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财富不平等与财富分配结构调整——来自宝鸡、成都和邯郸的调查数据

2015-03-05 10:40林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

林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28)

居民财富不平等与财富分配结构调整
——来自宝鸡、成都和邯郸的调查数据

林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8)

摘要:从分项财富角度考察城乡财富不平等,可深入挖掘和判断财富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可根据财富不平等效应进行量化后的结果,对财富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研究发现,各分项财富造成财富不平等的作用和力度各不相同,其中,房产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最大,金融资产财富次之,耐用品和家庭信贷净资产最小,而且,土地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具有缩小财富不平等效应的作用。因此,政府应适当限制和防范房产和金融资产财富,适度控制和调整耐用品和家庭信贷净资产,并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性资产和土地在家庭总财富中的比例来优化城乡家庭财富结构。

关键词:财富分配;财富不平等;财富结构;收入分配

收入不平等问题一直是收入分配领域中学者们集中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中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在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均发生显著变化,居民家庭经历了从几乎没有个人财产到财产迅速积累的背景下,居民财富分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①“财富分配”与“收入分配”时常混用,但二者有重大区别。前者是指分配存量,而后者是指分配流量。分配存量体现为财富存量,具体而言,即房产财富、金融资产财富、耐用品财富、土地财富等;分配流量则体现为收入流量,具体是指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2014年3月,《21世纪资本论》的问世,即刻引发了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2014)[1]认为,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②以当前美国的数据为例,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2014年7月26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了《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2],对中国居民家庭近20年的财富分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财富分布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且财富不平等程度已相当严重③报告指出,中国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在1995年为0. 45,2002年为0. 55,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在2012年达到0. 73,可见,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将家庭财产的多少排序,排名在顶端25%的家庭拥有全国79%的财产,排在顶端10%的家庭拥有全国62%的财产,排名在顶端5%的家庭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产,排名在顶端1%的精英阶层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然而,排名在25%以下的家庭财产总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1. 2%,排名在50%以下的家庭的财产总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7. 3%。。

财富分配已成为时下最广泛讨论和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但是学术界对财富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平等总体水平的度量、影响因素以及房产、金融资产等分项财富方面。本文认为,研究财富持有不平等,对家庭总财富平等性的考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研究分项财富对总财富不平等作用的大小,在全面认识分项财富和总体财富二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判断产生财富不平等的根源及分析提高财富平等性水平的举措,得出未来财富分配结构的调整方向。基于此,对财富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本质,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特征和人口流动等因素,本文以河北邯郸市、四川成都市和陕西宝鸡市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二部分是计量模型的设计和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测度居民家庭总财富不平等和分项财富不平等及其财富不平等效应;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

一、文献回顾

兰普曼(Lampman,1962)[3]是国外最早对财富不平等展开研究的学者,但是他并没有对财富不平等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仅指出财富分配不平等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进一步地,卡斯塔尼达等(Castaneda,et al.,2003)[6]对美国家庭财富的分布状况和收入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后发现,美国最富有1%的家庭分别拥有30%的总财富和15%的总收入,家庭财富和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 78和0. 63,可见美国的财富不平等程度要比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严重得多,丽莎和斯蒂芬妮(Lisa&Stephanie,2000)[5]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迪亚兹等(Diaz-Gimenez,et al.,1997,2011)[6-7]通过劳动收入、收入和财富的数据不仅证明了美国家庭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是影响财富不平等的三个主要因素。迪亚兹等(Diaz-Gimenez,et al.,2011)[7]还发现美国家庭2007年财富不平等的程度较1998年是有所上升的。

卡杰蒂等(Cagetti,et al.,2006)[8]的研究不仅指出了美国的财富高度集中,分布很不均匀,更是指出了遗产赠送是财富不平等至关重要的根源,与此同时,他还发现调查样本中的企业家构成比例也是造成财富不平等的原因所在。虽然哈伯里和希钦斯(Harbury&Hitchins,2011)[9]研究英国的数据发现,英国也同样存在着明显的财富不平等,但是在考察财富不平等的根源时,却指出遗产继承只是财富不平等延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不再是主要力量。豪泽和斯坦因(Hauser&Stein,2003)[10]利用德国1973年和1998年收入和消费调查数据分别对东德和西德家庭可支配财富和可支配收入进行考察,发现财富的不平等性更加严重,而东德的家庭财富也较西德的家庭财富具有更大程度的不平等性。

