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2016-04-07 12:15吴福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黄山创造性评价

吴福英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九年中不少于400万字。”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创造性阅读。

一、创设,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食粮”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我和学生交流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喜欢。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成果,出十个题目,可以是填空,可以是选择,也可以是判断。这样下来,同学们为了难倒老师和其他同学,就会认真阅读。其余同学也为了得到“阅读之星”的称号,努力阅读。课后,我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在晨会课上,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我告诉他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的道理。在班会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和“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文章不同的感受……这样做,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阅读的热情,从而使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阅读是一项充分展现个性的积极活动,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二、读悟,为创造性阅读提供平台

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情境中进行自主的阅读感受,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目的,有趣味。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会反复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提问:“读了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纷纷发言:“银装素裹,景色太美了!”“只有孤零零的‘一人一舟一竿,好孤单啊!”“这么冷的天,连鸟都飞走了,他不冷吗?”“有人借酒消愁,他钓鱼消愁吗?”……虽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甚至有的同学少年老成,但我都认同了。这些都是学生阅读后自己得到的体会。阅读感悟的多样化,正是体验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的独特存在。正是有了读悟,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才有了支点,他们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悟出更多,从而获得更多收获。

三、积累,为创造性阅读夯实基础

学生的创新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学《黄山奇松》后,我让学生试说:“欣赏了黄山奇松,你会有怎样的感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有的活用成语:“黄山奇松,名副其实。”“黄山奇松,耳闻不如见面。”有的巧用修辞:“黄山奇松,你像一位魔术师,把黄山装点得更神奇!”有的学生干脆写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黄山松树甲天下……我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啊!”“松树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学生能活用成语,巧用修辞,善用美文,这与平日学习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语句,能有如此创造性的阅读,离得开平时的积累吗?

四、想象,为创造性阅读营造空间

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言论自由”。“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健康理念表明:“学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个体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全方位地解放学生,不但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而且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群体的语言交流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敞开说,学生才愿说、敢说,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把自己阅读的成果从“零碎型”过渡到“整合型”再发展到“价值型”。这样的“言论自由”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营造出了更多交流空间。

在创造性阅读中,教给学生多样的方法也是必要的。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如《开天辟地》一文中第7自然段写到盘古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虽然课文写得很全面,但我还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想象盘古身上还有哪些可以变成世间万物。学生的想象出乎意料的丰富:“蓬松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粗糙的手掌变成了巍峨的五指山,隆起的鼻子变成了神秘的黑洞,孤独的泪水变成了绵绵春雨……”填补这些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利用“不确定性”寻求多种答案。由于作者描述中的某些跳跃,会给作品的意义留下“不确定性”,这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一路花香》中的好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后,会怎么想?这就是创造性阅读的好素材。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文字,拓展内容。如学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后,可以让学生想象: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同一读物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中会产生新的意义,这种阅读更具有创造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表达的机会,为创造性阅读营造广阔的空间。

五、评价,为创造性阅读安装“马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评价往往能左右学生的兴趣、情感、行为,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情况时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务必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把握好分寸,因人而异,既要考虑客观事实,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带着“放大镜”找出其优点所在,帮助其树立信心,因为对他们来说,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而对那些课外阅读的佼佼者,教师不能一味褒奖,而要带着“显微镜”去找缺点,找“软肋”,以避免“阅读高原现象”的出现。

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常常有情绪性,容易走极端。对此要利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优势把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让他们通过客观描述把教师无法观察到的学生阅读现象展示出来,把对孩子的阅读期待表达出来。这样,将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评价的合力。

发展性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探究欲,促成其不断进步发展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要能把握课堂上那稍纵即逝的创造性火花并作出良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好像是给学生安上了马达,让他跑得更快!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黄山创造性评价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黄山日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黄山冬之恋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