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致重度贫血1例

2015-04-03 06:50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201508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参考值百分比抗结核

裴 宁(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201508)

利奈唑胺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确切疗效。随着其近年在临床上应用的逐渐增多,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1例应用利奈唑胺后导致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及报告,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在今后应用利奈唑胺过程中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性,4岁,因“间断发热1月,意识障碍20 d”于2014-09-30入住我科。患儿2014-08-21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8.3℃,发热无一定规律,无明显咳嗽、咯痰,在当地诊所诊断为“支气管炎”对症治疗无效,5 d后出现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014-08-29突然出现昏迷,在当地肺科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治疗及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治疗,患儿症状有所好转,但2周后患者出现肝功异常,ALT 315 U/L,AST 168 U/L,ALB 33.1 g/L,TB 45.65 μmol/L,遂停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并转入我科。

患者否认结核病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查体:患儿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鼻唇沟额纹变浅,颈项强直2度,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行腰穿检查脑压200 mmHg,脑脊液化验:常规:白细胞307×106/L、小淋巴细胞83%、潘氏试验阳性;生化:脑脊液生化蛋白578 mg/L、脑脊液生化糖1.6 mmol/L、LDH 36.8 U/L、ADA 11 U/L、氯 112.2 mmol/L;血常规:白细胞(WBC)5.49 ×109/L[参考值(3.5-9.5)×109/L],红细胞(RBC)4.38 ×1012/L[参考值(4.3-5.8)×1012/L],血红蛋白(Hb)124.00 g/L[参考值(130-175)g/L],血小板计数(PLT)261×109/L[参考值(125-3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25.60%(参考值40%-75%),淋巴细胞百分比(LYB)69.60%(参考值20%-50%);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红细胞沉降率6.00 mm/h,结核抗体阳性,T-SPOT(+)。头颅MRI:脑室稍扩张,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脑干可见片状、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周围可见FLAIR高信号,中线尚居中,小脑未见明显异常。颅内多发病变,考虑感染性病变,建议随访。胸部CT:两侧胸膜局部增厚,右侧为著,两肺门不大,纵隔和两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两侧胸腔内未见液性密度影。入院后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予以异烟肼(0.2 g静滴1次/d)、乙胺丁醇(0.5 g口服1次/d)、吡嗪酰胺(0.5 g口服1次/d)、阿米卡星(0.15 g静滴1次/d)、利奈唑胺片(200 mg口服3次/d)抗结核治疗(患者体重20 kg),同时给予甘露醇、甲强龙及护肝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出院。

患者出院后继续应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阿米卡星、利奈唑胺治疗,并同时行肢体康复治疗,2014-12-05再次入院复查时化验血常规:白细胞3.40 ×109/L,红细胞 1.56 ×1012/L,血红蛋白44 g/L,血小板计数2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8.00%,淋巴细胞百分比 56.90%;肝、肾功能正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排除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考虑为利奈唑胺引发的重度贫血,遂停用利奈唑胺,予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同时加用莫西沙星抗结核治疗,10 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0 d后门诊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14×109/L,红细胞3.23×1012/L,血红蛋白93.00 g/L,血小板 243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1.60%,淋巴细胞百分比36.80%;40 d后门诊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14×109/L,红细胞3.23 ×1012/L,血红蛋白 124.00 g/L,血小板24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1.60%,淋巴细胞百分比36.80%。

2 讨论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全新合成的人工抗生素,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1]。有研究显示利奈唑胺用于鸟分支杆菌的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均有疗效[2]。另外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多可恢复至基线水平[3]。

本例患者因为在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时出现肝功能损害,加之病情较重,所以我们加用了利奈唑胺来加强抗结核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病情较前有明显好转,但在用药2月余时患者出现了重度贫血,经过停用利奈唑胺和对症治疗后,血色素恢复正常。由于利奈唑胺用于抗结核治疗时,疗程一般都比较长,更应当密切监测它的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尽管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部分较为严重,但只要严密观察,及时正确的处理,一般不影响整体治疗方案[4]。所以在应用利奈唑胺之前应当和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或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时应当及时复诊。另外,临床使用利奈唑胺应尽量不超过推荐疗程,当疗程大于10 d时,应当监测血常规,有出血危险的患者要慎用此药[5]。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血小板下降,除考虑患者有无自身病情变化外,还需要考虑到是否为利奈唑胺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1]唐神结,肖和平.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1):54-57.

[2]黄海荣,于霞,姜广路,等.利奈唑胺对分支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8):575-578.

[3]古丽拜尔·卡哈尔,侍效春,刘晓清,等.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安全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2296-2298.

[4]姚岚,唐神结,肖和平,等.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12):2435-2440.

[5]周玥,杨明,刘福,等.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21(2):179-181.

猜你喜欢
参考值百分比抗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