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最美教室” 释放育人潜能

2017-08-28 12:43王慧杰
中小学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育人教室环境

王慧杰

摘 要环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最美教室的建设,充分释放环境的育人潜能,同时有赖于通过课程活动促使学生与教室环境发生深度关联,并在课程活动中动态延续最美教室的育人价值,让教室环境成为塑造人、成就人的深刻教育力量。

关 键 词环境;最美教室;育人;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8-00-02

教室作为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和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成长产生着隐性而又持续的影响。在开展“最美教室”建设过程中,老师们关注到了这一“微妙的领域”并将其作为育人载体,充分释放其育人潜能。在此过程中,学校打破对教室固化形态的认知,突出人文关怀,关注学习者的成长诉求和主体地位,构建学习、生活与精神的发展场域,突出了教室建设的核心要素,形成了尊重生命与个体的教室形态。

一、生长的空间——唤醒教室环境的育人价值

1.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

古训有云:“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荀子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杜威则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这都说明环境对人有深刻影响。我们常常说到的“草原性格”“岛国性格”等等,其实都是特定环境在民族文化性格上打下的深深烙印。[1]教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场景布设同样是一种教育力量。它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营造出特定的情境,通过学生的互动与对话、体验和感悟,在每一个角落和细节处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出隐秘而持久的力量。例如有班级将教室建设成“阅读城堡”,让学生置身书籍的海洋,形成浓郁的班级共讀氛围,让教室环境变成了推进阅读、塑造人格的载体。

2.环境是隐性的课程形态

随着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课程即经验”,将教室作为环境与人互动产生经验的土壤,将教室建设作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最美教室的建设承载着积极的育人意义。它是文本课程的重要补充或延伸,表达着班级师生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需要我们以对待学科课程类同的态度进行精心组织和设计,进而将教室环境赋予一定的主题、意义和活动,使最美教室建设从教室布置走向课程开发。例如有的班级按“书声琅琅,绿意盈盈”八字为旨归打造最美教室,既彰显出教室布置的显性风格,又折射了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让教室真正成为班级特色课程开发、展示、创造和实践的世界。

3.环境是更高层次的教育

学校德育要直抵学生心灵深处,最终不是通过“教给”,而是通过“触动”。只有通过感动人心的内容,振奋积极的形式,才能唤起学生心中的真善美。比如当教室的墙面上出现脚印,这就好比给孩子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踢墙是可以发生、存在甚至容忍的行为。因此,在最美教室建设中,我们必须张扬正向行为的导向作用,让那些不良现象没有“市场”,进而悄悄隐退。比如,有的班级在以“森林”为特色营造绿色、自然主题的教室情境时,在黑板一侧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墙绘大树下,安放了一个用藤草手工编织的“鸟巢”,用以收纳粉笔。从此,平时散落在黑板槽、讲台和地面的粉笔头被孩子们悄悄拾起,像呵护雏鸟一般,安放在“鸟巢”里。可见,环境濡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流动的课程——实现最美教室的动态延续

1.最美教室是实时更新的课程作品

最美教室的环境布置应是一种富有主题和意义的设计,是班级文化的外化和彰显。但目前在最美教室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如有些教室的墙面、窗户被贴挂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而在成功的最美教室的创建案例中,我们会发现不少教室的墙面简洁而精炼,显然经过了细致、巧妙的“微布置”,并注意了各元素间的意义的呼应和勾连,以紧扣主题,散而不乱,点染有致。这也告诉我们,最美教室建设要注意特色的彰显、主题的提炼与个性化的表达,立足班级实际,讲班里的事,说班里的人,树班级的精神,将班级建设成一个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共同体,把最美教室作为一件有主题、有要素、有构思的“作品”来对待。

2.班级成员是灵动活跃的课程领导者

在学校开展最美教室建设过程中,每个班级、每位孩子都动了起来,他们一起探讨方案、出谋划策;不同的灵感激荡、碰撞,孕生着关于“最美”的无限可能性。教室每一面墙壁的设计都展示着学生们的才情,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体现着师生的集体智慧,充分显示出班级建设的独具匠心和无限创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尊重和激发,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教室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应该说,关注全员参与和设计,是新的课程观的表征,当每一位学生都被赋予这样的权利,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和关联也就将更加深刻,“作品”意识也将不断加强。例如在最美教室建设中,师生们还设计了班级服务区域管理的“认领”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介入环境之中,实现人人参与、全面发展,这也是隐性课程的目标和使命。

3.环境布设是课程实施的动态延续

教室是空间概念,课程是时间概念,[2]教室作为课程,不是单纯的布置和摆放,而是要将抽象的理念与片段的想法体系化、可视化,使之成为可供操作并不断更新和延续的方法,让班级每天都处于动态之中,注入鲜活的元素,让孩子们成为创造的主角。比如每个班都会摆放绿植,如果只是简单放置,那它就仅是作为美化环境的物质要素而存在。而从课程的视角开发绿植要素,在班级中开展《绿植成长记》之类班本小课程,对于植物的施养、观察、记录与学生活动相关联,这些绿植的意义就大为不同。再如,班级图书角不该仅是各种书籍的陈设和罗列,而可以通过与语文课程的互动整合,开展读书周、作家周等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使之成为班级读书课程的平台,赋予其班本课程的意义,从而动态地延续环境育人的价值。

如此,通过最美教室建设,充分挖掘、释放环境的育人潜能;让课程活动的开发和构建促使学生与教室环境产生深度关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最美的教室滋养出最美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谢翌.教室环境——一种被忽视的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42.

[2]朱永新.缔造完美教室[N].光明日报,2015-3-31(15).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景园小学

广东珠海 519015)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育人教室环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不要在教室打闹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环境清洁工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