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校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与发展对策

2017-01-28 09:04夏洪海宋学岷江红红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上海市教材

夏洪海,宋学岷,江红红

(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0093;2.沈阳体育学院户外运动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102;3.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 110102)

上海市高校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与发展对策

夏洪海1,宋学岷2,江红红3

(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0093;2.沈阳体育学院户外运动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102;3.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 11010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教学课程的开展,分析了制约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课开展状况并提出符合上海市高校地域条件、特色和管理模式的山地户外运动教学范式和相关的教材,满足大学生成长需要。

户外运动;教材;课程建设

户外运动作为愉悦身心、挑战自我、亲近自然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把户外运动明确纳入普通高等体育教育的范畴,并决定将户外运动在全国内的普通高校进行全面推广。户外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普及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以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为基础,以它独有的挑战性、探险性、参与性、大众性、自然性等特点,鲜明的将现代人们返璞归真、保护环境、放飞自我的愿望相结合,体现出新时代学生的活泼特征。户外运动的发展深受大学生的热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野外生存技巧、实践动手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充分满足学生运动欲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社会生存适应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强化我们团队合作的意识。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项目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推动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教学课程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市高校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期刊、网络、会议内容等有关的文献资料及参考有关互动式网络平台书面的书籍,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山地户外运动教学模式等问题,访问相关的专家及教师。访问的内容包括论文的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的筛选等。

1.2.3 问卷调查法 经前期调查,随机抽样选取上海市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海关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10所大学为调查对象,并对户外运动项目教学等深入分析研究。发放学生问卷共200份,回收181份,无效11份,回收率90.5%;教师问卷发放共10份,回收9份,无效1份,回收率90%;专家问卷发放共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总有效率为94.5%。通过传统问卷和网络问卷对包括学生、教师、专职户外运动者、活动组织者等群体就需求、内容、模式、评价等问题做调查。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并且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量化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山地户外运动教学开展的整体状况

2.1.1 高校户外运动开课一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到,88.9%的学校开设了户外运动课程,11.1%未开设。高校户外运动上课情况稍微差一点,课程开展后没有得到各方面很好的重视。户外运动课程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实践操作技术,魅力无限的挑战精神,为学校增添了一个更好的运动项目储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多选择机会。户外运动课程可以成为更多高校选择的项目并不断深化管理及运用。

2.1.2 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目标 户外运动教学有助于实现《纲要》之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户外运动课给大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提供了无限魅力和广阔的空间。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学生运动参与,增强了身体健康、掌握了生存技巧技能、强化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挖掘了无限的创造能力、增进了相互沟通和获得感悟等价值。从整体上看到,学生参与的各项课程目标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学校及教师应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课堂目标,做得更好。

2.1.3 高校户外运动教学内容及上课形式高校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一般有登山、野营、徒步穿越、户外越野、溶洞探险、攀岩、郊游、溯溪口岩降、漂流、越野、骑行、滑雪、滑冰等。据调查统计发现,开设野营、穿越、攀岩、骑行运动项目的学校较多,其他项目开设的较少。学校认为危险高、投入大、见效慢,所以呈现出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可开展不同的上课形式。学校主要有必修课、选修课、社团组织、户外运动训练队和户外俱乐部等几种形式。20%的学校开设了户外运动必修课,33.3%的学校开设了户外运动选修课及社团组织。整体上内容及上课形式单一,上海市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的开展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存在很多问题。

2.2 高校山地户外运动教学条件

2.2.1 高校户外运动教学教材应用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载体,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深入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和专家访问中发现,66.7%的学校有相应的户外运动教材,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25%的学校开设了户外运动课却没有相应的教材支撑,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实践和理论共同推进运用,所以教材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依据和保障。

2.2.2 高校户外运动教学师资状况 师资队伍是高校又一重要支柱,是高校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关键要素和重要依托。调查显示,66.7%的学校开设户外运动教学课程的户外运动专职教师只有1~2人,少数学校专职教师3~4人。由于没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再加上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户外运动课程在校很难有一个好的发展。

2.3 高校山地户外运动学生参与的态度

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有22.1%的学生是非常想了解户外运动的,48.1%的学生是想了解户外运动。学生们对户外运动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因户外运动本身独特的挑战性、探险性、自然性的特征,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经调查统计5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户外运动课程不仅学到硬性的技术本领,同时还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式的学习是富有挑战性的趋避枯燥乏味的应试学习。学生们对学校开展户外运动课还是有很高的期望。

