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
——以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

2017-04-13 02:37◎朱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 倩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长沙 410000)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
——以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

◎朱 倩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长沙 410000)

朱仙镇,是中国古时四大名镇之一。在明清之际,曾一度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和文化中心。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作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其自身独有的东方文化魅力,与现代社会构成良性互动。一方面现代社会促使木版年画现代化,另一方面木版年画也赋予现代社会新的发展契机。两者的互动不仅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为现代社会增添了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传统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现代社会;互动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溯源

年画,就是中国新年时贴的画。《辞海》中:“年画,中国画的一种。夏历新年时张贴,故名”[1]。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早在东汉时就有史书记载,民间已有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多种称呼,如“纸画”“画帖”等,在清朝之前没有年画这一称谓。直到道光年间,李广庭在《乡言解颐》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2],年画才由此定名。王树村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一书中说道,年画即是古时平民大众逢年过节时用来装饰门窗或陋室墙壁的绘画,以此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年画已是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冀和向往。在历史长河中,年画已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意义已超越了一般手工艺品的含义,其存在就是民俗文化的具现。

北宋初年,都城东京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在社会上的广泛使用,木版年画随之产生。北宋灭亡之后,都城东京的木版年画转到朱仙镇,朱仙镇木版年画由此发展起来。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的开通,朱仙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原商业中心,朱仙镇木版年画也蓬勃发展起来,进入鼎盛时期,声名远播。后来几经变动,朱仙镇木版年画渐呈衰颓之势。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与现代社会的互动

(一)现代社会促使木版年画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民居的变迁、民俗的改变以及受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逐渐丧失了往日的辉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学者们已提出了颇多看法。如姚新中认为:“传统与现代并非相互排斥,相反,它们不仅相互联系而且互相包含、互相改变,真正的现代化本身是一个继承和发展传统,在整合传统与现代基本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再创造’传统、‘改变’和‘再改变’传统的过程。”[3]其实,传统与现代好比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而一部分人潜意识里总认为,传统就是糟粕,维护传统就是落后和守旧。事实并非如此,传统的东西如果加以合理利用,披上现代化的外衣也能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历史记忆的传承者,它不仅是集体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极具东方文化魅力的象征。它题材丰富,如反映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二十四孝图》《三娘教子图》等;反映忠正侠气精神的《三女侠》《水浒英雄谱》等;反映热闹场景庆祝节日的《同乐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等。它们所凸显出来的东西正是现代这个急速前进的社会正在遗忘的,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元素正滋润着现如今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冯骥才对其高度评价道:“数千年来,人们创造了无数充满魅力的民俗方式,其中中华文化性质最鲜明、文化内涵最深厚、艺术最绚烂而独异者就是年画。”[4]由此可见其不凡的价值与地位。传统中蕴含的价值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生活在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里,那种所谓的“原始态”的社会基础已然发生改变,要想使传统文化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果依然执著于旧传统或旧习惯,不能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必然会衰颓,甚至消失。

就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现状来说,仅剩木版年画一条街里的几家小店在坚守,年画生意较为惨淡。它们大多仍停留在老式小作坊式的规模上;年画的取材仍沿袭过去的主题,没有任何改变和创新;掌握印制年画的手工艺人已经很少,传统的染色、印制方法已不被人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已无心于年画的制作与售卖。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传统的味道正在丧失或被遗忘,新年时张贴年画的习俗也已淡漠,因此木版年画也仅仅作为收藏来用。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眼前纷繁复杂,那些新奇的与现代步伐的相一致的事物已牢牢地吸引了大众的视线。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如果不武装自己,终究是会被社会遗忘和抛弃。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的必然趋势,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和物必然是要顺应这个历史潮流,走向现代化。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东北二人转,赵本山把其融入到《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故事》等影视作品中,不仅成功地宣传了东北二人转,还打响了东北二人转的知名度,从而增加了其生命力,以致东北的一些高校都先后增设了二人转专业,使东北二人转这一民俗文化暂时摆脱了困境。还有,民间剪纸艺术与文身完美结合。此外,又把戏剧脸谱、牡丹富贵等很多图案、花样各不相同的剪纸图案同服饰结合起来,制造出极具传统感的现代化服饰,达到完美的和谐,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成功案例。以上的例子无不证明着传统文化现代化确是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契机

