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017-05-31 11:34林文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林文虎

【摘要】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特征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就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37-02

一、自主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间接兴趣则是指向学习活动的结果。求知欲望是人天生就有的本能,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有着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内在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强制的约束力量,而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成为和种内在的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就由传统学习方式下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

要想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仅仅靠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还不够,因为学习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只凭一时的好奇和冲动来维持的学习,往往会在遇到困难、需要意志努力时,难经继续维持。因此,教师还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责任,使学生知道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间接兴趣,产生一种责任感。

二、合作学习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今天,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因此,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多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以便学生能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因而,我们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第一,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目标,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在这种合作性的目标结构下,小组所有面员共同承担责任,组内没有竞争压力,有助于调动所有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

第二,让每个小组成员只拥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一部分信息或资料,没有谁占有全部资料,学生必须分享他们各自拥有的资料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这种做法能够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帮助。

第三,給小组中的成员分配角色时,注意角色的互补性、内在联系性和可轮换性,并且要使每种角色都要为全组承担相应的责任。角色互补并相互依赖,不仅增强了每个小组成员在追求共同目标过程 中的责任感、自尊感和归属感,督促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乐意为小组成功尽心尽力,敢于大胆地尝试新方法和发挥创造性。

第四,使一个或者更多的小组成员的优异表现为整个小组赢得奖励,即小组成绩共享。小组成绩的共享,可以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能够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成功和快乐,并激励他们为继续取得成功而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

三、探究学习

1.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从而乐于探究。

2.联系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因此,问题设计是关系到探究式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效,是否能为学生接受、受到学生喜欢的一个重要环节。

探究问题的设计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设计一个好的探究问题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只有在认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所设计的问题才真正是属于“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乐于参与探究,并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3.正确处理学生主动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适时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在增进知识经验的同时提升探究素质,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如果我们教师能正确处理学生主动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又能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引导学生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才能真正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探究,并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就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明全等. 新课程下的课堂观[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