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2017-08-28 15:47梁好
中小学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授课程课堂

梁好

这是一幅白底黑字的封面,让人倍感凝重而压抑。这也是一张现实的图画,更是当下教育的写照。正如该书的序言所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的本质被压缩再压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呈几何级数增长,可独立的思考、批判的精神却被挤压到边缘地带。秉性各异的孩子们只得挤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跳舞,在通向考试的中途中,逐渐变得面目模糊。”

而现实果真如此吗?确实,当下教师的自由度十分有限,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只能逆来顺受,无所作为。本书就以鲜活而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群教师:他们有着崇高的教育理想,用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踏实耕耘在实践的土壤上,给学生的精神打上厚重的底色,为学生的人生构筑坚实的地基。

江苏扬州中学王雄老师的历史课,以培养公民为己任,通过让学生质疑,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实现了不为高考却超越高考的目的。马小平老师在病榻上开发的人文素养课程,达到了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生命力量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让我们看到了站着讲课的真正师者。王丽老师《一门“语文课”就够了吗?》的追问,提出了语文课程改革需要回到源头,重新认识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并设想母语课程实行文言、白话分科,各自编有独立教材,分别设置不同课程目标的建设,让人振聋发聩,如醍醐灌顶……这些教师为了理想不惜成为孤独的教育者,在应试的夹缝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实现了教育的超越,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片天地。

書中还为我们展现了一群大学教师的风采。在清华大学,法官何帆的法学课堂上,抛开纯知识的传授,讲现实中国的司法状况,培养学生理解复杂社会的能力。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陶国璋教授,为学生开设“生死课”,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郑也夫教授的“批判的教育社会学”,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学会独立思考。此外还有“爱情课”“说理课”等等,这些大学教授所开设的课程,或许没有宏观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却立足学生素养,直指学生心灵,这样的教育,才是对学生终生有用的教育!

大学教授们的“另类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民国先生的遗风,而书中更不乏篇幅讲述了“过去的教授”“过去的中学”,让我们重新领略了诸如蔡元培、蒋梦麟、刘文典、冯友兰、费孝通、陶行知等一大批光耀历史、灿若晨星的教育大师,看到了先贤们的足迹。

当然,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每一位教师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也是教室的主宰。我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尽可以保持精神独立,让自己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如此,教育的另一扇窗就会慢慢打开,理想教育的曙光会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作者单位: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安徽宿州 234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教授课程课堂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欢乐的课堂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自行车的发明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