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盲校六维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山东省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2016-03-03 05:44邹红霞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盲校课程体系

● 邹红霞



试谈盲校六维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山东省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邹红霞

摘要: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来进行。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从德育维度的“做人”、能力维度的“做事”、知识维度的“做学问”、职业技能维度的“谋职”、兴趣维度的“谋生”、心理维度的“谋幸福”出发,全面构建六维校本课程体系,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视障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盲校;办学目标;课程体系

每一所具有办学特色的盲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目标或宗旨。烟台特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做人做事做学问,谋职谋生谋幸福。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学校一方面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方面不断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并把这种特色渗透到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中。根据国家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文与社会、语言与文学、体育与健康等9个学习领域,烟台特校从德育、心理、能力、兴趣、职业技能五个维度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加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六维校本课程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围绕“做人做事做学问,谋职谋生谋幸福”的培养目标,确定如下几个维度:做人(德育维度),德育序列读本;做事(能力维度),八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做学问(知识维度),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谋职(职业技能维度),职业技能校本课程;谋生(兴趣维度),兴趣培养课程体系;谋幸福(心理维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德育维度:开发德育序列化读本

“做人”,指老老实实做人,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及视障学生本应具有的感恩之心等,其培养目标直接指向品德教育。近年来,我们通过分析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深感国家课程中的“品德”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由于学生大多数是在学校寄宿,除了节假日,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基本都在学校进行。因此我们决定利用班主任这一强大的课程资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共性问题,开发德育序列化读本。

“读本”包含感恩、美育、爱的教育、文明、自强自立等8个序列。针对盲校学生在校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共性和个性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思想认识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结合常规教育活动,螺旋式、有层次、系统地进行教育活动。在编写读本的过程中,注重以生活实际为载体,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感悟、体验。利用每天晨会和每周一节班会课,由班主任实施。

二、能力维度:八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做事”,指认认真真做事,这里既包含了做事的态度,更包含了做事的能力。对于视障学生来说,获得能力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只有拥有各种做事的能力,学生才能自立自强,才能有尊严地生活。国家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将能力培养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可教学中实际操作却很难。例如,要进行化学实验,教师要一点点地教给视障学生拿取试管、倾倒液体、打火的方法等。而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操作能力差别很大,教师无法一一训练,只能找低视生协助。这样一来,盲生始终是被替代者,他们的各种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长期的能力缺失会严重影响视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引起他们自卑、消极的心态。视障儿童的各种能力是要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策略的指导才能逐步获得,因此有必要将视障学生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进行规范训练。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梳理,最后确定了8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内容,即认知、自助、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缺陷补偿、视觉康复、粗大动作协调、精细动作协调。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指导”信息技术”“家政”,培养学生的自助能力;“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补偿”,培养学生的缺陷补偿能力;“视觉康复”,培养学生的视觉康复能力;“体育”粗大动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粗大动作协调能力;“器乐”“美工”“精细动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

除了认知技能的教学在1—3年级实施外,其他7种技能课程均在1—6年级开设。利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所有能力培养方面的校本课程在编排时严格遵循“突出视障特点,急学先用,先易后难,避免重复,家教结合,回归自然环境,生活化,多感官参与”等原则,根据每节课的培养目标,结合受训对象的年龄特征,编写相应的培养内容。

三、知识维度: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

“做学问”,是指让学生扎扎实实学知识学文化,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国家课程涉及了9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提出国家、地方、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思路。这样,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就不仅仅是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创造和丰富国家课程的过程。

(一)丰富和完善国家课程

为了完成盲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目标,语文教师一起建立了“阅读”方面的课程资源,有“古诗词诵读”“世界名著目录”“烟台特校作文集锦”等,安排学生利用晨读、阅读课和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数学组为了提高盲生的计算能力,在1—3年级安排了“珠算”,在所有年级开设了“口算技巧”课,利用每节课开始的2分钟循序渐进地完成课程内容。

(二)调整和重组单元教学

如语文课,为了让视障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单元教学。为此,我们进行中观设计,对原教材单元内的课文进行重组,每一课突出训练一个教学重点,整个单元形成合力,更好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以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第一步,要审视本单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第二步,以新课标为依据,从情感、知识、能力三个角度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第三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制定单元教学时数及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本单元共5篇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经过集体研究,决定以《中国石拱桥》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3课时,详细一些;《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分别以“扶着走”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在第一篇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各用2课时;《桥之美》《说屏》采用“放开手”的方法,分别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四步,以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为媒介,确定学习模块。第五步,每节课突出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校本化改造,让教师和学生都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并对相关活动进行最优化编排,很适合视障学生的学习。

