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学生情感教育初探

2016-07-13 03:27王德萍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

● 王德萍



视障学生情感教育初探

●王德萍

摘要:了解视障学生情感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对视障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表情教育、创设多种情境、控制不良情绪、营造良好氛围等多种途径实施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关键词:视障学生;情感教育;人格构建

一、视障学生情感现状与原因分析

与普通学生相比,视障学生的情感表现有很多不同。我们针对本校视障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学生总喜欢把情感埋在心里,无论郁闷或是难过总是默默承受,很少找人倾诉;学生面部表情相对单一,不善于通过表情传达内心情感;事不关己的心态较为明显,对事漠然,待人冷漠;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主观能动性差,进而导致缺少自信,耐挫力差。

我们通过分析认为,视障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理残疾的影响。先天性失明的视障学生看不到父母的微笑或其他情感表现,缺乏儿童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情感刺激。因为视力残疾导致行动不便,从小缺少锻炼,身体虚弱,免疫力差,还多伴有眼压高、癫痫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二是生活经历的影响。据调查,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曾有过多方奔走、投医问药的经历。这些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心灵上的伤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自卑、抱怨甚至焦虑的种子。

三是家庭氛围的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视障学生家长情绪暴躁易怒,有的孩子父母离异,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这种家庭氛围极大影响了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导致孩子情绪消极、暴躁。

四是生活方式的影响。家长对待孩子或溺爱或冷漠,表现在孩子不良的生活方式上。有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适就抱怨、发脾气。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冷落,很少感受到家长的疼爱。这些最终会使得孩子在情绪、情感发展方面出现异常。

五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视障孩子还很难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公众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仍有待改善,这些也对孩子健康情感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六是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关注视障学生的特点和特别需要,以冷淡、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训斥、嘲讽等,就会使学生不断累积消极的情绪,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乃至严重的自卑感。

二、视障学生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奠定情感健康发展的基础

视力残疾学生对自身视力残疾的接纳情况是他们人格构建的内部影响因素。所谓对视力残疾的接纳,就是学生建立对视力残疾的客观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自己与普通人的不同,视力残疾对自己各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视力残疾的补偿和康复,建立恰当的自我概念,等等。

一是开展早期教育,优化家庭成长氛围。视障孩子的早期生活环境对其情感发展影响极大。因此,学校要做好招生范围内视障孩子的普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做好早期教育工作。家长要接受并正确面对孩子残疾这一事实,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带孩子走出家门,和普通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给孩子以拥抱、亲吻等情感刺激,指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表情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孩子上学以后,家长要把孩子致残原因、残疾程度、接受治疗等情况告诉孩子和教师,让学生和教师都较全面、科学地了解视力残疾情况,一起帮助学生接受现实,排除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认清自身的不同。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对自己评价过高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评价过低的人,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法”“自省法”“评价法”等正确认识自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扬长避短,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另外,先天性失明的学生要意识到自己存在视力残疾,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疏导,让学生明白他的视力状况与别人不同。后天失明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不幸无法接受,表现出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甚至自闭。这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帮助与治疗。低视力的学生有时表现出优越感,甚至忽略了自己的视力残疾,过高地估计自己;有时表现出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内心十分痛苦。对此,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要注意言辞委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进行表情教育,促进情感发展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面部表情与情绪的关系。通过语言描述、教师示范、学生触摸,使学生认识人在紧张激烈的情绪状态中,面部和姿态常有的表现。如:伤心哭泣时,脸部肌肉抽搐;开心微笑时,脸部肌肉舒张;愤怒时,或横眉瞪眼,或咬牙切齿,肌肉紧张;烦闷时,紧锁眉头,嘴角下垂。

二是表情与情绪相一致。通过创设情境有意训练、在实际生活中及时指导等方式,教会视障学生懂得怎样使自己的面部表情与内心感受相一致,在交往中怎样正确运用面部表情。

三是学习使用肢体语言。教给学生鞠躬、拥抱、拍肩、摆手等肢体动作,通过训练能够根据情绪做出相应的、自然协调的表现。

四是纠正学生的盲态。视障学生由于盲态严重,自身出现一些不应有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纠正盲相和定向与行走训练应是表情教育的先导。

