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核心素养视野下小组合作助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6 11:29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助学评价教师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 邹 军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 邹臻琳

小组合作助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如果运用得当,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互助合作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前,虽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屡见小组合作助学,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助学的实效性?现就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来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小组合作助学“各自为政”“无序混乱”

目前,小组合作助学大多限于学科教学,各学科建立各自的学习小组,有的是4人组,有的是6人组,小组划分较混乱,有的学生无所适从。再者,各科教师划分小组多是依据座次,小组间的成员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差异较大,可比性不高,影响了小组间竞争的积极性。

[对策]教学和德育统一实施小组合作助学,一组双职,一人双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整合小组合作助学”的思路,即在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同步实施小组合作助学。政教处牵头,制定基于小组合作助学的班级管理指导意见,并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指导。各班按学生能力和性格等分成若干小组,小学生年龄特点,小组以4人为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人都身兼学习和班级管理双职。如,甲负责小组卫生和发言人;乙负责小组纪律和数学科代表等。小组内部实行自主管理,成员的职务定期轮换;优差生结成助学对子;小组成员平等相处,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各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口号等,注重提升士气和精神引领。班主任管理班级由面对50个学生,变为面对几个小组,工作重点转到激发小组间竞争和指导小组长工作上来,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班主任统一划分的小组和各学科的小组评价自然而然地整合到一起,使得小组评价更全面、更科学。班主任荣晓飞老师说:“统整之后的小组合作助学,消除了掣制,整合发力,小组评价覆盖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助学收效显著。”

二、小组合作助学“无病呻吟”“华而不实”

有的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助学,只是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摆出花架子,收效也可想而知。如,在教学小学科学《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教师提问:“你知道空气在哪儿吗?”学生回答“人呼吸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等,学生大多知道,只是表述不准确。教师又问:“怎么找到空气?”有学生举手,但教师没有让他们发言,而是布置小组讨论。我认为此处应先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若有困难,再组织小组合作。接下来的问题是“空气是什么样的”,学生举手的很少,并且回答得也不正确,这时更需要小组讨论,很遗憾,教师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提示,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助学。

还有的小组合作助学,表面看起来也算是比较规范,教师也能适度运用小组合作助学,但在交流环节,教师还是单个提问,学生回答的还是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没有达成一致观点,合作互助还差“最后一公里”。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助学的意义理解不深,引导还不到位。

曾听过一节习作展评课,一上课教师就宣布本课任务:评价习作。然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习作创作要求”,问:“习作的四个要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篇章、情感、修辞、常规。”教师提出: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评价一篇习作,并制定出“评价标准”。师生在小组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全班的“评价标准”。这里的小组合作助学运用得十分恰当、自然,效果也很好。

[对策]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助学的意义,拒绝“伪合作”。其次,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助学。再次,在小组合作助学时,教师不能分神,而是要注意观察,准确把握合作的“火候”,急则容易“夹生”,缓则低效。交流展示时,应面向小组,督促小组内及时形成统一意见,实现合作助学效益最大化。

三、小组合作助学的内容多是回答问题,鲜有提出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不会提问或不敢提问。

[对策]实施“问题化学习”,在引导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要解决“提问少”这一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固有教学定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助学既能回答问题,又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既要表扬回答问题好的,又要表扬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有的教师说,鼓励提问的后果往往是学生提出一堆不着边际的问题,很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虽然是事实,但教师应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梳理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评价说好与不好,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价值所在,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如,在二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先出示一张森林概念图,然后让学生看图提问,学生提出了“两只熊猫怎样分竹笋?”“两只熊猫怎样平均分竹笋?”等问题,此时可再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化学习”是今后我们应该下力气探索的教学方式。

四、小组合作助学“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从听课中可以看出,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助学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组与组之间竞争激烈,而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助学缺乏呼应,学生麻木、冷淡。经分析发现,小组合作助学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小组评价机制,时间一长,学生的热情减退,草草应付,合作的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干脆弃之不用。

[对策]建立小组捆绑评价机制,保障小组合作助学持续发展。

实行小组捆绑评价,是确保小组合作助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小组捆绑评价,怎么评是难点。有的评价很烦琐,操作性不强;有的评价很随意,评价不公平,影响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实行小组合作助学,但评价的主体还是学生个体。我认为,既然实施小组合作助学,那么,评价的主体就应该是小组。小组合作助学的评价应尽量简便易操作,避免因评价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评价应以小组整体表现为核心,主要评价小组在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测试成绩方面,以及在卫生、纪律等班级常规工作中的表现,以正面表扬激励为主,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要给予大力表彰奖励。我们学校每个班的黑板边上都有一个小组评价记分表,每天记录,每周汇总,每月总结,学期末表彰优秀小组。

实施小组合作助学的关键在教师,只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情,就能够实现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助学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圆我教师梦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