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高职教育与运城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探索

2017-04-13 02:37肖宁月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城果业现代农业

◎肖宁月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与工程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区域农业高职教育与运城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探索

◎肖宁月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与工程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在剖析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区域农业现状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农业高职教育与区域农业的紧密融合,以求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三农”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运城农业现代化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服务三农

随着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强力推进,运城市在深入实施“三动三新”战略、建设“三市一中心”、创建“美丽河东、大美运城”的宏伟蓝图中,农业已进入了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运城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顶层设计的出台,更助推着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变,运城农业经济散发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市政府在《运城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文件中对高职教育提出要求,指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内涵建设、管理水平应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全市产业集群匹配,与各类企业对接,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同时要求以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运城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更快、更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培养服务绿色有机农业、精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养殖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

一、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现代农业的概况

目前,运城已有包括粟海、忠民、维之王、格瑞特等在内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0多家,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产品物流体系日趋健全,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企业逐渐形成,反季节果菜生产、无土栽培等先进栽培技术日益得到应用,现代农业元素已经成为运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扎根河东大地,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和山西省唯一一所农字号高职院校。多年来,学院以涉农专业为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着力培养服务“三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涉农类技能技术人才4万余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近年来,随着涉农专业的萎缩和生源的滑坡,学院依照原有的办学模式,难以找准自身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合理位置及实现专业和产业的对接,改革办学模式已成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主动适应运城市社会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把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内化为学院的自觉责任和重要使命,并结合区域农业特点,坚持“服务三农,特色办学”的办学定位和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利用区域政策的“东风”和运城市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摆脱目前“裹足不前”的发展僵局,绽放农业高职的特色,成为促进运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实现自身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双赢”局面,就成为学院的当务之急。学院正在为运城农业提质增效,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

二、积极探索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突破口

高职特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也是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先进办学理念,以自身办学条件、办学定位、社会需求为依托,并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推动“五个对接”,强化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养培养,通过缜密思考和有的放矢的规划实施,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特色和职能,只有这样,农业高职院校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一)以产业需求为主线,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类型

依据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农业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瞄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精准发力,既重视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又顾及到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围绕产业链的整个过程对接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3]。如畜牧兽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据畜禽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为重点设置教学大纲,案例教学结合当地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以栗海集团肉鸡养殖为例,对鸡场的规划与建设、肉鸡的繁育与养殖、疫病防治、饲料营养特性分析与饲料生产、产品的初级加工与检测、产品的营销等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保证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可适当延伸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选择猪、牛、羊等动物饲养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农业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与农业产业需求相一致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以农业技术需求为依托,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农业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仅有部分院校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方面起到了辐射性的作用,大部分院校闭门造车,没有发挥出自己服务社会的功能。据有关现代农业企业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急需人才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形成了“人为”的人才过剩和浪费[3]。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现代农业要求,人才培养要注重“育人与社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产业建专业、立足职业设课程、立足岗位练技能[4]。如园艺技术专业在蔬菜设施栽培的课程中,结合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的无公害设施蔬菜的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为一体的基地+市场+农户的运行方式,使现代农业与蔬菜生产技术结合、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与质量保障技术相结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产品成本管理技术相结合、蔬菜储藏加工与信息物流技术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技能与就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3]。

总之,农业高职教育要以区域农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着手传授服务现代农业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使学生成为现代农业技能的传播者和实施者,不仅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适时得到推广和应用,成为引领农业新技术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动力源,使农业生产受益,同时也使农业高职类毕业生接地气,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以区位特点和优势为抓手,优化专业布局

