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岗位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2017-04-13 02:37李文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教学幼儿

◎李文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职业岗位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李文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英语教育低龄化已涉及学前班、幼儿园及早教机构。这一趋势对未来幼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并不完善,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双语幼师。研究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英语课堂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出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和学前教育行业的特点相结合,以期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并培养出能够满足新时期职业要求的双语幼师。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职业岗位

随着人们对英语重视度的提高,英语教学低龄化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英语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双语幼师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对双语幼师的需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1]。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英语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又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才能实现使英语教学和学前教育行业的特点相结合,真正服务于学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专业幼教人才。基于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和对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方案,为学前专业公共英语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使英语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教学技能,培养出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幼教人才。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纷纷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外语课程也逐渐被一些非英语国家规定为学前教育的课程。比如:自2004年西班牙的学前教育法令规定,在幼儿早期教育的第二个阶段(3岁—6岁)开设外语等基本课程[2]。

近年来,国内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法、英语教师师资的培养及英语教学模式等方面。

(一)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前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方法及幼师师资培养等方面。汤丹指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包含英语、学前和艺术等三方面的课程教育,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英语语言技能和艺术技能的培养。袁玲提出了学前英语教师应具备七个方面的能力,根据重要性将其划分为:基本技能、通用能力、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教配课能力[3]。马菁菁等通过分析实施活动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利弊,指出活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并提出了活动教学法具体的实施策略[4]。王迪指出了学前专业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少真正体验学前教育教学过程,无法正确认知幼儿阶段的英语教学特点,因此在今后的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难以针对幼儿特点设计教学,难以体现高职英语的实用性[5]。谷志忠提出需求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分析出学习者所期望达到的学习水平和目前水平的“差距”,才能发现教育教学中产生问题及其根源,从而确定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法[6]。这些研究和方法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出改革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参考。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语法—翻译”教学和后期的句型教学模式是国内早期的英语教学模式。意念教学、交际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实施是在功能主义出现之后。高等教育在建构主义兴起后有了较大的改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一改革提供了更多契机,先后出现了“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等。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外语教学中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使之更好地衔接,这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旨。一些学者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针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这一情况,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提供促进其进一步理解问题的概念框架,即把“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学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连接点,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发展为现有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支架”,为学生进行“计算机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提供了必要准备和有益的补充。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依托于班级授课的形式,将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分层后实施教学,通过变化教学形式和班级组织模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所提高[7]。

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成为诸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学者们提出将多媒体教学、教科书自学和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教学模式,将移动微型学习的理念和操作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微信辅助学习模式、微格教学等全新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将先进的科技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得到充分体现。

总的看来,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以学前教育专业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提出可操作的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案,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双语幼教人才。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幼儿园英语课程设置的推广和普及,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幼儿英语教师的潜在师资力量,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英语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以公共英语课为主,一般持续两到三个学期,而专业英语课仅有一个学期的课程,且多为形式主义,难以与目标岗位结合,体现其实用性。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必须与专业和目标就业岗位相结合,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然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并未体现高职的特色——教学与职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标以提高纯语言能力为主,缺乏职业相关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中英语应用能力。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仍停留在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表面,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缺乏对潜在的“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仍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包括词汇、语法、句型和应用文写作等。从大一与大学生活相关的主题到大二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主题,内容上几乎没有涉及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没有任何的联系。大多数教师则根据公共基础课程的模式(单词,对话,课文,课后习题)进行讲解,忽略了与目标岗位的结合,学生本来基础就比较薄弱,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更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掌握纯语言知识并顺利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毕业后也很难适应未来的幼儿英语教学的工作。

(三)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未能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岗位结合,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手段并未有太大的改善。虽然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但大部分教师只用来播放课件,学生并未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导致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脱节,学生“听”和“说”的技能较差,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

(四)考评机制单一,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目前高职学前专业的公共英语考核和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笔试加口试,而考试的内容多与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相关,老师划定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内容基本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无关。这样的考评机制导致学生不仅在全国的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中的通过率低,而且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不会应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

三、基于就业岗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人才是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幼儿园从事教学、保育等工作的人才。而高职的公共英语课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学前英语教学的幼儿教师。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通过四六级或者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更要包括对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英语教育与成人不同,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英语敏感度,为其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幼儿英语教师需要将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完美的融合,才能激发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突出幼儿英语教师的职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英语教师的职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因此,公共英语的教学应该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幼儿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合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明确其学习的方向,改善其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专业化,加强英语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

学前教育的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也没有深入了解,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英语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避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幼儿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采取专业化的方法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专业特色,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英语学习属于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开发幼儿听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的语音语调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学龄前儿童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幼儿英语教学应结合游戏、歌舞、讲故事等情景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学前专业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应结合其目标岗位的特色,结合学生自身能歌善舞、擅长绘画等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不同的情景模式相结合,例如,讲语音语调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儿歌和绕口令;讲口语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将其改编成情景剧;学生掌握了语音语调的基础知识后,可通过给电影配音,模仿名人名家的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更地道的口音和语感。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并结合课堂教学予以示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

2.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Leaver和Stryker提出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理念,即以某个学科或主题为衬托,开展语言教学,使教学的重点转向学科内容而不过分强调语言本身的学习[8]。这一教学理念将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以学生所需的学科知识为核心,以真是的语言材料为媒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练习并掌握语言知识,学生用学得的语言知识探讨学科问题。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融合英语的基础知识、西方语言和文化知识以及幼教专业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言传身教了幼儿教学的技能,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语言应用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由于课时不足,英语课堂上的内容有限,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巩固课堂内容并拓展课外知识。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英语选修课,如语音课、口语课、英美文化课等满足学生想在课外提高自己的需求。通过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英语电影配音、诗歌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这些活动,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相关活动的关注度。老师先拟好模板,定期更新公众号不同板块的内容,等公众号发展稳定后,可由学生定期更新里面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英语实用技能。

(四)考核与评价机制多元化,实现以考促学

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公共英语考核和评价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单一的考评机制不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考试应分为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口试的内容侧重于跟幼儿英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初级阶段如英语会话、朗诵、讲故事等,后期可增加模拟幼儿英语课堂的活动,主要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试则侧重于传统知识点的考试,为学生考取英语等级证书做准备,主要考察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平时周期性的考核,亦可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设计教学活动等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四、结语

随着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学前英语教学重视度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面临新的挑战,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改革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教学技能,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幼教人才。

[1]教育部高教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基本教学要求[Z].2009(10).

[2]周平.西班牙幼儿英语教材的活动设计研究——以穆尔西亚地区所用教材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汤丹.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7):20-21.

[4]马菁菁,王亮,由显斌.活动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0):156-157. [5]王迪.论学前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教学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04(12):134-135.

[6]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7]贾红瑜.因材施教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8]Leaver,B.L.&Stryker,S.B.Contented-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For

eign Language Annals,1989(3):269-275.

(责任编辑 倪玲玲)

An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English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Persepective of Vocational Post

LI Wenya
(Normal College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Sanmenxia 472000,China)

G712

A

1671-9123(2017)02-0060-05

2017-04-18

三门峡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mxxqjy-2016003)

李文雅(1987-),女,河南洛阳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教学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