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淋巴瘤的CT表现

2016-12-14 10:50毕志华李伟周沈国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胃腔胃体胃壁

毕志华,李伟周,沈国炜

(1.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800;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515;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850)

胃淋巴瘤的CT表现

毕志华1,李伟周2,沈国炜3

(1.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800;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515;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850)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4例侵及胃体及胃窦,4例侵及胃体及胃底,2例侵及胃体、胃底及胃窦,1例侵及胃体,1例侵及贲门。胃壁普遍性增厚6例,节段性增厚4例,局限性增厚2例。12例平扫呈均匀一致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1例胃淋巴瘤侵犯邻近器官及胃周脂肪间隙。12例胃周均出现散在淋巴结肿大,3例肿大的淋巴结出现在肾蒂平面以下。结论:胃淋巴瘤侵及范围广,胃壁明显增厚,呈均一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较少侵犯邻近器官及胃周脂肪,胃周有散在肿大淋巴结。胃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作为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依据。

胃肿瘤;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淋巴瘤是胃非癌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胃部肿瘤的3%~5%,是发生于胃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肿瘤,可伴引流区的淋巴结转移[1-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胃癌等,误诊率高达90%。多数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且患者全身状况相对较好,临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术前诊断对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与胃癌的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58岁。临床表现:腹痛9例,恶心、呕吐、食欲减退6例,腹部包块4例,呕血、黑便2例,体检或意外发现、无不适者1例。

1.2 仪器与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全腹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检查前禁食12 h,检查前30 min口服温开水800 mL以扩张胃肠道。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参数:120 kV,电流200 mA,层厚5.0 mm,层距5.0 mm,螺距0.9。增强扫描采用高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对比剂(300 mgI/mL),流率2.5~3.0 mL/s,总量<80 mL,动脉期扫描延迟30 s,门脉期扫描延迟60 s,延迟期180 s。检查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0.625 mm,间隔1.25 mm)、MPR及有关数据测量。

1.3 图像分析由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部位、胃壁厚度、强化特点、胃腔形态、胃周间隙及胃周淋巴结、肝门区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情况,了解肝、胰、脾脏等器官的浸润情况。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4例侵及胃体及胃窦,4例侵及胃体及胃底,2例侵及胃体、胃底及胃窦,1例侵及胃体,1例侵及贲门。其中2例肿瘤突入胃腔,突入面呈波浪状。

2.2 胃壁厚度胃淋巴瘤的胃壁均见增厚,厚度1.2~6.0 cm,普遍性增厚6例,节段性增厚4例,局限性增厚2例。胃壁增厚最大者可达胃周径的50%以上。

2.3 密度及强化特点12例平扫时呈均匀一致等密度,增强扫描时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均以门脉期强化明显(图1)。

2.4 胃腔形态12例于三期扫描观察,可见胃壁有一定的扩展度和柔软度,未见梗阻征象。

2.5 胃周间隙12例中,11例与邻近器官或组织间多有较清晰的低密度脂肪层,未见明确侵入征象(图1c)。1例病灶与肝左叶、胰腺分界不清,并向腹壁浸润;胃周脂肪间隙混浊,见多发条索状及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图2)。

2.6 胃周淋巴结12例胃周均出现散在的淋巴结肿大(图1c),以胃体与小弯侧、脾门、肠系膜上动脉、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为主,其中肝门区及腹膜后6例,肾蒂平面以下3例。

3 讨论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根据来源可分为结内淋巴瘤和结外淋巴瘤,后者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国内外文献[3]报道最常见的部位均为胃肠道。胃淋巴瘤是发生于胃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也可为全身恶性淋巴瘤的一部分。胃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金淋巴瘤,而霍奇金淋巴瘤则罕见[4-5]。胃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6],起始症状多无特异性,常误认为胃炎或其他良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部扪及肿块或周围淋巴结肿大[7],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

3.1 胃淋巴瘤的CT表现[8]①多部位浸润,以胃体、胃窦部常见。②胃壁节段性或弥漫性增厚,厚度可在5 cm以上,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③胃侵袭范围大,肿瘤可向胃腔内突入,表面呈波浪状,常不伴梗阻。④较少侵犯胃周围脂肪和邻近器官。⑤肿大的淋巴结散在分布,范围广,肾蒂平面以下仍多见。

