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7例临床分析

2015-04-03 06:50周亚方张秀莲张伟华葛晓静樊润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太原030001通讯作者mailsxtaojie126com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中位传染性

陶 洁,周亚方,张秀莲,张伟华,葛晓静,樊润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通讯作者,E-mail:sxtaojie@126.com)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良性自限性增殖性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IM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旨在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更好的地诊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1-06~2014-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7例IM患者的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并合并咽痛、皮疹、肝大、脾大和肝功能异常中的任何一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EBV抗体阳性。符合前2项,即可做出临床诊断;如具备后2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明确诊断。诊断时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HIV感染、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7例IM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5-29岁,中位年龄19岁。发病时间以5月和12月多发。

2.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热程3-20 d,高热(39.1-41 ℃)6例,占35.3%;中等度热(38.1-39 ℃)10例,占58.8%;仅有1例(5.9%)体温在38℃以下。扁桃体肿大者 14例(82.4%),大于Ⅱ度者 5例(29.4%),伴有渗出 10 例(58.8%);脾肿大 10 例(58.8%),肝肿大3 例(17.6%);皮疹 3 例(17.6%)。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64.7%),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者9例(52.9%)。

2.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2.3-29.1)×109/L,平均(13.2 ±6.8)×109/L,淋巴细胞比例(65.7 ±9.1)%,外周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31.2±22.6)%;1例(5.9%)白细胞减低,4 例(23.5%)白细胞正常,12例(70.6%)白细胞升高;15例(88.2%)淋巴细胞比例 >35%,14例(82.4%)淋巴细胞比例 >50%,6例(35.3%)外周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30%;血小板(63-212)×109/L,平均(146.6 ±47.5)×109/L,2例(11.8%)血小板减少。

肝功能:ALT(26-537)U/L,平均(198.9 ±124.3)U/L,13 例(76.5%)升高,其中4 例(23.5%)ALT 升高<2 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4 例(23.5%)ALT 2-5ULN,5 例(29.4%)ALT >5ULN。AST26-358U/L,平均(168.3 ± 109.2)U/L,14 例(82.3%)升高,其中4例(23.5%)AST 升高 <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4 例(23.5%)AST 2-5ULN,6例(35.3%)AST >5ULN。总胆红素均正常。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阴性。

肾功能均正常,CRE 为(71.8 ±17.3)μmol/L。

血清学检查:EBV IgM阳性率为40%,EBV IgG阳性率为85%。13例患者行EBV-DNA检测,阳性率为85%,EBV-DNA 载量1.05×103-2.77×105/ml(中位1×104/ml)。

2.4 治疗与转归

主要治疗是抗病毒、保肝、支持、对症治疗。抗病毒用药为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5 d,中位天数8 d。17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IM最早是在1920年由Sprunt和Evans命名当时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时提出的[2]。本病是一种以乏力、头痛、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嗜异性抗体及轻度一过性肝炎表现为特征的综合征。IM的主要病因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Callan等研究认为IM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实际是激活的CD8+T细胞[3],这种细胞是针对EBV感染的B细胞产生的。近来也有研究[4]显示NK细胞在EB病毒感染的免疫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IM多见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IM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成人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极易被误诊。

IM在国内的报道多见于儿童,而国外报道IM的最高发病率在10-19岁之间,我们的病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9岁,与国外报道的最高发病率相似。IM全年均可发病,以散发为主。Douglas等[5]对英国IM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其发病高峰发生在3月份。而Levine等[6]对以色列的IM患者回顾性研究表明,其发病高峰在夏末。国内郑建铭等[7]报道70例IM发病高峰在3-7月。而我们的患者发病高峰时间在5月和12月,这可能与我们的病例数较少有关,同时不同地区IM发病高峰有所不同,可能也与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有研究[8]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35%在IM的诊断中敏感度达90%,特异度达100%,我们的病例88.2%的淋巴细胞比例>35%,同时82.4%的IM患者淋巴细胞比例>50%,提示淋巴细胞比例的增高在IM与扁桃体炎的鉴别中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成人IM患者绝大多数有高热,较多伴有咽峡炎,多数肝脏受累。我们的病例高热占35.3%,中等度发热占58.8%,扁桃体肿大者82.4%,伴有渗出者58.8%,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组有76.5%的患者ALT升高,82.3%的患者AST升高,但仅有29.4%的患者ALT>5ULN,35.3%的患者AST>5 ULN,而且所有患者总胆红素及肾功能均正常。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可能与我们的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有关。

目前国内外尚无成人IM诊疗指南,IM的治疗仍是以保肝、支持等经验治疗为主。我们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予抗病毒及积极的保肝、支持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者现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常常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预后较差。近年来EBV疫苗[9]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有疫苗的出现用于预防IM及EBV感染。

[1]Vouloumanou EK,Rafailidis PI,Falagas ME.Curren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Curr Opin Hematol,2012,19(1):14-20.

[2]Sprunt TP,Evans FA.Mononuclear leucocytosis in reaction to acute infection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Johns Hopkins Hasp Bull,1920,31:410-417.

[3]Callan MF,Steven N,Krausa P,et al.Large clonal expansions of CD8+T cells in acut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Nat Med,1996,2(8):906-911.

[4]Azzi T,Lünemann A,Murer A,et al.Role for early-differentiated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Blood,2014,124(16):2533-2543.

[5]Douglas AS,Brown T,Reid D.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and Hodgkin’s disease-a similar seasonality[J].Leuk Lymphoma,1996,23(3-4):323-331.

[6]Levine H,Mimouni D,Grotto I,et al.Secular and seasonal trend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among young adults in Israel:1978-2009[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2,31(5):757-760.

[7]郑建铭,张永信.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4,27(1):52-54.

[8]Wolf DM,Friedrichs I,Toma AG.Lymphocyte-white blood cell count ratio:a quickly available screening tool to differentiate acute purulent tonsillitis from glandular fever[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3(1):61-64.

[9]Cohen JI,Fauci AS,Varmus H,et al.Epstein-Barr virus:an important vaccine target for cancer prevention[J].Scie Transl Med,2011,3(107):107fs7.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中位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85-3p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