(三)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也能将学校的课程资源有效地融进国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我校正在大力实践翻转课堂,让学生每人手持一台平板电脑(低视生)或读书机(盲生)。课前,通过教师制作的微课进行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地进行合作、探究、提升。这样,国家课程得以充分实施,学校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再如,学校在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磨过程中,创立了“二四四三”教学模式。“二四四三”教学模式是根据学校盲生的学情分析,在自主学习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学活动要素进行重整。“二四四三”教学模式即两分析、四备课、四环节、三层次。“两分析”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四备课”指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活动、备反馈设计、备教具;“四环节”指分类预习、集中讲授、分类练习、分类作业;“三层次”指课后作业按照巩固、拓展延伸、个别辅导三个层次布置。“二四四三”教学模式把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结合起来,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研究能力,使国家课程得以创造性实施。

四、职业技能维度: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方面,全国盲校大都会在职业中专阶段开设推拿按摩专业,并且有全国性的统编教材。全国统编教材中培养目标很明确:培养初级盲人按摩实用人才,教材的编写也紧紧围绕“技能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这一目标定位明显较低。我市有几家保健按摩师培训机构开展短期培训班,面向健全人进行短期培训,且有下岗职工再培训政策支持,每年有几千人涌入按摩市场。与这些明眼人进行竞争,视障学生难免处于弱势。学校培养目标中的“谋职”,是希望学生拥有一项精湛的技能,可以据此谋生求职,可以凭此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

因此,学校将推拿按摩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以培养专业的中高级医疗按摩师兼心理咨询师为主,辅以培养保健按摩师。这个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有些学生智力、体力上存在差异,不适合做医疗按摩师,就可以学习保健按摩。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就对全国统编教材做了校本化改造,重新制定了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方案。

(一)以国家统编课程为依托,增加课程难度,由保健转向医疗

国家课程中的12门专业课,都是以培养初级按摩师为目标,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我校专业组教师一起探讨课程设置,将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与大专医学按摩教材相结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且各学科分工合作,突出重点,避免重复,一起构建医疗按摩师的知识体系。

(二)开设医疗方面的校本教材,丰富医疗按摩的知识体系

根据市场对医疗、保健按摩的需求,我校专业组教师又分别编写了“实用针灸学”“中药与方剂”“耳穴诊治”等校本教材,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能实现学生就业的愿望。

(三)开设心理咨询课,提高按摩师的专业素养

从本学期起,我们在中专阶段开设了心理咨询课。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能力,学习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一系列实用方法,能够结合推拿按摩开展有效的咨询工作。目前,根据我校推拿诊所的病员情况看,有一些患者产生身体疼痛的原因来自心理疾病,还有一些患者由于长期的身体疼痛导致心理状态不健康,如果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与技巧,对患者的推拿治疗效果就会更好,对其专业素养、将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提升都会起到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四)开设足疗按摩,适应市场需求

有一些视障学生因故无法从事医疗按摩工作,为了扩大他们保健按摩的学习范围,我校借鉴“保健与按摩”这一短期培训教材资源,开设了足疗课,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

五、兴趣维度:兴趣培养课程体系

培养兴趣爱好能够给个体带来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存质量。学校培养目标中的“谋生”,是希望视障学生不但拥有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还要拥有多种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赋予自己有质量的生活。

我校兴趣培养方面的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了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对于视障学生来说,兴趣培养最好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但是,特教学校往往师资力量有限。于是,我们充分发挥毗邻大学的优势,将大学生这一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课程资源。

开学初,每位学生提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由学生处汇总整理,制成《学生兴趣一览表》,发送给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他们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制定的要求,一一征集选拔志愿者。选拔结束后,这些志愿者要按照我校的校历安排及学生的起始水平制定辅导计划,这些计划由学生处把关后装订成册,成为本学期的《兴趣培养辅导手册》。每周六上午志愿者来校按照手册一一辅导,学期结束进行考核和评价。整个实施过程,就构成了兴趣培养课程体系。

六、心理维度:心理与健康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在培养目标中非常重视视障儿童的健康心理教育,并明确指出,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国家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中年级安排了“体育与健康”外,还要求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至今体育与健康”没有全国统编教材,各学科渗透毕竟随意性大,也不易评价。学生在成长,教师不能等待观望。于是,我校集中有关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认为,盲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视障学生开设的,以了解视障儿童内心环境和心理诉求为内容,以感悟和调适为手段,旨在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建立健全人格的边缘性课程。课程立足教育,重在自助,具有适应性、成长性和预防性,是特教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体验感悟为贯穿始终的主线,注重缺陷补偿,化负面情绪为正向能量,捕捉有严重心理偏差、需要有个别化心理辅导的信息。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开设了“生活指导与认识初步”课程,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主要针对九年一贯制教育的3—9年级开设。根据课程总目标,划分为3—4年级、5—6年级、7—8年级和9年级这四个学段,并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在阶段性目标之下,设计教学领域,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每个年级设有6个主题单元,分别包含4—6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都体现一定的目标元素。根据视障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标准在设置主题领域的内容时,注重同类主题的层次性与衔接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展开多系列的活动体验与多形式的教学活动,逐步形成盲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61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264000)

猜你喜欢
盲校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国际视障会议在青岛召开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