3.2 胃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①胃淋巴瘤引起的胃壁增厚范围较大,若超过胃周径50%以上,胃壁厚度达5 cm以上,以浸润型胃淋巴瘤多见,但与浸润型胃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型胃淋巴瘤平扫时一般呈均一密度,浸润型胃癌平扫时多伴坏死、溃疡形成,可呈不均匀密度,且增强扫描较浸润型胃淋巴瘤明显[9]。②胃淋巴瘤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常不被破坏,胃壁柔软性及扩张性好,3期扫描时可观察到胃腔变化。这可能与淋巴瘤细胞增殖并不破坏正常细胞,而未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关。胃癌一般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可破坏胃黏膜,引起溃疡、出血,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增生[10],多为局限性胃壁肿块或伴溃疡,其胃壁僵硬,蠕动减弱,胃腔狭窄,常出现梗阻征象。③与胃癌相比,胃淋巴瘤病灶与邻近器官或组织间多有较清晰的低密度脂肪层,若脂肪层消失更可能为胃癌引起。但部分消瘦或恶液质患者,胃胰间缺少脂肪,此界面脂肪消失不一定表明肿瘤已侵犯胰腺,而误认为胃癌。④胃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明显,且分布广泛,可达肾门以下;胃癌淋巴结转移一般位于小网膜囊或胃窦周围,在肾蒂平面以下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很低(约3%)[8]。当胃周(2个区以上)及腹膜肾蒂平面以下淋巴结肿大,有利于作出胃淋巴瘤的诊断[11-13];肾蒂平面以下淋巴结肿大,而胃周无淋巴结肿大时,则胃淋巴瘤的可能性更大。

图1 男,62岁,手术病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样B细胞(GCB)型图1a胃窦部小弯侧胃壁弥漫性明显增厚,较厚处约2.5 cm,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图1b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的胃壁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图1c门脉期病灶仍为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明显;周围可见散在肿大的淋巴结影(箭头),较大者直径约2 cm;胃周脂肪间隙清晰,邻近器官未见明确浸润图2女,35岁,手术病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CB型图2a胃壁广泛性不规则增厚,胃窦部最厚处达6 cm。胃底部与肝左叶分界不清,胃周脂肪间隙模糊、浑浊,见多发条索状影图2b,2c病灶与胰腺分界不清,并形成肿块向腹壁侵犯

综上所述,胃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虽易与胃癌混淆,但在病变范围、密度与强化、胃腔形态、胃周间隙、周围器官是否浸润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方面有所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因此,当胃部肿块病变具有上述典型CT表现时,可首先考虑胃淋巴瘤,这对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1]Mendelson RM,Fermoyle S.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a radiological-pathological review.Part 1:Stomach,esophagus and colon[J].Australas Radial,2005,49:353-364.

[2]薛鹏,马秀华,张伟,等.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与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60-63.

[3]岑溪南,马明信,郭辉,等.原发结外淋巴瘤139例临床及误诊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2):143-145.

[4]冯纪涛,丁志强,黄德健.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S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441-443.

[5]徐宏刚,陈阿梅,江新清.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1):1288-1291.

[6]钟添荣,梁翠媚,梁倩雯,等.胃淋巴瘤的M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5,36(23):3668-3670.

[7]佟正灏,王荣福.原发性胃淋巴瘤影像学诊断应用[J].肿瘤学杂志,2014,20(10):847-851.

[8]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11.

[9]王弢,程涛.CT对浸润性胃癌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6):446-450.

[10]陈国平,邢伟.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68-70.

[11]黎昕,黄柏锋,蓝博文,等.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3):195-198.

[12]李晓君,牛金亮,张建新,等.原发性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6):578-580.

[13]范卫君,吕衍春,刘立志,等.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J].癌症,2008,27(5):539-543.

2016-03-05)

10.3969/j.issn.1672-0512.2016.06.027

毕志华,E-mail:526616234@qq.com。

猜你喜欢
胃腔胃体胃壁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气体对比剂在胃癌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价值
完全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体会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内因子及壁细胞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胃炎1例及文献复习
超声胃功能检测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