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2017-06-27 03:34龙雨萍张中旺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区楚文化汉江

龙雨萍,张中旺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龙雨萍,张中旺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使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评价其开发潜力可为该地区文化旅游科学合理地开发提供依据。为此,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3个方面建立了包含20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系统,并以汉江流域湖北段6处文化旅游区为例进行潜力评价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层次分析法;汉江流域

2014年以来,传统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为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旅游,把含有文化内涵的元素和符号通过创意设计加载到时尚消费上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方向。旅游资源评价是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对开发产生偏差,因此从更广、更深层面上开展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逐渐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定量研究的热点之一[1]。

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西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多以单个游憩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其评价理论方法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梁修存[2]等将国外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分为视觉质量评价、人类文化遗产价值评价、货币价值评价。国内研究以探讨指标评价体系为主,汪侠[3]等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洪泽县老子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侯兵[4]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将社会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相结合,对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整合思路进行系统研究;董培海[5]等归纳国内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构建旅游资源综合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综上所述,国外相关研究以探讨理论方法居多,国内则以探讨指标评价体系为主,重点集中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视觉质量评价法、民意测验法、专家评议法、等级划分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构建某一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且多针对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针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研究则较少。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历史上曾是西部高原进入中部盆地和东部平原的五大走廊之一,如今则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2013年湖北省委提出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进一步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推动“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标志着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201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总规划及环保、水利、农业、旅游4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出台,目标是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本研究希望在总结与利用国内外关于文化旅游和汉江流域开放开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灰色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构建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构成因子进行综合评分来研究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以期得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俱佳的文化旅游开发对策,促进汉江流域文化旅游特色的打造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汉江被誉为中国的多瑙河,全长1 532km,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湖北省境内流域870km,涉及38个县市,占全长的55.2%。湖北汉江流域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亮点有十堰武当山道教文化;神农架林区神农文化;襄阳市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和唐文化;随州、钟祥、潜江等地楚文化;武汉市红色文化等。本研究选取湖北段6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载体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分别是三国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神农文化区、楚文化区、汉水文化区和孝文化区,基本涵盖了研究区的主要文化类型[6]。

二、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研究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品位、文化内涵、市场条件等全方位考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衡量内在资源特性和外部区域旅游发展适宜性两部分。在评价过程中,尽量增加客观因素的作用,避免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一)构建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难点和关键。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不仅要考虑资源本身的价值度量,如知名度与影响力、游览价值等,还要考虑保护和开发的潜力问题,如优化整合潜力、品牌价值潜力等,可将这些评价因素归为“资源禀赋条件”指标;其次要考虑开发条件,如旅游服务质量和投资保障、社区居民态度等,可将这些评价因素归为“旅游开发条件”指标;最后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源市场,要考虑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等因素,“客源市场条件”指标不可少。依据特殊性和普遍性、定量和定性、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成果[1,7-8],构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共分3个层次:第1层为目标层,即U层;第2层为准则层,即资源禀赋条件U1、旅游开发条件U2、客源市场条件U3;第3层为指标层,共20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指标权重的最常用方法,即通过填写判断矩阵得出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然后用和积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造判断矩阵主要运用1-9标度法。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1,9-12]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0名具有文化、旅游、地理、管理等学科背景专家,对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层次指标进行两两重要程度判断比较打分。利用DPS数学软件处理各位专家评分,计算出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一致性检验,减少权重的不确定性,评价因子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三)测算方法

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指标模糊评分

对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评价指标进行模糊评分,采用模糊数学十分制计分法,计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模糊评分标准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四)综合得分

10位专家按照评分等级标准对汉江流域三国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神农文化区、楚文化区、汉水文化区和孝文化区6处文化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打分,6个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模糊评分标准

根据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值,可以把汉江流域湖北段6个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划分为3级:得分≥3.85为Ⅰ级潜力旅游资源;2.95~3.84为Ⅱ级潜力旅游资源;得分<2.94为Ⅲ级潜力旅游资源。Ⅰ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区为道教文化区、神农文化区和汉水文化区,为最佳可开发区域;Ⅱ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区为三国文化区和楚文化区,为次佳可开发区域;Ⅲ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区为孝文化区,具有一般开发潜力,其限制条件较多。

