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及原则

2017-04-13 02:37◎孙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有氧全民有机

◎孙 彬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有机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及原则

◎孙 彬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从1995年开始,国家定期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全民健身计划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它不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这一制度固定下来,更重要的是秉持了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调整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结合实际,按照计划的要求积极推进和实施,选好突破口,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把有机运动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首选,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具有振聋发聩的启发作用。从国家战略到人体本身机能、社会与自然环境、社会与家庭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如何实现强体卫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论点新颖、适应范围广,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有机运动;全民健身;健康

有机运动是人体生命健康的基本方法,有机运动如同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一样,对人类生命体能强健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应当成为人类健康的首选,这也是《全民健康计划纲要》所主张和要求的主要目标。

一、有机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一)有机运动的概念

如同《道德经》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一样,融入自然,遵循身体的自然循环规律制定运动计划,将强制外力的运动器械丢在一边,将运动搬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或明亮、干净、通风、宽敞的环境中,将繁杂的运动计划变成主动的锻炼,实现最佳的有氧呼入,这就是有机运动。

常见的有机运动有: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游泳、跳绳、骑自行车、健身舞、韵律操等。有机运动的特点是强度小、节奏感强、时间上具有连续和不间断性。因此和日常带有竞技性质的有爆发性的非有机运动相比较,它是一种恒常运动。

(二)有机运动与有氧运动、有序运动的统一性

符合有机运动的标准就是有氧运动。人类的燃料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储存在人体的细胞中。当你运动时,就会消耗这些燃料获得动力,获得动力就需氧气助燃,而大口呼吸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之中,随动脉血流向全身组织细胞的漫长过程。

有机运动离不开有氧运动,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实际生活中,相当程度上,有氧运动也称之为有机运动。

1.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非爆发并要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有氧运动是极富韵律性的运动。运动时间15分钟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是不是有机运动,衡量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就是有机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它能够激活人体全身组织器官的潜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机能,对人体的心肺功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氧运动的方式因人而异。不同形式的有氧运动不受场地、器材、季节限制,做起来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易于推广。

有氧运动是以人类体能最佳标准来衡量的,如正常血压值成人小于120/80mmHg,心率每分钟60次—100次,低于或高于这些标准,就意味着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定强度的运动项目。如血压高的人不宜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诸如球类、田径类等。

2.人体运动的时候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和时间实现能量转化,这种体能转化过程可称之为有序运动。如某身体有疾病的人通过练习太极拳或广场舞,使自己身体逐步好转,就是有序运动。如果他为了急于求成,每天跑步十公里,过度疲劳,反而破坏体内平衡,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健身作用,反而有害。2001年9月,大众健身先导人物、著名健身操教练马华去世,按理论健身健美操既能提高人体素质,又能保持良好的体型,马华教练应该不至于英年因得白血病而去世。但是,透过现象,我们清楚地看到,马华作为职业健身人,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忘我健身,虽然敬业,虽然内心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由于人体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转,就必然出现免疫力下降,这时候疾病就会乘虚而入。由此不难得出结论:过度疲劳是诱发她白血病的原因。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应该是有序的运动,是要与人的体能潜质相匹配的运动。任何超过养生需要或体能消耗极限的剧烈运动等于透支生命,对身体十分有害。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强度逐步过渡;运动时间逐渐加长,运动次数有少到多,在自己可承受和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不能急于求成。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得出:有机运动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和参照的,整个运动过程需要尊重有序的原则,即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以人体潜质相适应为原则,循序渐进,使人的体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有机运动对人类生理的影响

每一项有机运动必须实现身体和心理上双同步的收益。

(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经常性的开展有机运动,可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使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更加精力充沛,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倡导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民健身运动指的就是有机运动,有机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在有机运动中,人体全身肌肉得到积极活动,各肌肉群向大脑传递的兴奋相应迅速增多,在大脑皮层形成大量的兴奋灶,使得情绪高涨,直接给人体带来愉悦的感觉,这种由生理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在体育心理学上称为“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当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困难和挫败时,采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机运动,可以将烦躁、困惑、压抑、焦虑、郁闷、不自信等负面情绪及时宣泄出来,从而实现减轻心理压力,情绪转移效应。

(三)对人类神经症的影响

有机运动可以促使人改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尤其对一些患有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人更为有效,消除烦躁、焦虑,从而表现出积极自信、充满活力。根据美国学者Kyan的调查,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机运动能够引发神经递质B-内啡呔等内源性阿片酞物质、儿茶酚胺、5-HT等含量发生改变,导致运动中的情绪高涨,干扰、破坏心理疾病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维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健康的身心必然带来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状态,对于家庭、社会甚至整个国家都会带来正能量。

(四)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任何一项与自己体能相适应的有机运动,通过有序的过程,都会带来人体能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吸氧量增加,肺活量增加,一些封闭或已滞积的肌体功能重新激活,能量迸发,生理机器运转良好。