尽管居民家庭财富分配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国内学术界目前关于居民财富持有不平等的研究却相当有限。纵观财富分配的相关文献,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一是从国家层面对财富不平等进行总体测度和分析。李实等(2005)[11]首次使用两个时点的调查数据对进入新世纪之际的全国居民财产分布及变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城乡之间财富差距的急剧拉大是全国财富不平等程度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赵人伟(2007)[12]发现居民财富不平等现象突出,且相较于收入差距,财产差距更为严重,进而指出财产分布差距的扩大会对收入分配的整体格局产生影响。

二是将财富不平等问题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并进行对比研究。陈彦斌(2008)[13]对2007年城乡居民的财富分布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分析,指出城乡出现了较严重的贫富差距。而从财富形成的政策层面看,有观点认为城乡差距取决于政府在城乡间的政策倾向[14],另有观点则认为城乡居民产权的完整性差异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城乡差距[15]。就财富分布的基尼系数来看,农村地区已经超过城市,而房产分布的不平等和金融资产持有的不均是财产分布不平等的主要来源[16]。

三是将财富不平等问题从国家层面延伸到特定省区,分析区域财富持有差距状况。程丽香(2009)[17]通过福建省福清市和龙海市的调查样本数据,对东南沿海县域居民财产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东南沿海县域居民家庭,与城乡之间家庭人均财产差距相比,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居民的家庭资产和家庭房产差距则更大,且在高收入的家庭中,其财富值也就越高。

国外学者对家庭财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基尼系数对财富的分布进行观察,发现各个国家均存在较严重的财富不平等,且相较于收入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程度更高;二是遗产继承和赠送是影响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他们均未从财富内部的构成要素对财富的不平等性进行研究,以及今后该如何从微观角度寻求措施弱化财富不平等。国内学者对家庭财富的考察主要在于:一是对国家层面财富分布的总体度量和描述,以及财富构成各部分的作用;二是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财富不平等的研究更关注二者的差距及原因;三是不论是国家层面的研究,还是城乡层面的研究,抑或是特定区域的研究,房产分布不均是一个较为公认的造成财富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其次是金融资产财富持有的不平等。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分别对国家、城乡及特定地区的居民家庭财富分布进行了考察,这不仅为全面认识中国的财富不平等状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虽然一些文献也涉及了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因素,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财富不平等的原因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没有从财富构成要素的角度对总体财富不平等进行探索。通过对分项财富的研究,或许能从微观上更清晰地呈现财富不平等的根源。

因此,本文认为,对财富不平等更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从分项财富着手,进而通过调整财富构成优化家庭财富结构,降低财富不平等水平。本文同样对财富的不平等进行了评价,但是并没用采用常用的基尼系数,而是采用了不平等效应系数指标对财富不平等进行考察。

二、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

鉴于问卷对居民总财富的持有状况衡量时将其分为房产、金融资产、耐用品、生产经营性资产、土地和家庭信贷净资产六个部分,本文将从财富构成的视角研究家庭财富持有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构成和起因进行挖掘。

1.不平等效应的分解方法

万广华(2008)[18]指出,在研究不平等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或不同的层面进行研究,但方法的选择应与研究的目的相结合。因此,下文将首先对不平等效应分解方法进行介绍。

(1)不平等分解指标的选择

检索与家庭财富不平等有关的文献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大多通过两种方法对家庭财富分布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一是基尼系数分解分析,这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将家庭总财富的基尼系数分解为各种分项财富(如房产、金融资产等)的份额及其集中率乘积之和的一种方法;二是泰尔指数分解分析,是将家庭财富的泰尔指数分解为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的一种方法。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呈现家庭财富的不平等与财富构成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分项财富角度对家庭财富不平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各分项财富的不平等效应及分项财富与总财富的内在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如何在财富总量增长和财富结构优化中充分发挥各分项财富不平等弱化效应及有效控制财富不平等强化效应进行指导。因此,参考查克拉瓦蒂(Chakravarty,1990)[19]、黄祖辉等(2005)[20]以及范从来和张中锦(2011)[22]从分项收入来源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的分析方法,本文对财富各组成部分对财富不平等效应进行研究,即采用城乡居民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指标。