三、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资源禀赋条件指标

评价中资源禀赋条件指标得分最高的是汉水文化区,为1.698,其次为神农文化区、道教文化区和三国文化区,分别为1.675、1.664和1.652,楚文化区和孝文化区得分较低,为1.553和1.242。

汉水文化区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等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是大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旅游资源品味高、特色突出,知名度高、互补性强,具有极高旅游开发价值,正所谓“天下一统,大汉归中”。201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汉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成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带,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聚集优势,建设全国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汉水文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开发高度。

神农文化区、道教文化区和三国文化区是湖北省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古代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利用方式:一是依托楚文物遗址,开辟旅游景区;二是利用出土楚文物,在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三是复制仿制楚国乐器举办展演;四是制作仿古旅游工艺品;五是在对楚文化和楚国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建仿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缺乏楚文化发展利用的总体规划和方案;二是与楚文化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三是开发形式简单,满足不了旅游者需要。因此,楚文化的旅游开发利用似乎一直处于“有说头,没看头”的状态[14]。

孝感的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奉行孝行、遵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感市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市,在加快孝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缺乏整体战略发展定位,没有将孝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上升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战略高度制定相关发展战略。目前,孝感市将“休闲度假与商务旅游”“历史孝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温泉生态观光旅游”4大旅游品牌作为战略发展定位,忽视突出孝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战略地位;缺乏统一规划,孝文化旅游景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对高品质旅游的消费需求;缺乏资金保障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如人意[15]。

(二)旅游开发条件指标

评价中旅游开发条件指标得分较高的是道教文化区、神农文化区和汉水文化区,分别为1.423、1.371和1.326,孝文化区得分最低为1.064。区位与可达性指标的潜力最大,2018年被誉为湖北“最美高铁线”的汉十高铁将建成通车,它不仅是湖北省内连通武汉、襄阳、十堰、随州的重要区域性快速铁路,也将是沟通华中与西北地区、东南沿海的国家战略大通道。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的经济支持力度。以2015年数据为例,湖北省全省人均GDP为50 654元[16]。从各地级市来看,武汉、宜昌和襄阳GDP总量领先。在政府产业政策方面,2013年各地市政府纷纷推出“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通知,提高对旅游业重要地位的认识。襄阳提出了树立“旅游福民”的理念,要创建1个国家级文化旅游示范区;注重先进旅游业态的研究和引进,打造襄阳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政策、规划引导和人才支撑;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改善旅游业硬件环境;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大旅游工作格局等等。为襄阳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客源市场条件指标

客源市场条件指标评价得分最高的是神农文化区、道教文化区,分别为0.891和0.882,得分最低的是孝文化区为0.618。

城市人口规模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本地客源市场的规模和潜力。2013年湖北各市州旅游排名最吸引游客的是神农文化区和道教文化区。2016年武汉城市人口为1 060.77万,全省第一,襄阳561.4万,全省第四[17]。2018年汉十高铁通车后,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将会出现明显增长。

(四)综合评分与功能分区

综合指标显示,汉江流域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选取的6处文化旅游区中,Ⅰ级、Ⅱ级、Ⅲ级潜力旅游资源分别有3处、2处、1处,说明汉江流域湖北段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旅游发展转型升级为建设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该地正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

1.道教文化区、神农文化区和汉水文化区为Ⅰ级潜力旅游资源

该区域内文化旅游类景区中有2个国家5A级景区,分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的武当山景区和神农架景区;国家4A级景区10余个,分别为隆中风景区、唐城景区、大洪山景区、九宫山景区、明显陵景区等。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相传上古的神农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药而得名,神农架完好保存洪荒时代风光,以“野人”的发现最为著名。汉水文化区由于湖北省“两圈两带”的提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3个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品味高,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多项可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区域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良好,可优先开发利用。

2.三国文化区和楚文化区为Ⅱ级潜力旅游资源

有人曾说过“作为三国文化最丰厚的地方,湖北作为三国故里是当仁不让的”。《湖北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提出:湖北要以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为桥梁,打造重点旅游区域,促进经济发展。宜昌浓缩有半部三国史,三国文化可成三峡旅游王牌;荆州是三国历史的缩影,三国古城和“关公文化之乡”游人如织;荆门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之一,正在加强对三国文化、楚文化、荆襄古道文化旅游的整合;襄阳有“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古隆中旅游和诸葛亮文化旅游风生水起。可见,汉江流域湖北段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不足之处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整体开发态势,三国景区缺乏对三国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整理;三国故事虽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许多景点只有少量遗存、遗址,形式单一;很多景区对三国文化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不到位。

