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其效显著

2016-04-07 12:11苏峥朱浩亮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彩塑课文文本

苏峥+朱浩亮

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朗读现象,谈谈平时在优化朗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意在对“症”下“药”,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尝试感悟:真实的朗读——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机械地把课文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读着,而是应该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引导孩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可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把握文本的基调,铺设合适的感情场

一般来说,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和衔接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把握好课文的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能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地表现出来。

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入大海的悲痛场面,并配上了悲凉、低沉的音乐,所以一上课学生就被悲痛的琴音感染,感情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随即再让学生诵读全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带着自己的情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结合文本的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让他们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可以使朗读达到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

如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莫高窟彩塑这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接着用笔圈出描写彩塑特点的词,然后播放莫高窟彩塑的视频录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图文对照,想一想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再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感受、欣赏莫高窟彩塑各异的神态。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课堂的愉悦,学生有了朗读的激情,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

3.抓住文章的形象点,表达真实的感受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针对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能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朗读感受。例如“……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这段话中,有的学生抓住“只好”“吞了”“猛敲”“冲向”这组用得非常形象、准确的词,体会到了林冲被迫应战的谦让精神,而有的同学则从这组词中看出了洪教头的傲慢、心急气盛。由此可见,学生一旦抓住了文章中的形象点进行品味析读,他们对文本的品味就是个性化的。

二、尝试感悟:朗读过程——循序渐进

1.朗读目标体现层次

一般来说,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有三个层次。(1)正确读。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地朗读就可以了。(2)流畅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3)传神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阅读教学如果能体现这三个层次,就为学生的情感朗读奠定了基础。

2.朗读时间保证充分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出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充分的朗读时间如何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问题,让烦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形式花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这样才会给学生的情感朗读留有空间。

3.情感与理解相互并存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使情感朗读体现出学生对文章的体味与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论》)毛泽东同志的话也同样适用于朗读训练。所以语文教师不能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开来。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老师如果不让学生理解“逶迤、磅礴”是表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受到的艰难险阻,而“腾细浪、走泥丸”是表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的话,学生就不知道这些地方该重读或轻读。没有了理解,学生的读就怪腔怪调,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三、尝试感悟:朗读方法——形式多样

1.范读:激发情感的奠基石

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上和谐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进行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进入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再如有一些课文长句比较多,学生的朗读水平有限,适当的范读、领读是提高朗读有效性的捷径。

2.趣读:保持朗读的兴奋点

趣味的朗读方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有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配乐读、配音读……其中的分角色朗读是我们平时在课堂中运用得比较多的,特别是对于对话较多的课文它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可以分组,也可以自己寻找朗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老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安排朗读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朗读的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

3.评读:提高朗读的催化剂

评价读可以是师生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应加以引导,让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如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价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他们的好胜心理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

当然,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就个人的见解发表一点看法。我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组织指导学生的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苏峥,江苏省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宜兴市德育教学新秀;朱浩亮,江苏省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彩塑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汉源彩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