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坠楼记

2017-08-28 13:09刘恒全
中小学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坠楼小乐护栏

刘恒全

【案例描述】

一天下午,正开着会,突然收到年级组发来的短信:“据反映刚才有学生坐在三楼阳台护栏上,极度危险!请各班班主任回去查查,查到后需严厉批评,并通报到家长,班会课上再强调一下,绝不允许再出现类似情况!”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们班就在三楼,该不会是我们班的学生吧?

会议结束后,我立即回到教室,向同学们通报了此事,并询问坐在阳台护栏上的是不是我们班同学。见没人吱声,我松了口气,然后借此机会老生常谈地强调了此举动的危险性,希望孩子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危险往往都发生在不经意间,等后悔就来不及啦……放学后,班长悄悄告诉我,坐在阳台护栏上的就是我们班的小乐同学。

原来是他!我心里一股无名火起,这家伙一向好动,喜欢和同学在阳台上玩闹,已被我批评教育过多次,虽“屡教不改”但也有所收敛。没想到这回竟大胆到如此地步!我心想,这次一定要严肃处理,罚写检讨并通报家长!

第二天早上,我找到小乐,他倒是非常爽快地承认了错误。当我问到他是否想过此事的危险后果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想过,并说自己感觉阳台护栏很宽,不会有危险。看着他那无辜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我平时开展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太多空洞的说教。孩子们都是在被动地观看别人的“不幸”,根本没有亲身“体验”过死亡的残酷,又怎么会明白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呢?

我想起,目前西方社会流行“躺进棺材体验死亡”的生命教育,但好像不太适合初中生,而且现实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就想能不能退而求其次,让他想象自己死亡的情景啊!这样做可能过于残忍,但肯定能给他带来一些触动。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给他一次震撼的生命教育。

于是,我让小乐以这次事件为底本写一篇小说,假设自己是小乐的好朋友,和小乐在阳台上聊天时目睹了他不慎坠楼而亡的全过程。要求写清楚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细致地描写小乐家长得知此事后来到现场的反应。小说的题目就叫《小乐坠楼记》。

几天后,他按时上交了自己的小说。但写得并不好——坠楼的经过叙述详细,而个人的感受和小乐父母的反应描写较少,而这恰恰是能给他带来触动的地方。我询问原因,他说没有真正经历过,不好想象。于是我上网找了一些有类似情节的视频给他看,让他仔细观察坠亡者亲属的反应,揣摩他们的内心活动,并想象假如躺在地上的就是他的好朋友,他内心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没过几天,他就把文章改好了。这次写得好多了,自己内心活动和父母反应都描写得真实感人,而且稿纸上还隐隐约约能看见泪痕。我问他写作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他沉默了一会哽咽着说:“‘親眼看着自己从楼上坠亡,父母来到现场的种种表现,感觉很煎熬、很无助,也很悲痛。”我知道他真的懂了,便让他先回教室。后来我转念一想,这次事件的经过和这篇《小乐坠楼记》不就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宝贵的生命教育资源吗?为何不好好利用,让班里的所有同学都能有所触动呢?于是我便和他商量,下午班会课时把这篇文章读给同学们听。他迟疑了一会,最终答应了。

下午的班会课上,我先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在伤感哀婉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读了这篇《小乐坠楼记》:

初夏的傍晚,天气有些闷热,大课间时同学们便都涌上阳台透气。有人在安静地读书,有人在追逐玩闹,而我便和我最要好的同学小乐在一起谈心。我们班在三楼,楼前有一排高大的香樟树,树枝直伸向班级前的阳台,香樟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很浓密了,沐浴在夕阳中,显得格外葱茏。

突然,小乐跳到了阳台的平台上,伸手去抓香樟的叶子。我觉得这样很危险,便劝他下来。他笑着对我说:“没事,上面很宽,不会掉下去的,况且我身手矫健。”说完还模仿悟空蹦了两下,我们一起大笑起来。突然,在阳台上追逐玩闹的同学脚下一滑,身体重心不稳,向小乐扑倒过来。小乐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继而满脸恐惧,大叫一声,猝不及防地摔了下去。我扑上去想伸手拉住他,然而一切都晚了……

我跌跌撞撞地跑下楼来到他身旁,看见他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满嘴满脸都是血,呼吸微弱。我大声地喊着他的名字,但他一点反应也没有。班主任跑了下来,也大声喊道:“小乐!小乐!别睡啊!坚持住啊!救护车马上就来了!”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们一起大声地喊着小乐的名字,然而不多久小乐便停止了呼吸……不知道过了多久,救护车来了,医护人员上来忙活了一会儿后,都遗憾地摇了摇头。又过了一会儿,小乐的父母也来了,他们瘫坐在小乐的身旁,一遍又一遍声嘶力竭地喊着小乐的名字,然而回答他们的只有阵阵回声。小乐的妈妈将小乐搂在怀里,轻抚着他满是血迹的脸颊,哭喊着:“孩子你怎么啦?妈妈来了,你睁开眼看看妈妈呀……”看到这一幕,现场的所有同学都大哭了起来。

……

过了十几天,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下午大课间时,同学们依旧会到阳台上去透气。只是没人再追逐打闹,甚至没有人敢再靠近阳台的栏杆。

晚风又起,香樟摇曳,突然有一片叶子悄然坠落。我知道小乐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

班会课一开始,当孩子们知道我这样处理这件事时都在下面偷笑,但当我朗读这篇文章时,大家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在读到“小乐的妈妈将小乐搂在怀里,轻抚着他满是血迹的脸颊,哭喊着”时,不少同学眼里噙满泪水。当最后一句读完时,很多同学趴在桌子上抽泣起来,而小乐更是放声大哭。等大家平复好情绪,我说:“孩子们,幸好这一切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小说往往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如果当初小乐坐在阳台护栏上真的发生了意外,那么今天我们听到的就不只是一篇虚构的小说,而是一个血淋淋的、惨痛的噩耗……”

【案例反思】

冯建军教授在《生命与教育》中写到:“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惟一通道。”小乐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因在阳台追逐打闹经常被我批评教育。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次事件发生后,我反思自己,改变策略,结合社会上正兴起的“死亡体验”活动,创设虚拟的情景,让他写《小乐坠楼记》,这就是让他在真实的写作体验中感受死亡的残酷,明白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通常带领学生对校园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是班主任常用的生命安全教育方法,较之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这种方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尽管这些案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真实事例,但由于学生没有亲历现场,往往感到遥不可及。其实,只要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身边,就会发现很多学生亲历的案例。小乐坐在阳台护栏上时很多同学都在场,然而当我在班上问及此事时,却没有人回答我。因此在完成对小乐的个别教育后,我抓住这个契机,在班会课上朗读《小乐坠楼记》,利用这个学生亲历的身边案例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从学生的现场表现看,这样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

(作者单位: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

江苏宿迁 223800)

责任编辑 湛园园

猜你喜欢
坠楼小乐护栏
不要跨越护栏
马路护栏成夺命利器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猫三狗四
毛小乐·一举两得
毛小乐.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