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全球化与国际化内涵之研究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

2017-01-28 09:04孙宜辰樊莲香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学奥林匹克全球化

孙宜辰,樊莲香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2.中山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

体育全球化与国际化内涵之研究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

孙宜辰1,樊莲香2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2.中山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

本文以后北京奥运时代为背景,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理论架构和视角下,分析我国体育在自身国际化扩展和奥林匹克全球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内涵。通过对概念的解读和实质问题的研究,得出回归体育本质、发展社会效益与福利事业、依靠奥林匹克发展本土体育走向世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育全球化;国际化;内涵;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1 问题的提出

一些支持后奥林匹克主义观点的体育社会学学者着眼于历届的奥运会,认为其遗留下来的债务和大量赛后闲置的基础设施都是焦点问题与冲突所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社会学学者就开始逐渐译介西方体育社会学各思想流派的著作和工作。例如,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收敛理论、体育社会化理论等,都随着西方体育社会学思想和著作的引入,逐渐进入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在批判接受的基础上,成为分析体育社会现象的工具和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理论框架的合理成分之一。

本文利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奥林匹克全球化现象和我国体育走向国际化道路的问题,剖析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全球化的成因,以及其对生产过程、社会阶级、社会对立冲突等问题的影响,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体育国际化路线、发展本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2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时代背景及内涵

2.1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社会充满了冲突和斗争,新马克思主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兴起,其代表人物有列菲佛尔(Henri Lefebvre)、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及哈威(David Harvey)等。新马克思主义是在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又进一步修改了基本理论,以解释为什么尽管存在矛盾和周期型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还是维持了这么久而没有消亡。根据法国体育社会学家DominiqueBaillet的论述,新马克思主义对体育现象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借鉴于以下3个理论流派: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的身体观。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理特点,继承了其社会批判立场和阶级分析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贯彻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意识”;法国的知觉现象学创始人Merleau-Ponty提出的身体观认为世界成了我们身体的作用场,甚至是我们身体的延伸。这些学者为新马克思理论确立了社会与身体的理论关联,引导了利用新马克思理论对体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在体育社会学中形成了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2.2 理论内涵

新马克思主义属于西方社会学冲突理论流派,发展于马克思主义流派,一方面秉承了冲突理论对社会变动、社会对立冲突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并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现状,提出了再生产理论、批判理论和霸权理论。新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体育社会学理论,是西方现代体育社会学者中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观点基础和常用方法。其观点认为奥运会是资本家所寻求的投资机会,是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机会。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格吕诺(Gruneau)持两个主要观点:“反抗”和“矛盾”。“反抗”概念解释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受剥削的团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反剥削、反资本家统治的斗争。在奥林匹克中表现为公众反对由于奥运会的国家财政支出,于是促使奥运会对私人商业赞助的依赖,进而开辟国际体育运动商业化的新天地。“矛盾”解释的是政府在体育问题中的立场和角色。矛盾的一方表现为政府有义务为公众提供一些非市场化的、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服务,包括维护奥林匹克精神,避免奥运会的过度商业化;而另一方面,政府也扮演着资本积累支持者的角色,推动奥林匹克商业化进程,降低财政赤字风险,为私营企业营造商机,为既得利益集体积累财富。

3 奥林匹克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可以被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全球化拉近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表现为信息传递和交流互通的高速动态性,以及彼此间联系状态和相互作用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有学者总结: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扩大;全球化带来了一种人类生产和生活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状态;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会给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如此,可以发现,全球化所涉及到的3个基本问题是有效分工、生产生活、资源再分配。奥运会已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庆典,其巨大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奥运会提倡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促进着全球文化的大融合。所谓奥林匹克全球化过程,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文化普及、传播到全球的过程,是将西方现代文化为背景的奥林匹克文化灌输、渗透、强化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过程,其本质是以西方现代文化向非西方文化的扩张过程。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于非西方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谋求共赢是发展前进的主旋律。

4 我国体育国际化内涵

国际化定义的是国际间的多元互动,我国体育的国际化,既我国的本土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制度体系走向世界、输出型的一种传播过程。台湾学者邱瑞琅博士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方法,根本无法实现其理想,有些地方甚至是背道而驰,奥林匹克运动必须勇于吸纳东方文化之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理论上的矛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培养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在国际体育市场中炙手可热,本土体育服装品牌李宁、安踏、361度走向国际舞台,国内企业收购国外豪门俱乐部,CBA实行企业管理模式,在国际体育协会和组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在体育领域内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这些无不证明了我国体育正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高速迈进。

基于“反抗”观点能够反映出我国体育国际化的二重意蕴。(1)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全球化战略的制衡与反击,是对剥削阶级和资本家的斗争,是针对原有输入型经济体向输出型扭转的局面。全球体育市场、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体育协会、组织等,大量的体育资源、话语权,都长期被西方寡头所垄断。近几年,国际级赛事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常常就举办在家门口,但是也不乏出现规则理解偏差、遭遇不公申诉无门,甚至歧视国内运动员等不合理现象。博弈中存共识、合作中谋发展,输入国外技术优势发展本土体育和市场,借助国内资本优势更多地参与、合作国际体育市场的资源再配置,才能破局共赢。(2)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是提升体育领域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落实“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也就是实现“管办分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第9章节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改革着力于“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在面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失衡、运动员培养成本高、体育资源浪费率高、政策不完善、赛事不成熟等问题时,“权力下放”,体育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重视社会需求和发挥市场潜能是必然的选择。

5 体育价值归复

西方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指出了体育的初衷是“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由此可见,体育不但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生物观层面的定义,体育更注重人的身心统一,注重教育的功能,这是一种将身体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观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强调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即以大众体育的基础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方针是有别于以往的“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的,平衡了体育的各项职能,是对体育本质论的价值归复,奥林匹克宗旨和体育的社会需求迫使现代体育的定位重新回到体育的本质内容——社会效益与福利事业。并且还确立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拓展,明确了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价值归复和制度革新的统一,是发展群众体育、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途径。

6 结 语

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经济重建的过程中都有着这样一些规律:供求不平衡、失业率日益增长、社会阶层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和严重等。为了解决这些危机,企业与政府、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达成协作,刺激消费和推动产业结构更新,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的交流互通,使体育不但具有文化象征意义更能够产出经济效益;发展体育产业,完善现代化管理体制,按照体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科学有效地发展体育协会、体育组织、俱乐部等,使竞技运动职业化、表演化、娱乐化的独特魅力得以展现。

[1]仇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6,26(2):57-63.

[2]K.吐依.A.J.维尔.真实的奥运会[M].朱振欢,王荷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毛秀珠.体育社会学上位理论基础结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1(2):22-25.

[4]BailletDominique.Lesgrandethèmes de la sociolo-gie du sport[M].Paris:L’Harmattan,2002.

[5]ScamblerGraham.Sport and society:history,power and culture[M].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5.

[6]GiulianottiRichard.Sport:a critical sociology[M]. Cambriage:Polity,2005.

[7]仇军,钟建伟.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视域开启与理论溯源[J].体育科学,2007,27(2):46-53.

[8]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展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5.

[9]高强.西方体育社会学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述评[J].体育学刊,2011(1):36-41.

[10]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1]饶云鹏,刘少英.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43-45.

G80-05

A

1674-151X(2017)18-125-02

投稿日期:2017-07-20

孙宜辰(1988—),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体育哲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64

猜你喜欢
社会学奥林匹克全球化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意外遇见社会学
意外遇见社会学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