五是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现。指导学生在交往中做到语调变化与面部表情相一致,并能逐步有效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表现。如,和别人交流时,应面向对方,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以示尊敬;听到别人遭遇不幸或挫折时,应表情严肃,以示同情和惋惜;听到别人取得成就时,应面带微笑,表示欣喜之情。

(三)创设多种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而了解其情感需求。在我校情感现状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半数的孩子没有开怀大笑过。因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他们以指导,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情感尽情释放出来。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科课程目标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的。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语言形式所反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生活景象以及迷人的自然景物等,感受语言形式的表现功能,领悟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家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把自己的心与主人公的心贴在一起,去感受人物的感情,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中受到熏陶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悟与同学交流,产生共鸣。

2.在教育活动中激发情感

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教育活动,每一次活动,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参观科技馆、动物园,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向往;开展“榜样在我身边”活动,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报告,号召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结合地震等自然灾害,开展“心灵的震撼”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坚强与伟大,感受到伟大的母爱、父爱、师爱;组织学生参加“我的感恩情怀”“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保护环境”等主题征文及演讲比赛,学生结合切身体验,有感而发,大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被打动,自信、自强、感恩等真实的情感由心底迸发,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会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四)学会控制不良情绪,优化情感发展

1.抓住典型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异常

青春期的学生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事后会后悔。但时间久了,也会习以为常。有的因为长期生活在被过度宠爱、百依百顺的环境里,已经养成了我行我素、不顾及别人的性格,在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要抓住比较典型的事例,待学生平静下来以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一起回忆事情的经过,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表现是多么偏激,从而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异常。

2.以学会尊重为突破口,逐步控制情绪

中学生自尊心强,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学生的愤怒来自其所谓的“别人对他不尊重”,而他自己却不知道尊重别人。因此,教师可借用学生原来说过的一些粗话,龇牙瞪眼、指手画脚的一些动作,让他明白自己没有做到尊重别人,也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要求他今后遇事想发火时,先想一想自己这样做是否尊重别人,这样也许会改变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进而改变自己的情绪。

尊重别人,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做到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对此,学校严格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一旦犯了错误,一视同仁,使其明确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渐渐地,学生不文明的言行少了,与同学的冲突少了,情绪波动少了,与同学的关系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3.教给学生改变不良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苦闷、烦恼时,转移注意力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听听广播,听听音乐等,这样情绪会慢慢好转。也可以改变环境,暂时离开,到操场或小花园走一走,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

(2)合理发泄法。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运动,放声歌唱,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合理地发泄不良情绪。有一次,一个视障学生挨了教师的批评,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围着操场跑了几十圈。事后告诉教师,开始时是带着气跑的,但跑着跑着情绪好多了,十几圈下来,愤怒的情绪早已烟消云散。而且冷静下来以后,觉得自己生气没有道理。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好不良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理智控制法。如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这一方法,要在学生愿意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基础上使用,效果会更好。

教师在一开始教学生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随时谈谈自己的感受,分析这样做对自己是否有帮助。慢慢地,学生会主动地尝试用这些方法调适自己的情绪。

(五)营造良好氛围,用积极情绪影响学生

1.树立良好的班风

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会给每一个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如果同学们都关心班集体,热爱学习,团结同学,学习生活得快乐,置身其中,就会时常被积极向上的情绪所感染,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2.弘扬良好的校风

学校必须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整个学校是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乐观向上的集体,大环境的影响会让学生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3.打造温馨的宿舍

我校学生大都住校,常常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学校要制定并实施宿舍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宿舍生活。宿舍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学生在集体情感的熏陶下,也会逐步形成健康的欢乐情绪。

扎塑——西游记之“唐僧师徒”作  者:夏心语 田佳程学  校: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特殊教育学校指导教师:芮 萍

中图分类号:G761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250002)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
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感悟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