paths of Fostering Core Val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I Pingquan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 key force in building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ose political ideal, patriotism, values and ethical pursui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re val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iming at finding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man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Firstl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supposed to focus on their own features so as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Secondly, they need to change traditional concepts to open channels. Thirdly, they should devote their energies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Fourthly, they should integrate different resources to form joint efforts. Thus, a new path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ore values can be fostered productivel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values; fostering path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培育路径核心价值观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