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运动损伤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28 09:04朱敬敬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发力羽毛球力量

朱敬敬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预防运动损伤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敬敬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近年来,羽毛球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普及程度越来越广,其独特的健身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受大学生喜爱。在羽毛球教学中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动作不规范不合理、身体运动超负荷等均会诱发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常见部位有踝关节、膝关节等。本文主要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预防运动损伤;羽毛球运动;羽毛球教学

羽毛球运动是集技巧和体能为一体的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强身健体、增强机能的良好途径,是锻炼心理素质、愉悦身心的有效方法。但在运动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是羽毛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阻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因伤病断送运动生涯。由于羽毛球运动强度大、比赛时间长,如果发力方法不当,易造成损伤,因此,要加强力量等身体素质训练,规范技术动作,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1 羽毛球运动力学分析

羽毛球是隔网对抗性项目,因此比赛非常具有观赏性。羽毛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运动之一,有人曾测出一名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杀球速度达到332km/h。每位球员球路不同,风格迥异。受来球方向有左有右、有高球有吊球、距离及用力大小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球落点不固定,要求选手在变幻莫测的瞬间快速判断、反应敏捷、具备全方位击球的能力。羽毛球运动发力是一个由下而上的传递过程,要求爆发力强,下肢运动是下肢肌肉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快速移动,下肢爆发力的启动蹬力会加速身体的移动速度。上肢爆发力是通过手臂肌肉运动产生的。击球时先判断来球落点,利用下肢带动身体快速移动到正确的击球位置,继而由下肢传递到上肢发力,肩部带动手臂衔接手腕手指击球,最后减力放松,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2 羽毛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

2.1 肩关节损伤

肩关节具有灵活性,同时也表现出脆弱性。柔韧性差、高远球击球动作僵硬不规范、发力过猛或运动强度过大造成疲劳,都是肩关节损伤的因素。挥臂击球时有疼痛感,就要适度发力,慢慢调整进行恢复。常见肩关节损伤有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等。

2.2 膝关节损伤

羽毛球球路具有多变性,需要运动者做出预判,时刻保持移动接球状态,侧身起跳杀球、跨步急停、后蹬等动态中膝关节承受较大、较剧烈的牵扯力。正常情况下,既使动作规范,长时间瞬间移动对膝关节也会磨损,而一旦步法技术动作不协调、不合理、不规范或过度疲劳,更易对膝关节造成严重的损伤。

2.3 脚踝损伤

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全场步法是打好羽毛球的关键,脚步移动迅速,步法到位是轻松接球的前提保证。踝关节是用力较多及承受力较大的部位,其损伤主要以慢性的踝关节劳损为主,稍有运动就会产生疼痛,剧烈运动后踝关节酸痛和刺痛感较为明显。其次是脚踝扭伤,严重的为骨折,对正常运动造成极大影响。

2.4 运动拉伤

运动拉伤是常见的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大腿后肌群和肘内侧肌群最容易拉伤。在肌肉活动不兴奋,局部负担过重,恢复不充分的情况下,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继续进行激烈运动增加负荷,极易发生拉伤。

3 预防运动损伤方式

3.1 加强专项力量

身体素质是习得运动技能的保证,力量素质是基础,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力量素质做支撑,力量素质好,尤其是小肌群力量强,能预防运动损伤;相反,肌肉力量薄弱、机能下降、伸展性和协调性差是制伤的因素。羽毛球运动对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多方面、全方位素质要求较高。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对薄弱易损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及关节、韧带的柔韧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尊重个别差异性,因势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切实改善增强肌肉力量,积极预防运动损伤。

3.2 加强专项体能

体能是一切运动的保障,体能储备分配合理,练习才更有效率。羽毛球教学中,体力好练习时间长,体力差相应的缩短练习时间。一般比赛中没有固定的时间,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体能是制胜的有效途径。在练习过程中,当体能消耗大,身体感到劳累、不适时,肌肉力量减小,身体机能变弱,就会出现反应迟钝、步法不到位、缺乏协调性、运动能力下降等,如果勉强坚持运动,步法移动慢、接球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造成损伤。加强体能训练,保证肌群可以长时间承担较大负荷的运动量,能有效避免受伤。

