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体育课瑜伽教学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7-01-28 09:04王小鹏周云鹤王会儒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瑜伽大学教材

王小鹏,周云鹤,王会儒

(1.同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2;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我国大学体育课瑜伽教学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王小鹏1,周云鹤1,王会儒2

(1.同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2;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对我国大学体育瑜伽教学现状进行反思,认为高校瑜伽教师资质问题,是提高瑜伽规范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首要症结;此外,制约高校瑜伽规范发展的瓶颈还包括缺乏统一规范的参考教材、教学内容鲜少涉及瑜伽哲学与文化、考核内容片面及考核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针对当前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应多渠道提高瑜伽师资水平;编写规范性高校专项参考教材;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通过瑜伽通识课程、瑜伽社团等内容构建多元化的高校瑜伽文化传播空间。

大学体育;瑜伽;教学;问题;对策

瑜伽是全球最为流行的健身项目之一。2014年12月,联合国宣布,将每年的6月21日定为“国际瑜伽日”。如印度总理莫迪所说,瑜伽是印度古代传统献给世界的无价瑰宝,它体现了精神与身体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克制与满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瑜伽被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大学生锻炼需求的体现,也是顺应国内外健身潮流的标志。国内多项研究显示,目前多数高校均已开设瑜伽课程,采取网上选课制度,深受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喜爱。然而,在看似热门课程的背后,普通高校瑜伽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厘清。

1 我国大学体育课瑜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授课教师资质参差不齐

合格的瑜伽教师是开好瑜伽课程的前提,也是避免和减少瑜伽伤害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当前,高校担任瑜伽专项课程的教师很少具备专业资质。一项针对上海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具有标准瑜伽资质认证的教师只有1位,其他从事教学的均为兼任,其中有氧操教师占60%,其次为武术、游泳、田径和球类教师。山东某市的调查显示,瑜伽教师中女性占80%,且教龄都不长,主要集中在1~3年占60%。受过专业瑜伽教练员培训的教师只有30%;而瑜伽教师获得瑜伽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瑜伽光盘自学,自己到瑜伽馆办会员卡练习等。同样,来自武汉高校瑜伽教师队伍的调查显示,教师队伍呈年轻化,瑜伽教龄多为3年以下;没有男性瑜伽教师;教师多是兼职;大部分瑜伽教师学习途径为自学或短期培训班。这些调查基本反映出国内高校瑜伽师资现状。

1.2 缺乏统一规范的参考教材

规范、统一的教材,是教学实施的基本保证。目前,虽然瑜伽书籍琳琅满目,不下百种,但适用于高校的瑜伽专门教材寥寥无几。调查显示,上海的体育专业院校和重点高校均无提供给教师授课使用的瑜伽专项教材。在全国范围,除了部分高校采用自编教材,不少学校以市面流通瑜伽论著作为教学参考。反思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教务主管和体育部门教学主管对瑜伽运动缺乏了解,认为瑜伽专著等公众读物或者《大学体育》等通用性教材可以替代使用,不重视高校瑜伽教材的编写。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专项教材作为课程基础,各高校瑜伽课程的课堂内容难以进行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及考核方法呈现随意性。甚至,同一所高校的瑜伽教师之间,因个人对瑜伽的理解不同,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也大相径庭。

1.3 教学内容鲜少涉及瑜伽哲学与文化

我国高校的瑜伽课包括专项课、选项课、选修课等多种形式,但均以实践类技术课程的形式开展,鲜有涉及瑜伽哲学、瑜伽文化等专门的理论课程内容。瑜伽作为印度传统六大哲学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内涵。瑜伽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瑜伽只是一种体育锻炼方法”的认识是片面的。作为培养人才、实施全面教育的高等学府,尤其是当前大学教育由“专才教育”模式向“通识教育”模式转向的大背景之下,通识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而瑜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善人的身、心、灵,实现健康育人。因此,对瑜伽的教学、引导和传播,不应只停留于外在肢体的伸展与活动,更应该重视其文化的传播、哲学底蕴的熏陶。