要解决上述问题,塑造湖北“三国文化之乡”品牌,需要围绕三国历史文化进行区域资源整合:一是整体规划。对各区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开展研究,避免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打造大三国景区;二是点、线、面串联。湖北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片状分布和线状串连的特点,在开发利用时应以点连线,以线串面,全面发展,以长江、汉江为轴,带动沿线城市,联通各点景区,形成全省三国文化资源大开发的格局。

楚文化是湖北最具特色的、“唯我独尊”的文化旅游资源。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地区,楚国存在的800年时间,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终在湖北境内,所以楚文化是湖北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异性,使楚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发掘这些特色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对深受儒家传统濡染的现代中国人,对生活在其他文明中的外国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抓住一个“特”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一是以地方节庆活动为载体,打响楚文化品牌,让楚文化“活起来”,让游客不知不觉地“走进”楚文化中。如目前“湖北荆州楚文化节”“武汉东湖楚文化节”要继续光大,瑰丽多姿的楚歌楚舞表演和楚国民俗风情活动认真传承;二是打造楚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将湖北楚文化的富集区、著名文物、遗址纳入其中,同时建设配套的带有楚文化烙印的休闲文化旅游设施。

3.孝文化区为Ⅲ级潜力旅游资源

无论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开发条件,还是客源市场开发指标看,湖北孝感的孝文化区均处于欠发达区。这一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变劣势为优势,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将“孝文化”定为孝感的城市主题文化,打造“中华孝文化”旅游品牌,积极策划组织中华孝文化旅游节,研究制定《孝感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规划》,将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定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目标。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孝文化旅游精品。如双峰山“孝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和天紫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华敬老园”项目建设等。三是做大做强孝文化产业链。将孝文化的艺术内涵和旅游商品有机结合,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引导消费者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四是加强形象包装和宣传,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现代媒体为窗口,充分展示孝文化形象。

[1] 吕建树,刘 洋.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1,33(9):1788-1798.

[2] 梁修存,丁登山.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253-260.

[3] 汪 侠,顾朝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灰色方法——以老子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3):625-635.

[4] 侯 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 董培海,李 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构建问题初探[J].旅游论坛,2011,4(5):22-28.

[6] 廖伦建.湖北汉江流域文化旅游的点、线、面[J].荆楚学刊,2014,15(3):59-63.

[7] 石长波,王 玉.基于AHM改进黑龙江山地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设计[J].旅游学刊,2009,24(2):64-69.

[8] 王灵恩,成升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以澜沧江流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1):178-183.

[9] 孙 青,张 捷,史春云.文化旅游资源市场潜力评价模型研究[J].特区经济,2007(2):191-192.

[10]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1] 保继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干旱区地理,1988,11(4):57-59.

[12] 陈梅花,石培基.基于AHP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以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6):196-200.

[13] 王红兰,李 平,窦 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济南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的评价[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79-282.

[14] 郭清霞,李娟文,郭康松.湖北楚文化专项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5):113-116.

[15] 邢玉莉.孝感孝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6]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统计局. 2015年湖北人均GDP达到50654元 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EB/OL].(2016-10-31)[2017-03-30]. http://www.hubei.gov.cn/zwgk/hbyw/hbywqb/201610/t20161031_911734.shtml/

[17] 中商情报网. 2016年最新湖北省各市(州)地区人口数量排行榜:武汉1060.77万人居首[EB/OL]. (2016-08-23)[2017-03-30]. 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60823/11401356226.shtml

(责任编辑:陈 丹)

Evaluation on Exploitation Potential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LONG Yuping, ZHANG Zhongw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With the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an River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an River basin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n its exploitation potential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s cultural tourism. By analyzing various factor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volves three subsystems, as resource endowment, tourism exploiting conditions, and source of tourist markets, including more than 20 evaluation indexes. AHP method was used for determining index weights. The tourism resources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above six scenic spot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of Hubei Province is evaluated and rank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ation potential; AHP; the Han River basin

2016-04-21;

2016-09-30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2015141)

龙雨萍(1979— ),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F590.8

A

2095-4476(2017)06-0030-06

猜你喜欢
文化区楚文化汉江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汉江春晓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汉江,为你梳妆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守望汉江
汉江之歌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