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

2017-01-28 09:04胡威磊于琼琼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网球运动员机制

胡威磊,于琼琼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6)

网球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

胡威磊,于琼琼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6)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消除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科研人员所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恢复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网球日常训练或比赛过程中疲劳的消除提供参考。

网球运动;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恢复措施

运动训练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而疲劳的消除是训练的再开始。运动疲劳的产生与消除过程就是身体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只有把握好疲劳与恢复的关系,才能在训练中加以利用,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网球运动是一项以“有氧为基础,无氧为关键”的运动项目,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想习得较好的运动能力,就需要长期坚持刻苦的训练,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因此,容易诱发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而如何消除疲劳,加快恢复成为了训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措施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网球运动训练过程中疲劳的消除提供参考。

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

1.1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

运动性疲劳是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正常生理现象。其产生机制极其复杂,涉及了中枢神经系统、信息递质的传递、兴奋-收缩偶联和能量代谢等生理状态的改变,不同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来阐述和验证了运动疲劳产生的机理,目前形成了不同的学说理论,归纳起来有:能量耗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以及中医理论,学者们虽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疲劳的产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数研究还是从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进行阐述分析,下面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概括分析。

1.1.1 中枢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在人体进行各项运动时起着决策作用,堪称扮演者“司令官”的角色,外界环境以及自身环境的改变,都将转化为特殊的信号刺激传入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经整合分析,进而支配神经-肌肉系统做出相应的生理反应。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蓬勃发展,近几年,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了CNS疲劳的产生机制,不同的学者对于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验检验得出,5-HT、DA、胆碱和乙酰胆碱等神经信息传递递质浓度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进而使得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除极化,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疲劳,从而引起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不能正常工作。

1.1.2 外周机制 外周疲劳的发生部位主要集中于神经肌肉的突触至骨骼肌收缩蛋白。在运动过程中体内的能源储备被大量消耗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能源物质消耗过多进而引起运动性疲劳,在运动的过程中三大供能系统参与的比例不同,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也各不相同,如在磷酸原供能系统中随着ATP、CP的消耗所产生的ADP、AMP、磷酸基团;在以糖酵解为主要的供能方式时所产生的乳酸和H+等,这些代谢物质在肌细胞中的堆积,引起肌肉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导致了运动疲劳的产生。

1.1.3 心理机制 随着比赛中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往往要承受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可能会产生不良的训练情绪,对于训练环境、训练方式及训练的效果不够满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就会导致心理疲劳;另外也会因为运动员处于不良的生理状态,机能水平不佳,如果继续安排训练,也必然后导致心理疲劳。

1.2 运动疲劳的消除手段

恢复是指人体机能状态及能源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随后渐进回升的过程。运动训练后,给机体施以恰当的恢复措施,能够加速疲劳的消除,提高恢复的效果,进而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挥。目前主要的消除手段有营养支持、物理康复、中医疗法、心理康复等。

1.2.1 营养支持 营养搭配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了运动员健康水平,进一步影响运动能力的表达。在运动员的营养构成上,除了三大能源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等常用的营养素外,还需要进一步补充与运动能力表达密切相关的物质,如肌酸、1,6-二磷酸果糖、氨基酸、牛磺酸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1.2.2 物理康复 加速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物理疗法主要有按摩、沐浴、音乐疗法、氧负离子疗法等。(1)按摩。按摩是消除疲劳最为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手法,可根据运动员的需要,施以适宜的手法,进而使紧张的肌肉快速放松。按摩的时间和部位依据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具体需要而定。(2)沐浴。沐浴可加速血液的流动,从而加速代谢废物的消除,沐浴消除疲劳的效果取决于沐浴的技巧,热水浴时,可针对性利用水压对疲劳的肌群进行冲洗;桑拿浴应尽量安排在负荷量较小训练日或休息日进行,持续的时间一般约为2h;对进行桑拿浴的时间选择应严格进行把握,尽量控制在于正式比赛间隔的2~3d进行,以便消除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放松效应。(3)音乐疗法。音乐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意境来引导人进入一种放松的意象中,给人以独特的音乐感受,进而来影响人的情绪、态度及生理生化功能等,以提高恢复的效果,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4)氧负离子疗法。负氧离子有“空气维生素”之称,能够有效的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的自由基的消除,同时负氧离子还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缓和紧张情绪的作用。在运动后增加氧气的摄入,不仅仅能加速氧供需平衡的建立,还能够及时消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可作为运动性疲劳消除的一种有效手段。

1.2.3 中医疗法 主要有中医药和针灸法两种。中医药主要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变化之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的调养,以“补益”和“调理”为主。针灸可有效的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加速体内自由基的消除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从而缓解运动疲劳。

