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个性阅读“四策略”

2018-01-26 11:29江苏海门市余东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小学生

江苏海门市余东小学 王 娟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和文本进行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开花结果的情感性实践活动。因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会获得不相同的感受,进而让阅读活动的活力得到激发。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怎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呢?

一、创设个性阅读情境

1.利用画面,创设个性阅读情境

教材中文本呈现的画面并非都是先存在于学生内心的,很多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出来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对文本语言画面进行再现,对语言的情感色彩进行辨析,使他们的语言感受得到积累。

教材里面存在很多表现画面语言的描写。如《二泉映月》中的“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黄鹤楼送别》中“烟雨迷蒙、繁花似锦”等极具画面感的词语,让学生在读后能够产生具有个性化的想象。可以说,每个词语都是一个画面,每个段落都是一处风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基于语言感知,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有感官都浸入文本中,进而深入地对文本画面进行体验,得到个性化的心灵感受。

2.触发语感,创设个性阅读情境

语感是读者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直觉,它通常和读者的视听感觉是同步的。学生在该过程中,他们的经历通常是这样的:先通过阅读文字符号来获得信息,之后通过特殊符号来对文字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探寻。最后,通过结构感和词语的音乐来对语言组合的气势进行感知,得到内心的意象体验,进而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

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为例。这篇文章不但从常态下对高原之柳进行了描写,还将“苍郁深沉”“铁锭的色泽”等特殊描写融入了进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如果没有将其和作者关于高原之柳的三次感受联系到一块,就无法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感受。反之,如果教师把这部分的外形描写和作者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再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就可以让孤立的词语得以唤醒。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还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

二、开展个性阅读活动

1.开展“悟读”活动

“开展阅读活动时,要从阅读感悟入手。”新课标指出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悟性”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对文本里面所包含的“可观可感”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感悟,通过感悟来获得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以《卢沟桥烽火》一文为例。文章在对日军偷袭卢沟桥进行描写时,使用了“摸来”“偷偷地”等词语;而对中国军队反攻时进行描写时,使用了“进发”“悄悄地”等词语。教师让小学生通过感悟“悄悄地”和“偷偷地”,品味“进发”和“摸来”,让小学生基于词性对比来得到深入的感悟——针对“偷袭”的描写,作者使用了不同的词,所表达的情感是有差异的:前面两个词想要表达的是日军的 “阴险”,后面两个词想要表达的是我军的 “勇敢和机智”。

2.“研读”活动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基于文本内容提炼出具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同时基于此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和探索,这样的“研读”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以《詹天佑》一文为例。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基于这一中心句来展开设问——文章里面哪些方面对詹天佑所具有的“爱国”精神进行了体现?哪些方面对詹天佑所具有的“杰出”才能进行了体现?基于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教师基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原则来合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这样,不但可以使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尊重,还可以使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引发个性阅读体验

1.基于学生差异,引发个性阅读体验

不同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认知水平不同,所以他们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异,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具有非常个性化的特质。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对不同学生之间所具有的个性化差异表示尊重,对小学生的阅读方式表示尊重,同时要合理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他们自主化的阅读方式展现出来。

以《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他们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如那些偏好朗诵的学生可以进行朗诵;偏好讲故事的学生可以对傣族泼水节这一习俗进行讲述,还可以把他们的旅游经历介绍给学生。在这种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之下,可以让学生展开更有效的个性化阅读,进而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喜欢上阅读。

2.基于学生思维,引发个性阅读体验

有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会让学生基于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很显然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无法让学生得到丰富的体验。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展开高效的学习,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想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就要对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予以重视,学生在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之后,才可能真正爱上阅读,进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基于学生个性,引发个性阅读体验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对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要让小学生敢于将他们个性化的想法提出来。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就要多创设一些具有批判性的阅读活动,并给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意见,让小学生反复地品味阅读材料。

以《麻雀》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时,对这篇文章很多教师都会总结为这篇文章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接着,教师可能会问学生有没有不同意见,并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但有一些学生也许会内心产生疑问:文章并未写明老麻雀是小麻雀的妈妈,表达的是不是父爱呢?针对该问题,教师要让学生重新回到文本,深入地进行研读,然后再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并通过讨论得到结果:老麻雀并不一定是母亲,也可以是父亲。在结束讨论之后,教师要表扬将这一问题提出来的学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信心,并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个性阅读空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要对第二课堂进行积极的应用,设计一些合理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设计出相关的探究问题,让个性化阅读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以《负荆请罪》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本课教学之后,可以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白话版提供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后对其进行自主阅读,进而让小学生通过阅读对完整的故事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探究“试想一下,如果你发生了穿越,你会想变成蔺相如,还是廉颇呢?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写作文章来展开说明。”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可以产生非常多的个性化想法,同时学会对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达,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同时组织“悟读、研读、演读、创读、读写”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进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让他们爱上语文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我是小学生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