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7-04-13 02:37李萌欣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老师

◎李萌欣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人文公共管理学院,郑州 450008)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李萌欣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人文公共管理学院,郑州 450008)

顺应时代的潮流,对教学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创新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微课教学的模式应运而生。在运用它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措施,不断完善全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微课教学模式。

全媒体;高校;微课;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互联网便利了全球联系的同时,也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尤其发展到了21世纪,全球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军事、科技等硬件设施方面,而是转向了“人才”这项软实力的竞争,对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高校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微课教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一、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概述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我们进入了大数据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科技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历来被奉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的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大学生的教学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全媒体”是在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的情况下产生的[1]。近年来,这个概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全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便利就是信息获取与交换的便捷性,这也为微课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革新,但它仍然是依托于现实的教学课堂的,因为它的主要内容还是与老师上课教学的主旨相关的教学资源,只不过进行了碎片化的处理,以短小精悍为突出特点。可能只是一个重点的解读、一个难题的解题步骤、一个练习测试的精析或者仅仅是老师对于某一篇文章的主旨提炼等。微课的特征和优势都与“微”字息息相关,虽然没有一个教程体系和目标,也没有固定的讲解对象,甚至是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它的针对性极强,方便高校学生只挑选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学习,避免了对学习时间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精巧性

微课教学的精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时间短。这是微课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对传统课堂最巧妙的改进。微课教学一次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重点在于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只能讲解一两个知识点,但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二,讲解内容少。不像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微课只是一个环节的具体化,可以把课堂上粗略地解读变为精讲,消灭教学的死角,填补学生的知识缺漏,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时一节小小的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可以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融会贯通。第三,容量小。因为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一般占据的移动端内存只有几十兆左右,下载快捷,方便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二)趣味性

一方面,视频授课的方式将现代化学习手段与传统性学习内容相结合,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微课教学课程使用的对象是高校的学生与老师,同时研发者和制作者也是高校的老师,是老师对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的一种预演,为了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抓住听课者的注意力,实现微课教学的目的,老师会尽可能地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在预演中,也会邀请学生广泛的参与,互相探讨,将“教”与“学”相结合,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易于传播性

因为一个微课课程的内容主题明确,结构简单,所以对老师的知识体系要求不高,只要可以对对应主题掌握透彻、表达清楚即可,所以,教学成果转化率高,涵盖范围广,这些都为微课课程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学习者可以很轻松地提取自己的需求资源,并通过电脑视频或者微博讨论等观看。多种多样的学习渠道,扩大了受众群体,拓宽了传播范围。此外,微课课件的使用并不是一次性的,当其他专业遇到同样知识点时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2]。微课的制作一般会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从而保证视频的画质清晰、声音稳定,也有利于在受众中推广开来。

(四)情景性

虽然“微课”是零碎的知识点的讲解,在每个知识点内部相对完整、自成体系,但其实将多个微课整合在一起,又会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资源,从课前预习,到课堂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再到重难点的提取,到老师的课后教学反思,学生的课程学习反馈,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的资料的整体,构成一个结构紧凑的数据包,将资源组成“情景化”、资源结构“情景化”。

三、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对传统课堂的补充与完善

基于对于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一个体系化的结构,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掌握;并且,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素质教育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形、统筹兼顾,所以,我们不可能缩短传统课堂的学习时间或者完全放弃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时,微课教学就能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上课时忽略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以便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等。总之,每一个微课课堂都是传统课堂的“超链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为在传统的40分钟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够完全的集中,真正在学习知识的时间可能只有20分钟甚至更短,学习效率并不高。在微课课堂中,因为微课的主题明确,所以,学生可以直接在数据库中提取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学习,避免了对已熟练掌握内容的反复观看,从而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高校的学生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所学专业,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而选择进行课程之外的自主学习,这时微课也能帮助他们提供系统的资源,让学生快速获取未知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有利于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

一方面,微课的制作是老师对于自己熟悉的知识点的精析,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微课的质量,老师会在教学中反复打磨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案设计,积累教学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深入浅出。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老师自己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对自己擅长领域知识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微课课堂也将全国各地的老师形成了一个教学关系网,他们可以在一起互相学习、切磋,分享自己的经验,对于自己的学术科研成果进行交流,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四、我国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老师的微课制作水平

习惯了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高校老师,可能擅长知识的讲解却并不擅长微课视频的制作。首先,学校可以将老师组织起来,形成微课制作学习小组,并聘请视频制作的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或者聘请微课视频制作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培训结束后,可以对教师的成果进行评比,互相交流优势和不足。其次,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购置专业的微课视频制作设备,建设资源库,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微课制作的技术。最后,学校应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科研时间,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微课教研活动。

(二)规范微课制作的流程

全媒体环境下,微课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微课的制作要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3]。选题:由于微课短小精简、目标明确的特点,所以,微课选题多侧重于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微课视频的教学设计除了要形成传统课堂的“超链接”外,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形成轻松有趣的氛围,并且要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视频制作:可以综合运用两种科技手段,保证画面清晰,制作精良;辅助材料:在提供微课视频的同时,上传微课的课件、课后习题等材料,可以提高微课教学的效果;反馈与修改:视频上传后,不但可以得到学生受众的反馈意见,还可以获得全国其他同领域的高校教师的点评与交流,针对回收的反馈评价,制作者可以对讲解内容进行完善,并在下次的微课视频制作中加以注意。只有在规范的流程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制作出被学生广泛接受的高质量的微课教程。

(三)微课教学一体化

微课虽然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与创新,但它仍然属于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应该借鉴传统课堂的优良传统,将“学”与“测”相结合。如果仅仅进行微课的学习而缺少课后的测验,很难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做到真正地掌握,很难做到学以致用。虽然微课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如果实现了微课教学的一体化功能,不仅培养了学习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保证了教学质量[4]。

(四)创建微课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微课选题设计的评价,要看选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展开;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要看内容是否科学,步骤是否存在错误,是否过于空洞、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教学安排的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具有很强的启发引导性;对于视频制作的评价,要看图像是否稳定,声音是否清晰,图像与声音是否能够保持同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微课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次创新,融入了更多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化教育,更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针对性。我们在高校微课教学中,要认真采取优化措施,提高微课的质量,让微课课堂更好地发挥出其对传统课堂的辅助作用,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刘俊杰.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56-58.

[2]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4]魏成成,袁晓斌.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运动,2016(2):58-59.

(责任编辑 倪玲玲)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Micro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Whole Media Environment

LI Mengxin
(He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8,China)

G712

A

1671-9123(2017)02-0057-03

2017-03-09

李萌欣(1987-),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老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节日快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老师的见面礼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六·一放假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