三、有机运动主宰人类的基本健康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逐渐代替了人类的大部分劳动,使人体的运动在逐渐地减少。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内的高脂、高糖、高蛋白因为运动的逐渐减少而积聚增多。忽视全民体质,必然要导致强国卫国的风险存在。改善体质刻不容缓。有机运动具有全民性、广泛性,便于操作引导,普及率高,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非常重要。

(一)通过科学、医疗的手段,时时监控个人体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不注意在平时通过有机运动来平衡自己的身体,总是等到出现问题了才去锻炼,消耗钱财不说,有的时候已于事无补,错过运动锻炼最佳时机,后悔莫及。所以,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如何,预防和监控很重要。一是要通过有机运动发现自己的不适,感觉到不适要及时进行检查确诊;二是要通过定期检查体检的方式发现问题;三是要多学习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通过听讲座、看案例和观察相同或相似群体状况等方式,对照自己身体所反映出来的信号,及时发现和治疗。对于疾病,人们常用“三分治疗七分养”来总结。这七分养中绝大部分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通过有机运动来调养;四是要将个人的有机运动计划坚持好。通过坚持有机运动,不断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使自己的体能始终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

(二)找准适合改善自身体能的有机运动方法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选择的运动方法也不尽相同。找准适应自己特征的运动方法,要以自己能够承受的有氧量、肺活量和肌肉韧带忍受度极限为限,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到最佳状态。一个人的体质不同,选择的项目和方法也就不同,切不可看见人家锻炼什么就去学什么,一定要听专家和医生的意见科学选择。不能以有机运动为名,随意选择对自己不适宜的运动方法。

(三)不断调整和改进有机运动的内容,适应体能转变

一个人的体质改变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科学的运动方法,会使人们的运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所谓的科学方法,就是要根据体能发生的变化,调整运动方法和内容。如当“三高”消除后,就不能采取高消耗的运动方式来浪费机能。到一定的年龄段之后就要避免激烈或对撞的运动。运动方法要随着体能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不能一成不变,这是科学锻炼的必然选择。

(四)要注意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急于求成不注意科学锻炼的例子。如有的想通过跑步改善体质,近乎自残式地每天跑上十几公里,认为这样很快就能改变自身体质,实事上反而损害了一些体能,适得其反。有几个同事想通过快走的方式锻炼,早上五公里,下午五公里,结果关节受损,走路困难。类似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原则。我们知道,人体的体能改变是一个逐步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要遵循科学规律,注意实效。这种实效也是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逐步显现的。

(五)注意分享成果,增强有机运动的信心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公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标志着全民性的有机运动活动步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它表明有机运动是全民运动的必选和首选。国家的战略部署,必将对全体国民体质的改变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正如《计划》中所说的,“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认真学习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要广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将强身健体的有机运动意义推广到全体国民之中;二是要通过示范带头的典型作用,影响和带动全民参与。如广场舞、游泳、徒步、太极拳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普及;用身边成功的例子以点带面,用多种比赛或表演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主动提供基础设施,配备义务教练和专家等,使国人始终沉浸在有机运动的愉悦之中;三是将国家推广和民间传播有机结合,发挥各阶层的力量,展现有机运动的决心和信心。

四、推行有机运动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全民参与的原则

牢固树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永远是第一的理念。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宣传、倡导、普及全民有机运动的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适应全民性的广播体操、广场舞等,应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广泛推广。

(二)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的当过兵、有的学体育出身,有的练过武术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人的一生都需要通过有机运动来调节体质的平衡。每个人都要根据体质的不平衡状态拟定出适应自己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

(三)体育工作者应该是有机运动的把脉专家,积极主动地为大众服务

有机运动无论是对群众个人生理、身心和情绪,还是于国于事业于社会等方面都会产生正能量,作为一名体育教育者,应当立足本职,全面学习,多掌握一些技能,做培养和引导大众参与有机运动的行家,其中牵涉到生理学、心理学、医学以及社会管理学等等,都要加强学习和总结,即是教育者,教练,也是社会工作者和社区义务工作者,真正扮演起对群众、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角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构建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社会共建的有机运动系统工程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要“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园,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的要求,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以推广有机运动为己任,主动站队,主动作为,积极实施,让人人享受健康。有了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上升到这个角度,才会切实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五)将有机运动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

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与保障,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完善法律政策保障。要以法律的形式将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纳入政府体系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依法保障公民享有的权利,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的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把有机运动通过公民主动参与法律强制保障结合起来,提高国民体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Z].(2016)37号.

[2]林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84-86.

[3]高晓嶙,常芸.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83-87.

[4]谭宏彦,闫振龙,陈善平.全民健身运动新论-论健身运动中的误区[J].体育文化导刊,2006(3):11-13.

[5]刘月异.浅析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J].才智,2009(4):219.

[6]齐骄阳,陶仲明.有氧运动对增进大学生生理健康的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98-100.

(责任编辑 卞建宁)

G806

A

1671-9123(2017)02-0114-05

2017-03-29

孙彬(1990-),男,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

猜你喜欢
有氧全民有机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全民·爱·阅读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