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保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017-02-24 21:3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回民幼儿园潘晓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9期
关键词:保育员保教评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回民幼儿园 潘晓红

幼儿园教育中保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回民幼儿园 潘晓红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是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关爱与呵护。不但要对幼儿饮食、睡眠、盥洗等方面进行照顾,还必须注重科学地促进其身心发育、认知发展、个性形成。而这些方面对幼儿产生影响的既有保育的作用又有教育的作用。因此幼儿园的保育必须与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只有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才能实现保教合一。

一、幼儿园教育中保育缺失原因及分析。

在目前的幼儿园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成为了制约幼儿和幼儿园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

㈠对“保育”认识不足,概念模糊。

幼儿园保育是指教师和保育员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和养育,利用科学的保育知识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但在现实中,保育教师不但没有实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养护、教育,反而简化成“清洁员”和 “开饭员”,而这仍然是很多人对保育工作的理解,忽视了蕴涵其中的对幼儿身心健康保护和促进的作用。因此保育老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很多教师们认为:“我们老师的职责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保育员只要把卫生打扫干净就行了。”这样使得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长期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

㈡保育队伍整体素质低、能力水平有限。

从保育教师的工作方式、队伍建设、师资培训及保教结合的角度来看,幼儿园保教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与幼儿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保育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缺乏相关的保育知识,年龄结构不合理,再进修机会很少,业务能力难以提高。这些均阻碍了幼儿园保育功效的正常发挥、局限了保育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㈢幼儿园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制约了保育工作开展。

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教学环境相比,建设观念落后,设施老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幼儿进餐、睡眠、盥洗等方面需要的合理空间、科学配备得不到满足。很多幼儿园为了最大限度的容纳幼儿,往往采取一室多用的方法,造成幼儿无固定的餐室、餐桌面积狭小,用餐环境拥挤。这样的大环境也给保育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保育员不能很好地贯彻保育思想,在具体的保育教育中也不便操作。能把幼儿安顿好不出安全事故,保育员就觉得万幸了,至于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等就无法顾及了。

㈣保教并重未落到实处。

保教并重仍然停留在意识形态上,并未转化为工作行为。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石,保教工作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而目前很多幼儿园只是片面的重视幼儿的教育,而忽视对幼儿的保育,认为教给幼儿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使得保教分离。同时,由于幼儿园保教人员从年龄到学历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保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所以在认识上只停留在吃饱、穿暖方面,至于幼儿今天“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却无从知晓,从而导致保育工作逐步退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地位。

二、保育工作的管理、反思与对策。

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保育工作的发展,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反思,积极探寻有效途径,努力改善保育工作现状,提高保育工作水平。

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保教并重。

保教工作紧紧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尝试执行“三教轮保”新模式的探索,使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大家轮流当保育员,轮流组织教学活动,既是老师又是保育员,在工作过程中保教合一,既要照顾孩子生活,又要促进孩子的发展,这对幼儿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就在于有效避免重教轻保的现象,实现保教合一,将“保教并重”正真落到实处,以此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使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㈡重新认识保育内涵 ,形成现代保育理念。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长、幼儿园对保育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保育的内涵,逐步形成保育理念,有正确的理念才能带来正确的行为。我们将读书活动与政治学习有机地整合,以提高生活认识为切入点,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学习与交流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形成现代保育理念;其次,园本培训是让教师提升现代保育技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元培训”(如:计算机的操作)“保育教研”(如:保教知识技能大赛)“实操观摩”(如:优质教育活动观摩)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园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现代保育技能,最终达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再次,创新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除了做好常规的家园共育工作外,利用幼儿园网站、简报、班级QQ、公共微信平台、等向家长展示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和观摩,让家长进一步更新现代保育观念,科学育儿,从中发挥教育作用,做到“以保促教”。

㈢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工作管理。

加强保育工作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教师行为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1.明确保育工作目标

保育工作目标是根据幼儿园日常情况,将保育工作较为合理地进行整理、排序,是改变工作盲目、随意、无序以及提高工作实效的有效措施。专项操作要求体现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保育操作过程影响幼儿健康的潜在不利因素;措施内容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逐步细化。

2.完善保育工作制度

制定轮保教师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管理。制定《保育教师一日工作规范》《保育消毒制度》《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保育教师工作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工作行为。以保育工作制度为准绳严格要求,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轮保教师知道如何有效、有序的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每个轮保教师都将规范、标准、要求烂熟于心,在日常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去做。在规章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比严格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理解与认同——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没有采取批评、指责或硬性要求改正的方式,而是组织教师开展研讨,共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商议适宜的解决策略。

3.制定保育工作管理职责

加强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保教管理者在每日的巡查、每周的卫生检查、每月的考核过程中,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指出各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落实规章制度。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复强调,使教师明确消毒、餐饮、护理等不能有一点疏忽的大事;使轮保教师逐步养成了严格遵守制度的良好工作习惯。

4.开展专项评估

通过评估对保育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为轮保教师的等级评定、评优评先、优胜劣汰提供有效证据。我们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保育工作评估制度,评估内容主要有一日保育规范操作、班级卫生清洁及消毒、配合教学活动情况以及家长工作等四大块内容。同时在每一块工作中我们都制定了明确的量化条件及标准,尽可能准确判断评估对象工作质量的优劣,避免了评估流于主观臆断的状况。在日常评估中,我们坚持“日常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月评估与期中、期末评估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分层评估、横向纵向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轮保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保育管理、积极开展保育工作,鼓励保育员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她们的特长。使一流的保育工作能与一流的教育相匹配,培养出更多的一流基础人才。

猜你喜欢
保育员保教评估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评估依据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