(2)分解的具体步骤

城乡居民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是本文用来衡量分项财富对城乡家庭总财富不平等影响的指标,该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为进一步明确财富各组成部分对总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状况,即城乡家庭分项财富不平等程度,本文依照式(1)的计算方法,对分项财富的相对不平等系数①该指标类似于基尼系数分解中的集中率,表达的是各分项财富在城镇与农村之间分配的均等程度。进行估计,该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关于G的计算可进一步推出:

结合式(2)可得:

由式(3)可知,城乡家庭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G)的大小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分项财富的相对不平等系数(gi) ;二是城镇地区分项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三是农村地区分项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如果某分项财富的相对不平等系数较高,但是该分项财富在城镇家庭总财富的比重却较低,在农村家庭总财富的占比也较低,那么该分项财富对城乡家庭总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程度可能就会较小。但是,还需考察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才能对分项财富对城乡家庭总财富不平等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为此,本文用Ei表示分项财富不平等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由式(4)可知,分项财富不平等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指标与基尼系数分解中的贡献率类似。Ei不仅受到城镇地区分项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以及农村地区分项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的影响,还受到分项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gi)与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G)比值的影响。

2.数据来源与基本描述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中国居民财富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调查。家庭财富与收入分配状况抽样调查主要针对普通居民,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了解家庭的住房、金融资产、储蓄、收入水平和结构等基本情况。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特征和人口流动等因素,调研地点从不同地区选择若干典型城市,中部地区选择河北省邯郸市,西部地区选取四川省成都市和陕西省宝鸡市。选择的对象既有省会城市,又有中部地区的一般地级城市和西部地区的一般地级城市。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2012年12月31日的人口基本情况、劳动就业状况,重点是收入来源、结构和住房、储蓄、金融、经营实体等资产情况。在本次调研所回收的1 944份问卷中,去掉了个人信息不全,个人相关属性不符合逻辑、收入、财富没有回答或回答与现实不符的样本,并且受访者的身份只限定在“户主”及“户主配偶”,以保证结果更具针对性。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得到1 916份问卷样本,其中农村1 425份,占总样本的74. 41%;城镇样本491户,占总样本的25. 59%。从地区样本情况来看,邯郸市调查的样本较多,共1 217份,宝鸡市和成都市分别为387份和312份②在随机抽样过程中,如果根据各抽样城市的人口基数来看,成都市的抽样样本应最多,其次是邯郸市,宝鸡市应最少。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得各市调查样本与人口基数存在差距,并不匹配。针对该问题,本文采取加权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见表1注释。,相关统计信息见表1所示。

表1 家庭财富按不同群组划分的描述性统计表

表1分城乡和地区对家庭总财富和家庭财富均值进行了描述。在对居民财富统计时,按照国际惯例,将家庭财富定义为总资产与总负债之差,即净财产值。考虑到受访者在组建家庭后,财富很难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区分和辨别,因此,本文以家庭为单位对财富进行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从城乡来看,农村地区家庭财富均值为27. 53万元,城镇地区家庭财富均值为56. 63万元,说明城镇家庭财富高于农村家庭,财富多集中于城镇家庭;第二,成都地区的家庭财富均值最高,为50. 20万元,宝鸡地区次之,为36. 67万元,均超过了全国水平;邯郸地区家庭财富均值最低,近21. 22万元,远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及各区域的家庭财富均值存在较大差距,初步断定贫富差距现象较为严重。

进一步地,用式(1)分别对全样本、城镇和农村家庭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进行计量,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全样本的家庭财富基尼系数为0. 746 3,说明家庭持有财富不平等程度已较为严重;进一步地,农村地区家庭财富持有的基尼系数为0. 643 5,扭曲系数为2. 166 4,变异系数为2. 486 7,城镇地区家庭财富持有的基尼系数为0. 699 7,扭曲系数为1. 599 5,变异系数为1. 606 7,且不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家庭财富均值均显著且较大范围地超过中位数,这一方面说明城乡家庭财富持有差距较大且已经十分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城镇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要高于农村地区。