2.4 高校山地户外运动课的限制因素

2.4.1 高校户外运动项目场地专业器材在我国,学校的体育场地是为学生提供的重要的实践场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开设户外运动课的学校和部分未开设户外运动课且有户外社团的学校,专业的户外装备严重缺失。同时,场地又是一个能否开设好户外运动课的重要的原因,没场地、没设施,学生的热情再高也会慢慢消尽。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有场地,但是设施不是很好,场地设施的缺乏仍是影响户外运动课开展的因素之一。

2.4.2 高校领导的影响 学科的建设、项目的发展、课程的开设,校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统计,55.6%学校的领导对户外运动课开展持一般认可的态度,一个课程的建设若没有领导的认同支持,即便在学校开设了也不会受到重视,更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缺乏领导的支持,导致户外运动课在高校中呈现一个不温不火,发展缓慢的态势。

3 高校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调查显示,高校户外运动课11.1%的高校没有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开课情况低。上课的形式较单一,大部分以选修课及户外社团为主开设。(2)户外运动专业教材缺失,25%的学校开设了户外运动课,却没有专业的教材。师资的严重不足,户外运动发展的短板。(3)学生对户外运动课了解程度不够。(4)学校领导的不重视,经费投入大,有危险,没有专业的场地设施。最重要的原因不了解户外运动受传统项目意识的限制,没有得到领导级的认可。

3.2 高校山地户外运动课程发展对策

3.2.1 加强户外运动课的教学形式建设首先,上海市高校应加强各部门对山地户外运动课的建设工作,若没有的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学校可以从公共选修课及学校户外社团的形式开展,根据政策的提出,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其次,加强已经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高校,应注重课的结构配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共同开展,课外有户外社团组织,多重结构并存。通过专家访问,60%以上的专家认为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课程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2.2 高校户外运动教材的建设 任何一门课程都要保证有理论的支撑,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的主要材料。学校一定要多鼓励资深的教师编著相应的教材,提升学校与相应专业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同时带动年轻的教师不断壮大师资团队的建设。若校内没有相应的户外教材,可以通过其他学校借鉴及购置户外教材。

3.2.3 高校户外运动师资队伍建设 户外教师是提高高校户外运动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户外运动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良好的文化蕴涵和敬业精神。采取户外运动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有志此项的教师,学生投入户外运动中,定期开展师资培训班,不断学习新内容补充新技术。制订相应的户外教师培训计划,放宽户外教师培训条件,扩大培训面,严格户外教师考核和晋级制度。培训优秀的户外师资团队,致力于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3.2.4 高校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场地设施是高校开展户外运动必不可少的,既要有专业的户外装备又要有专业的场地。高校现有的场地要充分利用起来,经调查访问有的高校场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不重视。两校或多校可资源共享,把现有的户外场地资源利用起来。这样不仅加强了学校间的友谊,还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及培养团队精神。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合理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建设户外运动场地。与企业合作,相互提供平台,共同促进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

3.2.5 提高校领导的重视 户外运动项目多数是在团队配合下完成的,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集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从目前国内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和发展程度来看,户外运动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正是它独特的魅力之处,激发学生敢于挑战任何困难的无限潜能。鼓励校领导参与课堂中,亲身体验,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及政策的支持。

4 结 论

4.1 高校户外运动课的有效开展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与之配合。建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4.2 专业的户外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技术差,教材的不完善,阻碍了户外运动课在上海市高校的有效开展。

4.3 户外运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勇攀精神;锻炼学生野外生存能力;高校户外运动课的建设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健全人格魅力。

4.4 上海市高校专业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不完善,装备不健全,领导的不重视,是上海市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前进的又一限制。户外运动课的开展必须得到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及相关政策保障。

[1]张敏.对天津市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3:7-8.

[2]王恬,阎燕.加强教材建设 助力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9):93.

[3]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2.

[4]杨汉,董范,郑超.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90.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枚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G807.4

A

1674-151X(2017)18-065-03

投稿日期:2017-07-18

上海高校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研究(编号:HJTY-2014-C03)。

夏洪海,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户外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32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上海市教材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教材精读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冬季户外运动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户外俱乐部提升户外运动者环保素质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