1.当前的城镇化建设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符号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城市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其实城镇正如人一样,需要有物质的血肉和精神的内涵。比如提起杭州,人们就想到了西湖;提起苏州,就想到了昆曲;提起西安,就想到了兵马俑等,透过这些符号,能探寻出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风情。文化符号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与定位。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要早于山东、天津、苏州等地的年画,鲁迅先生曾给予它很高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很好,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5]作为朱仙镇的文化符号,是与其他城镇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2.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开发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在对乡村经济进行深入开发的过程中,文化旅游已成为乡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乡村文化成为区域经济的一大推力。据考证,朱仙镇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开展乡村文化旅游是具有极大优势的。首先,木版年画作为朱仙镇的名片是不言而喻的;再者,庙会和地方戏曲,从年头到年尾,月月有会,而且这里又是驰名中外的豫剧符祥调的重要的发祥地;还有清真寺和岳飞庙等有名的景点,其中清真寺是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之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与阿拉伯装饰风格。此外,在饮食上,极具地方特色,如享誉全省的五香豆干、清真十大碗等。这些都是朱仙镇开展乡村文化旅游的优势。在以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发的强势带动下,促使该镇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势必会迎来朱仙镇再次繁荣。

3.年画元素为现代社会增添了活力

对于如何看待传统的问题,郑杭生说道:“传统源于过去,是‘活着的过去’,是能够‘活到’现在的那一部分过去。而作为活着的过去,传统也是‘现在’,甚至会是‘未来’,因为它们往往会蕴生出更为长久的社会趋势”[6]。就比如年画元素在娱乐业、包装业等行业中的凸显。街头巷尾出现的中国梦年画广告,作为主角的胖娃娃们生动地展现出“敬老、爱幼、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许多产品的包装,如月饼、糕点等,也运用了年画元素。此外,年画元素又为动漫行业提供了素材,拓宽了发展空间。年画元素与动漫的结合已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之前,根据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内最大的年画《大过新年》创作的动画片发布,已引起了一些反响,得到了不少肯定与赞赏。朱仙镇木版年画多选材于历史戏剧、民间故事、神话小说等,形象夸张、色彩艳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找准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凭借自身魅力,足以助力于动漫的发展。

三、两者互动的影响

(一)以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面对传统文化艺术,王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情感等综合物质的载体,其存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人类的主观需要。”[7]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如果没有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就难以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反映时代生活,顺应现代需求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朱仙镇木版年画近年衰颓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一直固守于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与年画销售。年画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将传统文化元素的消失,而是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添传统文化的生机,摆脱其面临的困境。如果还是秉持着束之高阁的原则,偏离大众视线,就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就目前来看,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者也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寻求改变。比如,朱仙镇木版年画借助“互联网”新平台,吸引数万名网友点赞和关注,由专业团队打造“清风”卡通版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网上大受追捧,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还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再局限于传统店铺的售卖,大力实施走出去策略,在各地举行展览,又走进校园,与文化企业合作打造朱仙镇木版年画品牌。

(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文化符号本身就潜藏着多种价值,这些价值已为内容产业、创意产业拓宽了发展空间,增添了不少动力。就比如温州的瓯塑,它是一项从古代泥塑发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有“东方的立体油画”的美誉。周锦云认为瓯塑可以走现代化的路子,创办了工艺美术装潢公司,至今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绵竹年画,一些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以绵竹年画为基本元素设计出了木雕系列产品、布艺系列产品等,如今这种创意产品的生产已经达到了规模化经营,带动了当地多家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双赢。朱仙镇木版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力,它不仅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为现代的创意产业提供素材,如广告业、动漫业、包装业等;使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引起大众关注。

四、结语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现代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更好的传承,另一方面又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现代社会的活力。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现代化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个借鉴。传统与现代本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有其共融性。对于民间艺术而言,其生存的土壤就是日常生活,因此最好的保护就是充分发挥它们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而并非脱离烟火,束之高阁。处在一个全球化的变革时代,只有真正地“活”起来,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才能在新时代下重获生机。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373.

[2]李广庭,王有光.乡言解颐·吴下谚联[M].北京:中华书局,1982:65-68.

[3]姚新中.传统与现代化的再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2-59.

[4]冯骥才.年画: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间创造[J].党建,2014(2):54-56.

[5]肖东发、张学亮.华夏之中,中原文化特色与形态[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4):111.

[6]杨敏、杨筱明.“传统—现代”关系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意涵[J].甘肃社会科学,2016(6):160-166.

[7]王潇.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6.

(责任编辑 倪玲玲)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Society-In The Case of Wood Engraving Picture In Zhuxian Town

ZHU Qi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unan Normal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China)

J218.3

A

1671-9123(2017)02-0077-04

2017-03-18

朱倩(1992-),女,河南平顶山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朱仙镇木版年画
牛年画牛
在朱仙镇,与诸仙相遇(组章选二)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平阳木版雕印戏曲拂尘纸一幅一戏四图年画考释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的应用价值研究——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及其思想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