3.3 习得力学合理动作

标准、规范、合理、准确的击球发力动作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或者将身体的损害降低至最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羽毛球运动的发力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关节、肌肉间的相互协调能力,根据力的传递规律和顺序,把全身的力量集中于用力部位上。力的传递过程是由力的发动—力的传导—力到达用力部位等环节。在运动中如果改变力的传递规律,势必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跳杀、跨步等急速动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扭伤关节或使肌肉软组织受伤。任何运动项目都需遵循运动规律,技术动作要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掌握力学合理动作,发力省劲、打球舒服、姿势优美,且避免损伤。

3.4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无论进行任何体育运动,一般在运动前,要科学、合理、充分地进行热身活动,调动、提高身体机能的兴奋性。羽毛球教学中,损伤是影响运动技能正常习得的因素。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运动技能,还要提高学生预防运动损伤能力,树立健康至上的运动观念。要创新热身方法,刺激身体各部位,保证身体机能兴奋。鼓励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正确习得运动技能,积极学习预防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树立自我保护及安全第一的意识。

4 预防运动损伤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4.1 加强专项力量的方式

羽毛球运动中力量素质是主导,动力性练习是加强专项力量的有效途径。不同层次学生及各关节有不同的专项力量训练方式。要因材施教及遵循身体特点规律进行训练。力量训练主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可利用杠铃推举、卧推等方法加强肩部力量练习;利用小哑铃做腕部屈伸练习,或加重球拍绕8字练习,增加腕部力量;利用杠铃做负重蹲起训练或配合静蹲的静力性练习,加强膝关节的肌肉力量及负重能力;可采用负重跳绳、负重提踵或足尖走等练习方式,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可肩负杠铃做各种练习增加大腿肌肉力量,如负重左右脚向前、向后等的提腿练习,负重深蹲等。加强专项力量训练,动静结合,辅以灵敏性、协调性等练习。

4.2 加强专项体能的方式

体能是增强运动能力的基础,是提高运动技战术的保障。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体能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比例较低,仅为5%。体能训练方法种类繁多,绳梯训练法就是锻炼体能、速度、耐力、灵敏等的一种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绳梯又叫“灵敏梯”或“软梯”,设计简单、方便携带,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即使没有器材,可以利用一小块地方自主画线等方式解决场地器材问题,较灵活,实用性非常高。绳梯训练方法多、灵活性强,相对于传统的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效果较好。要经常坚持绳梯训练,培养学生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加强体能应遵循科学性、长期性、全面性、专门性训练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4.3 力学理论讲解

羽毛球运动是隔网对抗项目。比赛中,羽毛球运动时间不固定,场地较篮球、足球小,虽然不像篮球和足球运动那样进行大范围跑动,但是羽毛球需要的瞬间爆发力及运动量丝毫不低于甚至强于篮球、足球等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羽毛球技术中高远球、吊球等与用力的大小、移动速度的快慢都有着密切关系。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只有身体各关节运动速度快、频率高,运动员才能收获最快的速度,为击球赢取时间,做出合理判断,封杀有力、放网轻巧。作为羽毛球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和能力。在羽毛球教学中,发现错误动作及时纠正、耐心指导,合理正确分析羽毛球的发力原理,扎实提高理论知识学习,了解预防羽毛球损伤,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预防和解决运动损伤的能力。

4.4 专项热身体系方法

羽毛球运动属于同场竞技项目,不断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通过激烈的比拼,彰显生命的活力与精彩,激励人们顽强拼搏。然而高强度、快节奏的比拼,却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因此赛前或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热身能够调动身体机能的兴奋,是快速进入状态的方法和途径。羽毛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羽毛球教育者要言传身教,每一节热身活动正确示范;重视专项热身活动,注意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手腕脚踝等;在教学中多进行言语提醒,做到防范于未然。

5 结 语

羽毛球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锻炼价值,能有效促进健康,但错误的运动方式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健康,而预防运动损伤就是保证健康的前提,预防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尤为重要。羽毛球运动主要损伤为握拍太紧、发力过猛、技术动作不规范。在学习训练中,要做到充分热身,规范羽毛球基本技术动作,从运动力学角度分析羽毛球运动损伤,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保护方法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本领。

[1]贝恩德-沃克尔.勃拉姆斯.羽毛球全攻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韩军,王斌.运动心理与学生运动损伤防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9(5):67-71.

[3]单曙光,陶成.第十届全运会男篮比赛参赛队伤病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3):10-13.

G847

A

1674-151X(2017)18-091-02

投稿日期:2017-07-08

2017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KY0674)。

朱敬敬(1991—),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45

猜你喜欢
发力羽毛球力量
羽毛球
打羽毛球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飞行的羽毛球
麦唛力量 (一)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孤独的力量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怀疑一切的力量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