表2 城乡居民家庭财富分布描述性统计表

三、实证分析

由表2可知,城乡家庭财富普遍存在不平等,那么,财富构成中的何种要素对总财富不平等的作用最大?因此,需要对分项财富的不平等及其对总财富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各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的分析

根据上文确定的分解方法,分项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gi)和分项财富不平等对家庭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Ei)等指标的计算结果列在表3中。表3依次计算出了城镇和农村家庭各分项财富的不平等系数、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与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之比以及分项财富不平等对家庭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等,下文将针对各分项财富指标逐一进行解析。

表3 分项财富对城乡家庭财富不平等效应

(1)房产财富

房产财富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为0. 943 2,可以看出,在家庭总财富中,房地产财富效应系数最大,其对扩大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也最为显著。此外,从城乡居民房产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来看,gi值为0. 891 1,说明城乡家庭房产财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造成城乡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这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很多人认为,有了房子算是家,即便他们借钱,也要先获得房产,也就是说,房产不论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家庭来说,还是对于城镇地区的家庭来说,其都是总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再者,在当前的财政背景下,政府难以做到平抑发达地区高昂的房产价格,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房产财富要素增值空间自然越拉越大。如表3中,从城镇家庭来看,房产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约73%,在农村家庭,虽然房产财富占总财富的比如不及城镇家庭高,但也达到了59%,可见房产是总财富中的最主要来源,并强化了城乡财富不平等。

(2)金融资产财富

金融资产财富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为0. 513 2,相较于其他效应系数较大。从城乡居民金融资产财富相对不平等系数来看,gi值为1. 997 6,说明城乡家庭金融资产财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是造成城乡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这可能与近年来城乡金融差异,即金融资源的城乡差距有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金融子资产财富对总财产分布不平等的影响力。第一,在农村地区,银行存款是家庭金融财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金融资产种类较为单一,在城镇地区,家庭金融资产的组成多元化和分散,不仅有银行存款,还有股票、债券、基金,以及黄金等,种类较为繁多。第二,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导向,投资几乎难以渗透到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政府虽然对农村金融政策有所放宽,但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难以匹配,金融“走下去”战略很难实现,招商引资困难重重。在缺乏产业和经济实体的条件下,这些地区居民金融资产持有的可能性自然极小。随着资本市场的健全,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扩宽获利方式,金融资产作为理财方式的意识会逐渐普及和提高,尤其在农村家庭懂得理财之后,将财富多元化后,金融资产占总财富的比重可能会不断上升。

(3)耐用品财富

耐用品财富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仅为0. 006 7,相较于其他效应系数较小。从城乡居民耐用品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重来看,虽然城镇家庭拥有的耐用品财富值多于农村家庭,但是耐用品财富不平等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并未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耐用品都是居家必备的物品,如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有的家庭拥有高档手表、洗碗机、消毒碗柜等非居家必备的物品,也是少数家庭样本。

(4)生产经营性资产

生产经营性资产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为-0. 056 5,是负值,表明生产经营性资产对财富不平等具有弱化效应。生产经营性资产是获得经营性收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且范从来和张中锦(2011)[21]、王晓清(2013)[22]研究指出,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在降低总收入不平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可见,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生产经营性资产是家庭取得经营性收入的支柱和源泉。相对于城镇居民家庭来说,农村家庭拥有更大比例的生产经营性资产,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家庭往往拥有各种农业生产工具,而城镇拥有该项资产的家庭则较少;另一方面,则是政府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免收工商登记费、政府贴息贷款、无息贷款等,也使得农民拥有了更多的生产工具。此外,国家为支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发展,还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农民持有更多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增加农村家庭的总财富值。因此,增加农村地区的生产经营性资产不仅可以降低总财富不平等,还可以通过获得的经营性收入降低总收入不平等。

