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契合

2016-04-07 07:38费琳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重难点语文课程识字

费琳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对课堂充满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过去的识字教学都是教师用生字卡片,单调、机械地教学生“认字、写字、记字”,这样的学习方法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识字产生恐惧甚至厌恶。而多媒体是直观教学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以悦耳的声音、鲜明的图片、生动的动画等形式,优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时常被运用。比如在一年级下学期一篇识字课文中,有“舟、石、竹”等字,我就用了多媒体。一开始我先出示一人划着小船的图片和生字“舟”,让学生猜猜:“这两样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后,用电脑演示实物图到线条图再到生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汉字有趣吗?我们书上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字呢,看看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

原先枯燥乏味的识字学习变得有趣多了,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获得了真正的认识。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随着提高了。

二、更好地理解重难点,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咏华山》,课文通过描写太阳、白云来让我们感受华山的高。但是没有去过华山的学生是没法真切体会的,只靠老师的讲解,没有直观的感受是不行的。要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是必要的。让白云在山腰间飘动、太阳在山顶上伸手可摘这样生动的动画呈现在学生眼前,这就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环境中,课文的重难点也就巧妙地解决了。可见,教学中运用画面、音乐等形式有助于突破课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还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我通过录像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用的泼水动作“灌、泼”的含义,然后我又将课文内容拓展,问学生除了泼、灌,还可用哪些动作来表示泼水。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用“浇”,有的用“射”,有的用“倒”,答案丰富多样。最后在音乐声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泼水动作参加泼水节,在实践的基础上再一次感受这种欢乐的心情。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情、动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四、运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学达到最优效果,但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优势,我们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要合理,突出目的性。我们一般用课件来呈现课文的重点段、句时,常将课件弄得很花哨,把图片与文字设置在同一张课件上,这样呈现出来时学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图片上,而对句、段的关注就少了,也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2)多媒体的使用要结合实际,把握教学节奏。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是为课堂服务,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紧跟教学节奏,每一步的使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教学中,不要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主次之分,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可以一带而过,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要做重点讲解,切忌“走马观花”。

作者简介: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语文课程识字
识字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