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2017-01-28 09:04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竞技运动员

李 健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19)

竞技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李 健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19)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志,竞技体育则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能够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是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体能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训练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是训练方法的落后,对项目本身的结合度相关性不高等造成了体能训练的负面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体能训练现状和训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意见。

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窗口,集中反映出人类社会文明、向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发展到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活观念的变化,竞技体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愈发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训练成果。然而,近些年我国尽管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过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的优势项目在体操、跳水等细腻技术方面,除此之外在女子排球、网球及田径项目上稍有突破。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限制,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体能训练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在体能训练的观念与方法上的落后。因此,如何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并且与专项能力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的突破发展方向,应该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1 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现状

1.1 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竞技体育中体能的训练是各个项目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体能训练的不断影响,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已经不断运用到实际中。经过实践表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不当的训练,以及单纯的“拼命练”已经不能保证竞技体育成绩的增长。而我国在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在体能训练上没有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运动员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导致竞技运动成绩不能有效提升,不能取得更好的名次。在体能训练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缺乏;(2)对于体能训练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对体能训练中“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认识不清;(4)体能训练专门的理论人才和实验室的缺乏。

1.2 竞技体育体能训练落后的原因

1.2.1 传统经验对体能训练的影响 实践表明,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在传统训练过程中认为耐力就是跑得多,所以在长跑训练过程中会安排运动员在场地坚持一定速率的跑圈或公路跑,由此导致我国大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在青少年组别时会取得国际大赛的好成绩,成年以后不能继续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水平,原因之一就是少年时过度透支训练导致的成绩停滞不前,这表明我国在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方法与认识上出现不科学的训练手段,总是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训练,导致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不能有序的开展。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与体育相关的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不断进步,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有序化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在科学时代的背景下使得体能训练可以得到全程监控,能够在生理与心理层面对运动员做到了如指掌,使得体能训练的科学性逐步走向成熟。

1.2.2 不同训练观对体能训练的影响任何运动项目的训练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方法依据,应通过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健康素质的体能训练过程。由于良好的体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战术训练的基础,所以一种观点认为在青少年阶段大力发展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只有增加体能训练强度,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如果体能训练没有跟上,所谓的技术与战术的提高训练也就难以成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训练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兼顾技术、战术和体能的训练,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以提高,能让运动员以更小的年纪创造优异的成绩。在我国尤其是体操、跳水、乒乓球等优势项目表现更为突出,在儿童时期开展体能训练基本无法创造更好的成绩,过早的进行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后果是让运动员职业生涯更早的衰退和运动生涯更短暂。这2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训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2 我国竞技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2.1 注重体能恢复训练

体能恢复训练在现在的运动员训练当中已经逐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恢复就不能进行更好的训练,由于运动员是进行大量高强度的训练,日复一日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疲劳加剧,在这期间不进行有效的恢复训练会导致运动员受伤,完全有效的体能恢复能使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有更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新的技战术提升,充沛的体能循环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锻炼。因此,教练员对体能恢复训练有了更加充分地认识,并且非常重视,认为体能的恢复训练已经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成为日常训练的内容之一。

2.2 注重科学的体能训练

在体能训练中最重要的就是强度和量,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很难确定运动量,到底跑了多少、跑多快、休息时间多长最合适、最适宜的强度是什么。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对同一项运动所承担的负荷是不尽相同的,如果采用相同的训练负荷进行训练,可能造成有的运动员达不到自身的训练强度,训练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有的运动员就会强度太大,不能够完成原有的训练量,因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必须控制训练强度和量,这是决定训练效果的关键。这个关键的把握过程就需要现在的科学理论成果进行有效的界定,需要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部调控,对心理与生理的进行监测,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状态,针对各个项目的特点要有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分析机体动作角度、幅度的科学合理性,不断加深对各个运动项目的了解,从而提供机体的供能方式、动作特点,肌肉用力特点、动作角度等,让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化。

2.3 注重体能,以赛带练

竞技体育项目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最终目的,所以教练员与运动员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体能和技术的训练。传统的训练理论是“体能+专项技术=运动成绩”的二元理论,传统的训练理论已不能显著的提高训练效果。传统的训练方法只是针对身体的训练和技战术的训练,而不重视心理的训练,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运动员仅仅依靠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而“以赛带练”能够解决现有训练不足的问题。现在每年都有各类世锦赛、钻石联赛、锦标赛、洲际赛等商业化与职业化赛事,积极参加这些赛事不仅提高了运动员心理素质,而且还为运动员潜力的开发,竞技体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给平常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增加了活力,激发了运动员对训练的热情,给体能训练提供了保证。不断参加各类比赛同样使运动员全年都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这些都为体能训练的多周期性提供了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现在竞技体育的体能训练逐渐科学化,要做好传统经验与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具有正确的训练观,做好平时大强度训练或重大比赛前的高效体能恢复计划,在“以赛带练”过程中做好正确的规划部署,要求精而不求多,进行科学化管理等。

3.2 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的具体情况,在体能训练方面理论研究与科技手段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滞后,并且在理论方面跟踪性研究偏少;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体育统计学、体育管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的研究较少,缺乏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学科研究机构。体能训练是新兴起的训练理论方法,缺乏专业队伍建设。

3.3 我国近年来在国际赛场竞技体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在我国运动员基数庞大的基础上得来的。总体来说,我们的训练水平有待提高,对训练内容要有正确的方向性、顺序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等,注重基础性学科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如何推进我国的体能训练,根本性途径就是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指导。

[1]张良力,袁运平.对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4).

[2]悦涛.我国竞技体育中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12):36-38.

[3]李兆鹏.现代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冰雪运动,2012(2):52-55.

G808

A

1674-151X(2017)18-013-02

投稿日期:2017-07-09

李健(1991—),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06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