(5)土地财富

土地财富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也是负值,具体为-0. 413 1,且相较于生产性经营资产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更大一些,表明土地财富具有对财富不平等具有非常显著的弱化效应,可通过控制土地财富降低城乡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从土地在总财富所占的比重来看,农村地区是24. 24%,是仅次于房产的财富来源,而城镇地区是5. 47%,是相对微弱的财富来源。第二,城乡居民土地财富相对不平等的系数依然为负值(-2. 233 2),可见,当前农村居民土地财富要高于城镇地区,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城镇土地价格虽然远高于农村土地价格,但当前农村居民持有土地总量要远高于城镇(样本中也显示出大多数城镇居民都无可持有的土地)。综合这两个原因可以进一步推断,未来土地财富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乡总财富差距。这是因为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城镇居民可供变现的土地持有越来越少,而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财富主要掌握在农民手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农村居民土地财富将会获取大量收益。且随着近年来农民工返乡浪潮的掀起,农民对土地需求加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也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农村居民持有的土地将成为比以往更具价值的生产要素。

(6)家庭信贷净资产

家庭信贷净资产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为0. 006 5,表明其对财富不平等的效应较弱。不论是在农村家庭,还是城镇家庭,都存在借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从贷款(借款)的用途来看,大多用于购买房产或者添置家庭耐用品,都体现在了房产财富中;二是在调查的时候,受访者一般不愿意露富,即使没有借款,他们也会或多或少地说自己有借款。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样本中的信贷净资产在城乡家庭中都存在,且在可控范围之内,对总财富的不平等效应可忽略不计。

2.各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的比较分析

从上文关于各分项财富对总财富不平等作用的分析来看,各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对总财富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影响性质均存在差异性。其中,房产财富对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最大,金融资产财富次之,土地财富第三,家庭信贷净资产最小。可以推断,房产和金融资产财富是分项财富中加剧总财富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土地财富和生产经营性资产不是缩小总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第二,分项财富相对不平等程度与总财富相对不平等的发展趋势、作用效果均有所不同。其中,金融资产财富不平等系数最大,其次是房产财富,再次是家庭信贷净资产,土地和生产经营性资产的不平等系数为负值。虽然金融资产财富不平的系数略高于房产财富不平等,但是可以判断,在总财富不平等日益扩大的过程中,房产和金融资产会对财富不平等起到促进作用,而土地和生产经营性资产能起到抑制作用。

第三,应充分发挥分项财富有差别的财富不平等效应来优化财富结构。房产财富不平等程度低于金融资产,但是由于房产在城乡家庭总财富中所占比重大于金融资产,其结果是房产财富加剧总财富不平等的作用更加显著。在金融资产财富不平等程度已经很高的前提下,再提高其占总财富比重,最终将会导致更高的城乡财富不平等程度。但是,如若可以增加土地财富和生产经营性财富,并提高二者占总财富比重,则可以起到优化财富结构,有效抑制财富不平等的作用。有关数据表明,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得近年来土地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可能间接地加剧了城乡财富不平等。虽然耐用品财富和家庭信贷净资产在城乡家庭总财富中的比重很小,不平等效应还比较微弱,但是也需要适度控制,防患于未然。

3.稳健性检验

如果要证明上述实证检验结果精确性,那么居民家庭分项财富不平等对城乡居民总财富不平等的效应之和应为1,在经过验证后,其结果恰好为1,说明本文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综上分析,分项财富对总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性质不同、大小不等,其中房产财富不平等的效应系数最大,金融资产财富次之,耐用品和家庭信贷净资产最小,土地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具有缩小财富不平等效应的作用,分项财富结果更为调整家庭财富的分布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有效利用有差别的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适当控制和防范房产和金融资产财富,适度控制和调整耐用品和家庭信贷净资产,并努力增加生产经营性资产和土地财富来优化城乡家庭财富结构。