专业群建设水平是反映学院办学能力和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标志[5],学院应立足农业区位优势,围绕运城农业的“种、养、加、产、供、销”建设专业群,合理设置专业,优化学院的专业布局,采取长线与短线专业结合、主干与延伸专业贯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补的策略构建农业专业群。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实际情况,首先,做大做强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等龙头专业,围绕龙头专业设置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水肥科学管理、特色花卉、果蔬加工储运、畜禽疾病防治、特色动物生产驯养专业群,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重点专业;其次,紧扣运城粮、果、菜、畜等产业链做优食品类专业,在办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基础上,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再次,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专业,增设电子商务、农业(农村、农产品)物流、农业信息、休闲观光和农业旅游等专业,拓展专业集群建设。积极瞄准社会发展趋势,培育适应区域农业发展的新专业,在办好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基础上适时恢复农业装备技术应用专业,在办好经济管理、会计专业的基础上,筹划会计信息化管理、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在运城落户的“晋陕豫金融中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建立“宽口径、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群内共享师资、课程、实训及实验设备,提高办学效益。

(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服务“三农”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农业高职学院的基本职能和重要责任,学院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注重以农为主兼顾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农业应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为主线,提高学院先进农业技术服务“三农”的能力,通过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学院主动寻求与当地经济的融合,技术服务覆盖运城及周边县(市),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效也很显著,初步摸索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模式。如开展奇星农药技术推广服务、果树栽培技术下乡蹲点服务、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服务等,受到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的欢迎。当然,加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有待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支持,政府可将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队伍建设,给予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和推广研究经费,这对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农业高职教育紧贴服务“三农”应对措施

(一)推进产学研推用一体化,优化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农业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综合推广服务的职能,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及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示范基地、专业村和示范大户,构筑合作桥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农技推广,在生产关键环节上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根据农民需要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技术咨询,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加快现代果业示范园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加快实施现代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引领果农走正确的现代果业发展之路。果业示范园应当具备高科技含量,引进全新现代果业理念,代表果业发展方向。从苗木选育、早中晚熟搭配、先进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高标准气象站和自动监控系统、高精度的控制浇水和施肥到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都必须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及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具备机械化程度高,从国内外引进果业配套大型机械,实现喷药、除草、疏花、采摘机械化作业;必须具备效益高,示范园要按照矮砧密植技术,当年栽植,次年零星挂果,5年后丰产,亩收入达3万元。现代果业示范园以其高科技含量、高机械化程度以及品牌化运作,必将成为果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引领群众的现代果业意识,让农民在土地流转、果农技术培训等方面受益,带动果农提高水平,推动果品销售,在果品分拣、包装、冷藏、品牌化运作等方面有新的提高,全方位带动运城果业发展。

对现有果园依据土壤、水利、气候、物候期等实际情况,推行四大管理,即水肥管理,保证果园适时均衡用水,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严控果园冲施肥;整形修剪,合理间伐,提高光效;综合防控,科学防病,全面禁用高剧毒农药;科学采贮,即适时采收,贮运保鲜。以标准化管理,提升产品品质,使更多的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实现农民增收。

(三)提供现代农业培训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紧跟行业热点,举办技术交流与展示,通过农业新技术推广,为现代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展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总体目标,以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农业园区及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果品储藏、加工、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培训内容,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6,7]。

(四)积极推进运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提高运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继续奉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农业科技,依托高标准示范园发挥宣传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化组织,以果业的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强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严把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关,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胡建芳.农业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8-11.

[2]李子彦.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9(6):17-18.

[3]罗迈钦.农职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色办学定位[J].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909-4910+4912.

[4]许亚东.农业高职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1(9):10-12.

[5]安薪睿.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90-91.

[6]高文.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孙翔.农职学院发展之我见——要解决好定位、特色、创新三大问题[J].农业职业教育,2004(4):7-8.

(责任编辑 卞建宁)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uncheng

XIAO Ningyue
(Shanxi Yunche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uncheng 044000,China)

G710

A

1671-9123(2017)02-0040-04

2017-03-20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科研课题(2016-135-Y-012)

肖宁月(1963-),男,山西芮城人,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与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运城果业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葫芦岛市“十三五”建设果业强市的战略构想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