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信仰

2017-08-28 19:50何润彩
中小学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信仰价值精神

何润彩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朱自清也认为:“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应努力成为以教育为信仰的人。”这些名家之见告诉我们,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应努力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

我们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教育价值来理解。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教育信仰的功能是融为一体的,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言:“教育价值的本质即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以引导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即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人文精神,然后才是获取科学知识。教育若没有教育信仰作为灵魂,就会陷入盲目、浮躁、平庸状态,难以发挥其价值;教师若没有教育信仰导航,就会迷失方向,精神匮乏,不能有效发挥陶冶情感、提升人格、开发潜能的作用。

我们也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来把握。教育信仰具有动力性,即能使人产生内在精神动力。而人的精神动力一旦需要,便会迸发出来。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领域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如魏书生、霍懋征等,他们以教育为信仰,把教育作为事业,全力创造教育辉煌;把教育作为科学,精心探索教育规律;把教育作为艺术,不断创新教育活力。这些宝贵的精神力量,不论是思想的、情感的,还是认知的、智慧的,都来自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来自“学校兴衰,责任在我”的担当意识。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推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我们更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崇高理想来追求。教育信仰具有理想性,这是对教育面向未来的展望,也是教师精神修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第一重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第二重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第三重也。可见,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者,无不是以理想信仰为本,立足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师是以从事教育大事为职业的,这种选择,实际就是出于对教育职业的一种信仰。

从这个意义上说,抱有教育信仰的人,一定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因为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使命的崇高事业,当我们把教育视为国家事业,视为真善美的传播,她就会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追求,鞭策和激励我们与时精进,追求卓越。

(作者系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信仰价值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信仰
漫画
拿出精神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