四、研究结论

测算居民家庭总财富不平等,分解总财富,并量化分项财富不平等效应,是希望通过研究分项财富对总财富不平等水平的正向或负项影响,来实现财富结构的优化。

鉴于不同的指标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的测算结果可能与其他文献有一定的差别。就研究结论而言,房产财富和金融资产财富加剧了城乡财富不平等,而土地财富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具有弱化城乡财富不平等的作用则是本文的重大发现。该结论同时也为中国城乡家庭财富分配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房产财富和金融资产财富具有扩大了财富不平等的作用,土地和生产经营性财富具有缩小财富不平等的作用。进一步地,从财富结构看,房产财富不平等强化效应因其在总财富中占比重最高而最为显著,故房产财富应是未来财富分配调整的重点,其比重不宜再高。政府需要提供城乡要素资源均等交易平台,防止垄断,严格控制其非公平性增值,缩小其市场增值差距,增加农村地区家庭获利机会。金融资产财富不平等强化效应略低于房产财富,调整其比重也尤为重要,政府应通过建立公共产权制度导致的财富转移,进而二次分配。土地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弱化效应因其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较低而受到严重抑制,故应提高其比重,并大幅增强其增值能力。政府应积极扶持,建立有利于该项财富增值的政策体系,提升其增值效果,增加社会总财富的同时降低城乡财富不平等程度。而耐用品和家庭信贷净资产不平等强化效应因其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很低而未能完全体现。

因此,对财富结构进行优化应有效利用分项财富有差别的不平等效应,就应该着重调整房产财富和金融资产财富,使其比重趋于合理;努力增加土地财富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在总财富中的占比,逐步增强二者对总财富不平等的弱化效应;适当耐用品和家庭信贷净资产在总财富中的比例,合理控制其不平等的强化效应。

参考文献:

[1]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谢宇,张晓设,李建新,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LAMPMAN R J.The share of top wealth holders in national wealth 1922-56[M].Princeton,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4]CASTANEDA A,DIAZ-GIMENEZ J,RIOS-RULL J.Accounting for the U.S.earnings and wealth inequal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4) :818-857.

[5]LISA A K,STEPHANIE M.Wealth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0,26:63-81.

[6]DIAZ-GIMENEZ J,QUADRINI V,RIOS-RULL J.Dimensions of inequality: facts on the U.S.distributions of earnings,income,and wealth[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1997,21(1) :3-21.

[7]DIAZ-GIMENEZ J,QUADRINI V,RIOS-RULL J.Facts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earnings,income,and w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7 Update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2011,25(1) :2-31.

[8]CAGETTI M,DE NARDI M.Wealth inequality: data and models[Z].NBER Working Paper,2006.

[9]HARBURY C D,HITCHINS D M W H.Inheritance 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Britain[M].Routledge,2011.

[10]HAUSER R,STEIN H.Ine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ersonal wealth in Germany 1973-1998[Z].Th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Working Paper No.398,2003.

[11]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 :4-15.

[12]赵人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问题分析[J].当代财经,2007(7) :5-11.

[13]陈彦斌.中国城乡财富分布的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8(12) :87-100.

[14]靳涛,李明昕.财政分析及支出结构促进了城乡收入均衡化水平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6) :5-12.

[15]薛宝贵,何炼成.要素集聚、产权完整性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 :11-17.

[16]梁运文,霍震,刘凯.中国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 :33-47.

[17]程丽香.东南沿海县域居民财产分布差距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 :56-66.

[18]万广华.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J].经济学,2008(1) :347-368.

[19]CHAKRAVARTY S R.Ethical socail index numbers[M].New York: Spinger-Ver-lag,1990.

(责任编辑:周斌)

[20]黄祖辉,陆建琴,王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收入来源角度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122-130.

[21]范从来,张中锦.分项收入不平等效应与收入结构的优化[J].金融研究,2011(1) :40-51.

[22]王晓清.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收入来源结构视角[J].南大商学评论,2013(3) :1-15.

Research on Household Wealth Inequality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Restructure
—Based on the Data of Baoji,Chengdu and Handan

LIN Fang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2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and rural wealth inequality and strives to dig deeper reason and to judge wealth inequality,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antized wealth inequality effect,adjusts and optimizes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structure.It is found that multiple wealth has the wealth inequality effect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 and different scale.Among these kinds of wealth,the housing wealth have the strongest effect of expanding wealth inequality,the next is financial asset wealth,durable goods and household net credit are the weakest,land and production assets could reduce wealth inequality effect.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limit and prevent real estate and financial assets,moderate control and adjust the durables and household credit,and increase the land and production asset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wealth.

Keywords:distribution of wealth; wealth inequality; wealth structure; income distribution

作者简介:林芳(1984—),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5-03-15

中图分类号:F12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0 (2015)05-0003-09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收入分配对策研究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收入分配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