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研究

2017-05-04 01:13陈芙蓉朱丹陈慧袁菲王临英黄郑铭
浙江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鳞状良性肺癌

陈芙蓉 朱丹 陈慧 袁菲 王临英 黄郑铭

●检测诊断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研究

陈芙蓉 朱丹 陈慧 袁菲 王临英 黄郑铭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患者41例(NSCLC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及良性疾病者30例(良性组),采用Cell Search系统检测入选者体内CTC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CC-Ag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NSCLC组CTC数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均P<0.05);NSCLC组CTC数与血清SCC-Ag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 结论 对于临床可疑的NSCLC患者检测血清SCC-Ag水平与CTC数,能够提高NSCLC的临床检出率,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肺癌是一类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都算是一类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占肺癌总发病率的60%左右,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随着城市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导致肺癌患者数量大幅升高[1-2]。由于早期肺癌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所以NSCLC患者的检出率也较低,通常患者被确诊为肺癌的时候已经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为了能够早期诊断NSCLC患者,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笔者将NSCLC患者体内循环肿瘤细胞(CTC)数以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分别与健康体检者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探讨NSCLC患者SCCAg水平与CTCs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诊断NSCLC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NSCLC患者41例(NSCLC组),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52~82(65.3±9.2)岁;均为鳞癌。纳入标准:经气管镜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组织,诊断为原发性NSCLC患者且尚未进行任何治疗;均无器官移植史且未并发其他系统肿瘤。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对照组)以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30例(良性组,均表现为体积较小的气管或支气管瘤,少数有咳嗽和肺部感染等表现,多数无任何症状)。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5(68.2±8.7)岁;良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8(66.3±6.8)岁。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Cell Tracks Auto Prep系统和Cell Tracks AnalyzerⅡ系统(美国强生公司产)测定CTC及SCCAg水平,配合移液器、漩涡震荡仪、上样缓冲液、清洗液、去离子水以及Cell Search CTC试剂盒和质控试剂盒。Cell Save专用收集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将每支Cell Save管中的7.5ml血液注入带有适当标记的Cell Tracks Auto Prep锥形瓶中。向装有样本的每支锥形瓶加入6.5ml稀释缓冲液。800g离心15min,在 Cell Tracks Auto Prep系统上对试管进行处理。采集血液后于室温保存并于96h进行检测,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检测和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之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

2 结果

2.1 3组CTC、SCC-Ag水平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NSCLC组CTC数及SCC-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3组CTC、SCC-Ag水平比较

2.2 NSCLC患者CTC数与SCC-Ag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示NSCLC患者外周血液中CTC数与血清SCC-Ag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

3 讨论

随着NSCLC患者数量逐年扩增,如何在患者早期提前检测出肿瘤的存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因为早期NSCLC的症状并不明显,临床上使用胸部X线及CT检查等影像学诊断难以检测出NSCLC的存在,致使大多数患者一旦被检查出罹患肺癌已经是处于癌症中、晚期阶段[3]。

临床上除了使用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NSCLC进行检查之外,患者体内的血清标志物和分子标志物等因素也是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4]。患者体内SCC-Ag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NSCLC患者的临床病情,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判断预后[5]。但是仅利用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对患者体内肿瘤进行检测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体内的肿瘤情况[6]。因此,本研究探索CTC数和血清SCC-Ag水平对早期诊断NSCLC的价值。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一类化学物质,在细胞发生癌变和增殖的过程中产生[7]。其分类主要有癌胚蛋白、肿瘤相关抗原、酶、特殊血浆蛋白、激素和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等[8]。而CTC则是存在于患者外周血液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总称,该类肿瘤细胞是从实体肿瘤病灶上脱落进入外周血液,大部分CTC会凋亡或者被吞噬细胞吞噬,小部分CTC则会逐渐发展成转移灶[9-10]。血清SCC-Ag首次发现于1977年,从宫颈鳞癌组织中分离出来,是一组肿瘤相关蛋白,与鳞状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复发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NSCLC患者外周血液中的CTC数显著高于健康人及肺部良性疾病者,NSCLC患者血清SCC-Ag水平高于健康人及良性疾病者;NSCLC患者外周血液中的CTC数与血清SCC-Ag水平呈正相关。健康人体内不存在CTC,只存在微量的血清SCCAg,而NSCLC患者体内才存在CTC和大量血清SCCAg,并且在NSCLC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患者体内的CTC数以及血清SCC-Ag水平均会显著增高[12-13]。对于临床可疑的NSCLC患者检测血清SCC-Ag水平与CTC数,能够提高NSCLC的临床检出率和降低误诊率,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1]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浙江省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J].浙江医学,2016,38(4):233-236, 290.

[2]Hong D,Zhang G,Zhang X,et al.Pulmonary Toxicities of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Lung Cancer:A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Medicine(Baltimore), 2016,95(9):e3008.

[3]张为迪,李辉,宋平平,等.非小细胞肺癌肺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24):51-53.

[4]Takeda M,Sakai K,Okamoto K,et al.Genome sequencing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dentifies a basis for nintedanib sensitivity[J].Ann Oncol,2016,27(4):748-750.

[5]陈鹏,李雷.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 2013,40(14):862-865.

[6]Decatris M P,Farrugia D,O'Byrne K J.Clinician Perspective on Molecular Profiling of Non-Small-CellLung Cancer[J].J Clin Oncol,2016,34(8):884-886.

[7]陈燕,邓安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SCC-Ag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7):900-901.

[8]Masters G A,Temin S,Azzoli C G,et al.Systemic Therapy for Stage IV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J].J Clin Oncol,2015,33(30):3488-3515.

[9]王加,潘世扬,张炳峰,等.特异性循环肺癌细胞流式检测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5,38(1):45-48.

[10]赵文华,刘艳萍,于起涛,等.血清CEA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01-404.

[11]Camposilvan I,Akhtar-Danesh N,Schneider L,et al.The effect of surgeon volume on procedure selec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rgerie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5,150 (3):507-512.

[12]洪卫,林宝钗,张贝贝,等.BCL-2基因多态性与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KI治疗疗效的关联研究[J].浙江医学,2014(5):382-385.

[13]杨慧,吴玉芬,黄勇.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7):41-43.

2016-06-28)

(本文编辑:马雯娜)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7.2016-985

321000 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陈芙蓉,E-mail:chenxi4560@163.com

猜你喜欢
鳞状良性肺癌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