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从儿童出发

2016-04-07 07:38戴红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串韵文识字

戴红琴

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儿童需求,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去。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积极审视并改革了自己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现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立足生活情境识字,唤醒儿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2》以“小学生每天早上的生活情境”为中心内容,用词语组成词串,并配有生动的插图。课文中的词语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教学时只是简单地进行图文对照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显然是无法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亲切地问小朋友们:“每天早上,你们是怎么度过的?”我的话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周雨涵说:“我每天都是被妈妈叫醒的,她提醒我上学不要迟到。妈妈说,她就是我的‘大闹钟’。”邹依彤咽了下口水,说:“妈妈每天都会帮我准备各种各样的早点,可好吃啦!”爱运动的曾翰霆抢着说:“每天我都跟爷爷一起早起锻炼,有时候太阳公公还没出来呢!”……孩子们沉浸在对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回忆中,个个兴致勃勃。

接着,我提议:“把每天早上丰富的生活捋顺,用简洁的词语说一说。”孩子们马上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课文中涉及的词语,师生合作把词卡排成了词串。打开课本后,孩子们惊奇地喊道:“课文和我们编的一样呢!”这时候,词串中的每个词一改僵硬、生冷的面孔,因根植于生活而变得鲜活、温暖。孩子们带着这样饱满的情绪读词识字,事半功倍。

怎样体味词串的韵律之美呢?把学生熟悉的歌曲请进来是个好办法。词串能读正确了,我就奖励学生唱一首旋律优美清亮的《国旗国旗真美丽》。然后,我鼓励学生尝试把课文中的词串填进乐曲里,把韵文唱出来。两三次尝试之后,韵文就变成了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从学生的口中飞了出来,课堂一扫词串教学的枯燥,变得灵动起来。再来吟诵词串时,学生对韵文的节奏感、韵律感的把握已是水到渠成。

最后,我鼓励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和扩展词串内容,组成新的韵文,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编一编,写一写,促使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带来的快乐。

新课程倡导课堂向生活开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识字2》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熟悉的生活情境,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实现了课堂识字与生活情境的无缝对接。学习过程充满着欢乐,儿童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意识得以唤醒。

二、关注兴趣需求识字,满足儿童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认识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名字,是他们的心愿。教学时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活动识记老师和同学的姓名。师生每人为自己制作名片,通过同桌互认、好朋友之间互认、小组内互认,甚至利用墙报的名片展,让学生逐渐认识所有学习同伴的名字。为了更快地结识伙伴,学生往往会利用一切时间主动识字,每多认识一个名字都让他们兴奋不已,识字变成了一种兴趣盎然的游戏。利用师生姓名作为识字教学的资源,拉近了识字与真实生活的距离,提高了识字效率。

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像猜字谜、编口诀或顺口溜、猴子摘桃、头饰表演、找朋友、送信、火眼金睛……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常使用的。但这些常用的游戏也要讲究变化,就拿“摘苹果”这个游戏来说,传统的游戏方式开始时学生兴趣很高,但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那不变的“苹果”失去了兴趣。我们的方法是:同一种识字游戏在不同的课文中要有变化。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就可以把它变成“接住可爱的小雨点”;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课时,我们又可以把“苹果”变成美丽的鲜花和闪亮的星星。这种变化看起来只是换汤不换药,但在孩子们眼中却是每天一个新游戏,使得他们兴趣极高。

将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穿插在识字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识字原来这样有意思,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热情,满足了他们的兴趣需求,识字也变得妙趣横生。

三、期待童心创意识字,助推儿童

一年级上学期短短的几个月里,孩子们敏锐地感受到了季节、时节的更替变化,不断跟我提议:我们来上水果课吧!我们来上饮料课吧!我们来上节日课吧!……那是他们想要和我一起开发不囿于书本的语文微课程。那些微课程是孩子们心灵的呼唤,为了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学生们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围绕那些主题课程而开展的识字活动更是十分热烈——

以“水果”为中心的微课程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词卡上各种水果的名称,还将水果词卡依照韵律编排成了韵文:“苹果、橘子、大红枣,杏子、梨子、黄香蕉,山竹、石榴、粉蜜桃,柿子、芒果、紫葡萄。”师生动手在教室里布置了“我们的果园”的识字栏,由“我们的果园”又派生出了“我们的植物园”“我们的动物园”等识字栏。

在“饮料”课期间,学生认识了各种饮料的名称,还在为饮料分类的同时认识了很多表示颜色和形状的字词;“节日”课程中,学生创编了节日韵文;在“春联”课上,学生通过对春联的研究和诵读,所识的字愈发多了……

儿童这种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思维打开了认识世界之门,更打开了识字的视野。带着这样纯粹的、充满探究意味的童心学习,创意无限。

从儿童出发的识字教学,正是要从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出发,关照其兴趣需求,建构学习内容,冲破书本和课堂的局限,自由地去探究,去收获。从儿童出发,一个个方块汉字,必将化为一个个有生命、有个性、充满智慧的小精灵,进入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心里。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溧阳市教学能手。

猜你喜欢
词串韵文识字
红色的风景(布面油画)
赛牦牛(布面油画)
明清拟话本小说征引韵文的嬗变轨迹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报纸新闻标题中的“热词群”和“热词串”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美语口语词串You Know What探析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