1.4 考核内容片面性及考核方法不科学

瑜伽基础理论涵盖瑜伽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瑜伽理论、练习原则、典型动作技术要领与易犯错误等内容,应该让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但多数高校的瑜伽作为实践课,只有专项技术考试,无理论考试。在为数不多开设瑜伽专项理论考试的高校中,考题类型也参差不齐。有的高校为了便于评分,理论试卷全部为选择题类型。选择题有限定的范围,缺乏个人理解认识的论述性内容,较难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瑜伽是大学体育专项选修课的一种,一半时间须用于身体基本素质训练和完成四项素质测验,此外还有体育理论学习以及技术考试。学生每学期实际学习瑜伽的时间,不到总课时的一半,约15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的内容,以自编瑜伽操作为考试标准难度过高。而且传统瑜伽练习没有结合音乐的做法,现代瑜伽的背景音乐,主要作用是营造氛围;高温瑜伽、阿斯汤伽瑜伽等,动作前后顺序固定,不能随意改动。即便对于资深的瑜伽教师,随意编排瑜伽套路也有一定难度。

2 发展对策

2.1 多途径提高师资水平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瑜伽产业相对成熟,有一批专业的瑜伽教师。瑜伽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培训机构,参加资深瑜伽专家的课堂锻炼和学习。高校也可以聘请瑜伽专家和资深瑜伽教师,到学校进行公开课(理论或实践课)教学展示。目前一所综合性大学中担任瑜伽专项班的授课教师往往有3~4名,甚至更多。同行之间应加强互相观摩、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瑜伽授课水平。瑜伽专业教育方面,2015年4月,上海体育学院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瑜伽硕士学位;浙江大学休闲系也开始招收瑜伽专业硕士。从长远发展看,全国各专业体育院校及师范类大学体育院(系),都应当开设瑜伽专业,培养更多的瑜伽专业人才。

2.2 编写规范性教材

作为大学体育的一部分,编写专项瑜伽教材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即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瑜伽锻炼的基础教育。瑜伽教材可作为选修教材或通识教育的特色教材,以满足大学生们对瑜伽的兴趣和爱好。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极不均衡,瑜伽教材的编写,可以先从京沪穗等瑜伽行业起步较早的城市开始,再逐渐向全国辐射。由于专业体育学院与普通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因此可以由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专业院校联合,编写体育院校瑜伽选修教材。综合性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上海唯一的瑜伽精品课程负责单位,可以联合上海体育学院,编写普通高校瑜伽通识教育读本。瑜伽教材编写的关键是组建专业的编写团队。既要有瑜伽行业的资深实践者,也要有体育教育的专家、学校教务部门的主管,还应邀请印度、美国等外籍瑜伽专业人士,以能保证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及可行性。其次,各类的学校教材都具有传播人类文化知识和经验这一基本任务,瑜伽教材的编写也应在此目标指导下进行。此外,学生是瑜伽教学的主体,编写教材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瑜伽的动机、兴趣的广泛调研基础上。

2.3 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

作为大学体育课程之一,瑜伽应和其它体育专项课程一样,具有规范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方法。在瑜伽理论方面,首先,应强调瑜伽基础知识和科学练习瑜伽的原则,让学生能正确理解瑜伽的概念,并对三脉七轮等核心理论、瑜伽发展简史、主要流派的特点及瑜伽饮食理论等有一定了解,同时,还需要辨别瑜伽与宗教、气功等的不同之处,避免将瑜伽神秘化或体操化两个极端,帮助大学生掌握瑜伽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考试的内容以参考教材为依据,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把握。考试内容和方法既不可太简单,造成部分学生只有临考时才认真练习;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应在规范、统一的参考教材基础上进行。

2.4 构建高校多元瑜伽文化传播空间

(1)通过特色通识教育传播瑜伽文化和哲学,向大学生介绍瑜伽文化的特点,如重视人类内心体验、心灵的净化和解脱,通过改变内心世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2)扶持瑜伽社团协会的组织发展。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弥补体育课教学不足,掌握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联系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纽带,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织管理形式之一。(3)做好教学配套的瑜伽网站建设。在全面信息化时代,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已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慕课、名校公开课等网络课程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和了解所需知识和信息。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建设配套“瑜伽专题”网站,让学生通过专题知识库、资源库、交流讨论空间等板块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源,来开阔的视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接受瑜伽哲学和文化的熏陶。

[1]http://mt.sohu.com/20141217/n4070458 70.shtml,2014-12-17.

[2]朱晓栋.上海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3]邢立香.武汉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张馨.山东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马新东,高前进,周越,等. 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7-228.

[6]陈庆贵,王及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7(3):48-53.

G807.4

A

1674-151X(2017)18-099-02

投稿日期:2017-07-21

上海市体育和健康教育《瑜伽》精品课程项目(编号:BV2510013)。

王小鹏(1969—),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49

猜你喜欢
瑜伽大学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教材精读
Hello White瑜伽馆
《大学》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迎接瑜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