1.2.4 心理康复 针对运动过程中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应做到因人因时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缓解运动心理疲劳的程度。治疗心理疲劳最好的方法就是防范于未然,如运动员自身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的方向、培养业余兴趣爱好;教练员同时要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避免训练的内容、形式与环境的太过单调,乏味。

2 网球运动特点及疲劳产生原因

2.1 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网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各持球拍在规定的场地内,通过对对方来球的准确预判,快速的移动到位,综合分析做出不同技术动作,来改变来球的方向与速度,迫使对方出现失误,直到赢得比赛胜利。

2.2 网球运动项目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

2.2.1 神经系统 运动员在进行网球比赛或训练过程中,需要对球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以便及时的判断球的落点和速度,然后加以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长时间的网球运动时往往会造成大脑皮质的过度兴奋和过度抑制,致使神经系统能量消耗极大, 血糖浓度降低,5-羟色胺、r-氨基丁酸的浓度升高,以致不能发送和维持足够的神经冲动,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2.2.2 能源物质的耗竭 网球运动的竞争性表现在身体机能和能源储备尚未完全恢复就要进行下一回合的运动,伴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机体内的能源物质被大量消耗,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继而诱发疲劳的产生。

2.2.3 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 网球比赛是由很多短时间持续的回合所构成,在这些短时间、高强度的回合对抗中,骨骼肌主要依靠ATP-CP和糖酵解来提供能量,磷酸原供能系统分解的代谢产物ADP、AMP、Pi以及糖酵解供能所产生的乳酸和H+。随着这些中间代谢物质的积累,打破了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进一步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加剧疲劳的发展。

2.2.4 体液无机盐的丢失 网球比赛场地大多置于户外,运动员在长时间参与网球运动(夏天尤为显著),致使机体大量出汗,并伴随着大量电解质的丢失,影响了机体内的离子平衡,酶的活性收到抑制,渗透压被破坏,导致了运动疲劳的产生。

3 网球运动疲劳的消除

恢复是对机体对上一次负荷的适应,是进行下一次负荷的前提。不同的运动项目,训练方式、频率、强度亦不相同,所引起的运动疲劳的特点各有差异,网球运动有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虽属隔网对抗项目,但丝毫没有影响网球运动竞争性、激烈性。网球运动疲劳的消除方法主要有牵拉放松、睡眠、营养补充和心理放松等。

3.1 牵拉按摩

牵引按摩法是将牵引疗法和按摩疗法结合在一起的放松方法,是目前消除运动疲劳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网球运动过程中需要完成大量的跑动和击球动作,就需要相关肌肉承受较大的负荷量,训练或比赛通过牵拉按摩可是肌膜张力发生变化,加速运动后乳酸的消除,减轻肌肉酸痛,改善肌肉的供能效率。

3.2 睡 眠

睡眠状态下,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水平显著降低,仅仅维持基础代谢水平;睡眠对于网球运动中大脑皮层由于运动训练过度兴奋和过度抑制也是一直缓冲,对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恢复手段。

3.3 营养补充

赛前、赛中和赛后给予运动员一定的营养补充,是延缓疲劳出现和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补液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网球运动员中很多对香蕉情有独钟,那是因为运动员需要补充大量的矿物质钾、镁和果糖及维生素,这对于延缓疲劳,防止肌肉痉挛具有独特的功效,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时同样要对运动员的营养结构给予高度重视。

3.4 心理放松

网球运动员要想获得动力定型的技术动作,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需要在千百万次的锤炼中打磨技术的细节。运动训练过程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练员要把握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适时变化训练内容与形式,提高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运动员也要设置短期目标,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1]季敦山.网球运动性疲劳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2006(2):17-19.

[2]许继安.网球运动供能特征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6(48):175-177.

[3]杨庆华,孟昭琴.网球运动员的疲劳及消除[J].内江科技,2010(4):142-143.

[4]吴强.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措施[J].辽宁体育科技,2010(5):89-90,95.

[5]李静. 网球运动供能特点与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75-177.

[6]梁海丹,洪燕. 网球运动的疲劳与恢复[J].山西体育科技,2006(3):12-13.

[7]赵燕. 网球运动员的疲劳消除与恢复[J].贵州体育科技,2007(1):56-57.

[8]李丹丹,迟姗姗,牟烁. 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与恢复的探讨[J].金田,2013(12):467.

[9]毕翠. 高压氧疗法对大学生无氧运动疲劳恢复的实验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5):82-87.

[10]张杰.运动疲劳产生与恢复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209.

[11]虞丽.运动疲劳的生理机制及其恢复的研究[J].大家,2010(10):51.

G845

A

1674-151X(2017)18-033-02

投稿日期:2017-07-02

胡威磊(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16

猜你喜欢
网球运动员机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超级殚跳
皮革机制
运动员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